中俄海軍聯合編隊的繞日巡航得到了來自雙方面的印證:10月23日下午,中國國防部發布訊息,10月17日至23日,中俄兩國海軍位西太平洋相關海域組織實施首次海上聯合巡航。雙方共派出10艘艦艇、搭載6架艦載直升機組成聯合編隊。巡航期間,聯合編隊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未進入其他國家領海。
▲ 分航儀式上成兩列縱隊的中俄海軍編隊
與此同時,日本統合幕僚監部在23日釋出了中俄艦艇編隊的第三次動向報告:中俄海軍編隊在穿越津輕海峽進行繞日巡航後,在當天透過大隅海峽,並且進行了分航儀式。海上自衛隊第11護衛隊的“山霧”號訓練艦和第12護衛隊的“利根”號護衛艦與第1航空群的P-1反潛偵察機隨行監視,相比只有“出島”和“青島”兩艘掃雷艇在津輕海峽迎接的情況,這一跟蹤規模雖不豪華,但也正常多了。
▲ 這張“標上打標”的Z字旗掃雷艦PS圖片雖為玩笑,但也說明這點明治海軍梗在中國網際網路的流傳廣泛
相對於以往中俄或者朝鮮在遠離日本的地區開展軍事行動時日本的態度,日本媒體這回給人的感覺相當冷靜。大多數的媒體只是綜合了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和中國國防部的訊息內容,少部分媒體則請來法學專家,認真評論了一番從津輕海峽中間的公海穿越這件事情在法理上沒有問題,並且詳細介紹了為什麼日本領海寬度在這個角度會縮減到了3海里。考慮到中俄艦艇編隊再次透過的大隅海峽同樣屬於只有3海里的“特定海域”,有關這些海域的法理問題,勢必會在日本國內興起一波討論。
▲ 特別是中國國防部註明的這句“巡航期間,聯合編隊嚴格遵守國際法有關規定,未進入其他國家領海”,戳得很難受又說不出
對於日本來說,津輕海峽、大隅海峽、宗谷海峽、對馬海峽東西水道這五處特定水道的領海寬度僅有3海里,是這一次中俄海軍編隊能夠來此通行而又合理合法的關鍵。這一情況來源於日本在1977年制定《領海法》時為了“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儘可能保證海洋的自由通行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而做出的調整。其實際的初始目的在於讓美國核潛艇自由通行這些水道的同時讓日本遵守“無核三原則”。不過這一規則如今早已失去其初始的意義,無核三原則雖然依舊被日本政府在字面上堅持,但許多細節已經開始鬆動,比如美國核潛艇通行之類的東西,眼下美國和航母常駐日本,核潛艇也是隔三差五就停靠日本,加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於國際水道等權利的釐清,日本國內對於修改相關法律的想法也在不斷滋長。
▲ 美國核航母如今常駐日本,核潛艇停靠日本也不是什麼驚天大新聞了
說起中俄海軍穿越津輕海峽,距離津輕海峽最近的海上自衛隊的基地就是津輕海峽南側陸奧灣內港灣內的大湊基地,理論上在此地部署有海上自衛隊第三護衛隊群的第7護衛隊,下轄村雨級驅逐艦“夕立”,高波級驅逐艦“卷波”和“涼波”,朝日級驅逐艦“不知火”;第15護衛隊,下轄朝霧級驅逐艦“濱霧”,阿武隈級護衛艦“大澱”和“築摩”。規模上並不寒磣,全燃動力的艦船反應速度也應該很快,但是大湊基地這次面對中俄海軍卻遲遲沒有派出艦艇跟隨,多少也表現出海上自衛隊眼下基地可用兵力並不充裕的情況。
▲ 大湊地方隊這個距離和這個規模,按說是不需要只用掃雷艦上門的
從資料上看,海上自衛隊目前的驅護艦除了4個護衛隊群的32艘驅逐艦之外,還有5個地方護衛隊的14艘驅逐艦和護衛艦,再算上聯絡艦隊的3艘驅逐艦,總共有49艘驅護艦,去掉4艘頂著直升機驅逐艦名頭的直升機航母,正兒八經的驅護艦有45艘,絕對數量是不少,應付一定的遠航演訓和麵向東海和日本海的巡航問題也不大,但考慮到日本四面環海的環境,如果像這回這樣來自西太平洋方向的應對需求一多,捉襟見肘、顧此失彼的情況未來還有可能發生。
▲ 缺不缺軍艦還得看有沒有需要
這也正是海上自衛隊近年來開始重新關注傳統地方隊對於作戰艦艇需求,並且開始投資建造單價更低、但數量更多的“最上”級導彈護衛艦。雖然從現在造出來的情況看,“最上”級很可能會遇到“價格打小折,效能打骨折”的糟糕情況,讓這款造價控制在500億日元左右的護衛艦的批次採購顯得不那麼划算。但相比一年花700億日元採購一艘高效能通用驅逐艦,一年花1000億日元買兩艘護衛艦至少在增加可用艦艇數量這一目標上能有較多的改善。
▲ 雖然“最上”級垂髮單元少,但說起來它電子裝置先進啊!
在兩艘“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相繼服役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完成了護衛隊群防空艦的宙斯盾化,“最上”級則有望解決地方護衛隊的舊護衛艦效能短板。然而海上自衛隊眼下這個盾驅、通驅和護衛艦三者輪流建造的節奏,卻免不了要讓海上自衛隊艦艇的效能水平面臨“按下葫蘆起來瓢”的情境。從2019年開始,以一年兩艘速度編列預算建造的30FFM按照計劃要建造22艘,也就是按照正常速度要造到2030年,而此時海上自衛隊的護衛隊群主戰艦艇的年齡就要不能看了,2030年,首艘服役的宙斯盾艦“金剛”的艦齡要達到37年,而首艘村雨級通用驅逐艦的艦齡要達到34年,即使經過中修升級也不大可能有好的艦況。而如果把新的FFM直接補進護衛隊群……單艦造價500億日元左右的FFM噸位不夠大,MK41垂髮單元不夠多,在綜合性能上又夠不上海上自衛隊護衛隊群的要求。
▲ 三菱集團想的就很周到:嫌短還可以加長
這一切問題的根本,說到底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擴編的需求和眼下依然因循守舊的造艦速度和預算規模所決定的。在日本26中期防提出要將驅護艦總數增長到54艘的目標,同時又只能以30FFM這種降低效能以換取低造價的軍艦來滿足數量指標的時候,海上自衛隊未來海上力量能力的“萎縮”就無可避免了。2021年,繞日航行的中國海軍編隊尚且只有兩次,艦型也只有驅護艦而沒有航母,而到了30FFM全部開工的2030年……很多事情,當代中國人都無法想象,更別說當代日本自衛隊的官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