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14年抗戰中,我軍(國軍以及八路軍新四軍)的整體戰鬥力一直到單兵戰鬥力,大部分時間都是弱於日軍士兵的。
這與抗戰神劇裡面表現出來的完全是兩碼事。
在老卡看來,我們愛拍抗日神劇和印度人愛拍抗中神劇,都是不自信的表現,不但無益而且有害。讓電視劇前的觀眾覺得小鬼子既蠢又笨,八路軍新四軍武工隊游擊隊打擊小鬼子太容易了,跟玩似的。殊不知,在抗日戰場上,我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傷亡計程車兵數量更是遠超日軍,才避免了中國被日本滅亡的命運。
二、
我們先看看中日雙方單兵戰鬥力的對比:
兵員質量
1.受教育程度
我軍(國軍、八路軍新四軍):士兵以文盲半文盲為主。
由於民國時期全國文盲率超過90%,以拉壯丁為主構成計程車兵文盲率也基本是這個比例。
日軍:98%的普通士兵小學畢業,其中相當數量是初中畢業。
2.身體素質
我軍:普遍瘦弱。
當然,我軍士兵的平均身高是超過日軍士兵的,日本平均身高大幅提高是戰後的事情。
但是在戰場上,身高肯定沒有強壯重要。
3.訓練水平
我軍:國軍的訓練水平極差,尤其是在淞滬會戰後,大量被德國教官訓練出來的德械師(調整師)老兵傷亡殆盡,多數是死於日本海軍大口徑艦炮轟擊。而補充的新兵已經沒有機會接受之前的正規訓練了。這種狀況一直要等到遠征軍和駐印軍開始接受美軍教官的訓練之後才得以改善。
八路軍新四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1940年1月晉冀魯豫政治部報告:“軍事技術的落後是驚人的,先支一大隊有一個從排長起沒有一個認得表尺的排,甚至有連副還不認得表尺。”[。
1940年1月3日,晉冀豫軍區第一軍分割槽司令秦基偉率警衛排實彈打靶,參加打靶者50人左右,其中20餘人不上靶;5月24日,秦基偉發現一個團內有12個班長不認識表尺,因此決定整個部隊作一星期的射擊教育運動周,保證每個勤務員伙伕都能認識表尺。
1938年4月的一二〇師射擊考核中,射擊條件為距離100米,臥姿,每人3發子彈。師直、旅直的成績是包括機關、雜務人員在內的平均所得。
成績最差的是三五九旅直屬各部,命中彈數為35.8%;
雖然旅部勤雜人員多,但是臥姿100米射擊,不講環數,只求上靶,射擊1000發子彈,只上靶358發這肯定是不及格的。不過下面的戰鬥團成績要好得多,比如715團上靶率達到了78.6%。
日軍:普通士兵的基礎訓練長達11個月,士兵在基礎步槍射擊訓練中,對300米的靶要求5發全中,其中三發要接近於現在的胸環靶的10環。
也就是說抗戰初期的日本老兵,射擊水平幾乎都達到了我們的特等射手水平。
拼刺刀方面,全面抗戰初期,我軍無論是國軍八路軍還是新四軍,拼刺刀方面都弱於日軍士兵。只是在抗戰末期,八路軍新四軍計程車兵成長為老兵,而日軍侵華部隊補充了大量新兵後,拼刺刀才略弱於八路軍新四軍,但國軍士兵拼刺刀還是不敵日軍士兵。
在全面抗戰初期,國軍八路軍新四軍士兵在射擊上面全部弱於日軍士兵。
但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投彈和徒步機動上面強於日軍。
投彈能強於日軍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進行手榴彈訓練不消耗子彈,教練手榴彈與實彈手榴彈大小重量一致,八路軍和新四軍投入了大量時間進行練習,在投遠投準上下了大功夫。二是當時八路軍新四軍裝備的木柄手榴彈投擲距離是遠於日軍裝備的九一式手榴彈,九一圓柱形彈體不易握持。
至於徒步機動強就簡單了,按照“山河動-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軍隊戰力”一書介紹,國軍對於行軍能力不甚重視,共軍就是採取了簡化訓練內容的策略,特別強調跑步(目的在於增強部隊的體力和機動性)和實彈射擊兩個科目,使得戰鬥力受環境影響得以減少。
而且當時八路軍新四軍都是由紅軍老兵組成的,剛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全世界還有哪支部隊敢跟紅軍比徒步行軍?妥妥的舉世無雙。
再則,八路軍穿布鞋草鞋,爬山的時候比鬼子的昭和五年式大頭軍靴輕便多了,自然跑得更快。
所以當時日軍總結出來的八路軍與國軍不同的地方:八路,一打就跑。國軍,一打就潰。
潰,是潰散,實際上也是跑,只是四散亂跑。八路跑是有組織地跑。
關鍵八路跑了,徒步追擊的鬼子又追不上,恨得牙癢癢的。
明天再討論中日單兵的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以及導致單兵戰鬥力不如日軍士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