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曾是珠三角地區專業鎮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然而,幾十年後,自主品牌缺乏、產業集聚程度較低、區域產業雷同等問題,正在制約當地經濟的發展。
處於佛山的大瀝鎮脫穎而出——它沒有鋁礦資源,卻成為“中國鋁材第一鎮”。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個小鎮居然破解了困擾其他地方多年的環保、土地等難題,在國內率先締造出數百億元的產業叢集。
大瀝鎮到底做對了什麼?
文丨崔赫翾 瞭望智庫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資訊,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商”的基因
“商”一直印刻在大瀝的基因中。
站在連通廣佛的第一條陸路交通省佛通衢上,往東走是千年商埠廣州沙面,西行則直通佛山南海大瀝,這獨特的地緣優勢,造就了大瀝的商貿基因。
明永樂時期,大瀝因商而興。明清兩代,大瀝曾出現的圩市共達16個之多。鹽步圩是省佛通衢鹽步境內最大的圩市,商貿貿易相當繁華。【注:圩市即集市】“近來似城郭,茶肆酒樓新。”清代學者胡方的詩就描繪了鹽步圩盛景。
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省佛通衢古驛道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新建成的廣佛公路成為了廣佛交往的新紐帶。那時物資奇缺,來自四川、重慶乃至海南的汽車前往廣州都要經過這條道路,從外地來的卡車司機們在廣州卸完貨,大都喜歡在經過大瀝時拉點貨物帶回去。一來二去,廣佛公路兩旁就出現了從事菸草和副食品買賣的個體戶。
畢竟,珠三角人們濃厚的商業意識,也應了老百姓那句口頭禪:“賣雪條也要當老闆。”不少人在這裡找到了“商機”。
1985年,14歲的林治平放棄原本成績優異的學業下海經商。林治平的這一決定,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和惋惜。只有父親給了他最大的支援——變賣家裡值錢的家當,為林治平湊齊了1200元。
拿著這筆來之不易的創業資金,林治平開始到當時大瀝最繁華的商業街——興隆大街尋找商機。經過細心觀察,林治平找到了一個切入點——賣錄音磁帶。“當時整個大瀝只有一家賣磁帶,所以我覺得這個生意可以做。別人賣十多元一盒,我只賣十元錢。”林治平的生意一下就紅火起來。
為了拿到更多便宜貨,他每隔兩三天就要從大瀝騎腳踏車到東莞拿貨。為了不耽誤生意,林治平經常傍晚時候騎車出發,凌晨到達東莞後,便蹲在人家店門口等候。“一拿了貨就立馬回來,剛好又趕上擺攤時間。”7個月後,他便賺到了人生第一個3萬元。
除了一條路帶來的商機,政策上也為這些商業嗅覺靈敏的人提供了便利。
改革開放初期,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為大農業一部分的鄉鎮企業承包到戶。政策一放開,一時間,以家庭為單位、以家族為基礎的中小企業競相湧現——從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過不斷裂變,許多專業鎮就這樣出現了。
【注:專業鎮即以某種專業產品為主導,以某個區域為聚集地,資源、技術、資訊相對集中,形成較強的產業優勢。】
也正是有了這些星羅棋佈的專業鎮做支撐,珠三角後來成為了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之一。
2 與鋁結緣,蓬勃發展
毗鄰廣州、呼應香港的大瀝,受到兩個大都會的輻射,不少行業迅速崛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產業就是鋁。
地處佛山南海的大瀝並沒有鋁礦資源,卻成為“中國鋁材第一鎮”。圖|IC photo
要說大瀝與鋁結緣,要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講起。那時候一群大瀝人聚集在廣州茶仔園,以回收和拆解廢舊五金謀生。到五六十年代茶仔園關閉後,一部分人返回大瀝,繼續從事廢舊五金冶煉。為了增加產品附加值,他們開始逐漸向加工環節延伸,將金屬做成半成品供給工業生產。
不過上世紀70年代之前,國內鋁型材產業一直由軍工企業壟斷,直到80年代中期,大瀝一些從事廢舊五金回收和熔鑄的民營企業向下遊延伸,開始發展鋁型材加工業。
