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難難”現在也成為部分中小企業的真實寫照,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有的是沒有訂單,開始裁員;有的則是訂單爆滿,但是卻不賺錢。
我們憑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強大的生產能力,經過幾年的發展迅速躋身為製造大國,也成為世界加工中心。但是近兩年東南亞相關國家的生產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發展速度也是相當快;憑藉低廉的成本優勢,我們有部分的工廠開始遷移到東南亞,而且甚至有人說:東南亞製造將趕超我國。其實這個觀點現在來看是站不住腳的,我們不但是第一生產大國,也是第一消費大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也是很多企業無法離開的原因。
疫情期間大量的製造業開始紛紛迴流回中國,這也足夠可以看出我們在整個市場環境下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得益於我們生產秩序的迅速恢復,我們也成為世界範圍內重要的生產出口大國,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的訂單開始砸向我國。但是我們卻發現原材料、貨運成本、人工成本都高了,唯一不變的是產品價格;市場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奇貨可居都是供大於求。就這樣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甚至出現了外貿單不敢報高,因為價格一高對方就會換廠家;同樣伴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產品價格是一降再降。
那這樣的訂單為什麼還要做?不接不就可以了嗎。其實都是這樣想的都不是這樣做的,畢竟能賺點就賺點,有訂單總比沒訂單強;所以在這樣的行業內卷下,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家企業有多個集裝箱要發,但其實也是表面忙活,實質還是薄利多銷。
其實從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可以看出來,整個製造業已經開始放慢發展的腳步,優勝劣汰的產業升級正在開始。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產品創新、技術升級。
-關注我,帶您解鎖更多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