1984年,大瀝人鄺錦華、梁灼林等人開辦的謝邊鋁材廠,因為沒錢買金屬擠壓機,就用塑膠擠壓機“頂上”。他們用簡陋的熔爐、粗放的工藝上馬,開啟了大瀝有色金屬製造業發展的篇章。
1986年,陳亞海從老家湛江來到大瀝闖蕩,他從兩三個人的作坊開始做廢舊金屬回收。之後,陳亞海的三個兄弟也不斷地加入進來,原來僅100平方米的小作坊擴大至一萬平方米。
2009年3月9日,廣東佛山市大瀝鎮黃岐鄉白沙村的一間鋁製品加工作坊。圖|視覺中國
到了90年代,隨著鋁型材市場需求爆發,越來越多大瀝人投身這一行業。1992年,林治平決定代理鋁型材擠壓機。可是該去哪尋找合適的機器來源呢?這時,林治平想起曾經接待過一位經營鋁型材擠壓機的朋友,為此他特地飛赴無錫,向朋友尋求幫助。
“到那之後才發現,機器都太貴了。”正當林治平準備失望而歸時,朋友告訴他“可以以出廠價30%的價格,把機器出售給他”。既有貨源也有商機,回到大瀝後,林治平立馬開始在大瀝廣播站打廣告,之後的一段時間,他的電話每天都會被“打爆”。短短几個月,林治平便賺到了1700多萬元。
大瀝沒有鋁礦資源,經營者就從外地購買鋁錠回來加工,再將產品銷往全國。為了攻克技術和人才難關,一些企業老闆專程開車到廣州等地聘請“星期六工程師”。
那時每到週末,廣州院校門口總是停著些小轎車,接送剛剛放下教鞭的大學教授到工廠“炒更”。在這些企業家的推動下,大瀝鋁型材很快突破了原材料和技術等難關,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注:炒更來源於粵語。形象地說明:要取得業餘收入,就必須把握好晚上的時間。】
在鼎盛時期,大瀝一度集聚了近200家鋁型材企業,建築鋁型材的產量佔全國30%,鎮級銷量和出口額排名均處於全國首位,是全國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和貿易基地。也正因如此,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在2003年授予大瀝“中國鋁材第一鎮”的稱號。
有一組資料可以證明發家於大瀝的堅美鋁業的行業地位:在全國49座300米以上超高建築幕牆中,有17座用堅美鋁材;全球10座44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幕牆,有5座用堅美鋁材。
2005年10月12日,世人矚目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次“神六”飛船的重量相比以往減輕了30%,能成功“瘦身”背後的功臣之一就是大瀝新型鋁鈦合金產品。
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大瀝鋁型材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3 內憂外患,到處是坎
然而,這個正處於高光時刻的產業卻在2007年迎來了一場歷時多年的“環保風暴”。
2007年,一篇名為《英國垃圾終點在中國》的新聞報道出現在英國天空電視臺網站。該文寫道:“世界最大巨輪愛瑪·馬士基載著17萬噸垃圾駛向中國,其目的地是廣東南海聯滘村。”
雖然大瀝鋁型材行業從廢舊金屬加工衍生發展而來,但廢料回收加工這一行業卻並未消失。不僅如此,大瀝一度成為垃圾廢料回收全球產業鏈條上的“集散地”。
在這其中,大瀝的水體和空氣汙染十分嚴重。水體汙染主要來源於鋁型材企業產生的含有致癌物質“鉻”的廢水,由於汙水處理投資巨大,加上監控措施不力,很長時間以來,大量廢水、汙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水域,導致大瀝地表河涌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屬嚴重超標。而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於火電發電機組產生的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及鋁型材加工企業電解鋁過程排放的無色無臭氟化氫等。
雖然早在90年代時,大瀝鎮政府就嚴格要求鋁型材企業按國家生產條件及標準進行生產,到1999年20多家鋁型材廠改進了擠壓、熔鑄等工藝流程,並從國外引進了噴塗、電泳的先進生產裝置,提高了產品質量,也減少了環境汙染。
但是,處於大瀝鋁型材行業金字塔底端的小型鋁廠只顧瘋狂地追逐利潤,在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投入很少,他們不顧汙染環境不停地生產。
“無牌無證的小鋁廠喜歡在晚上沒人管的時候作業,如果風向對的話,難聞的氣味直接吹向居民區,晚上的空氣和白天一樣令人難受。”時任大瀝鎮聯滘村黨支部書記黃浩華曾說道。
一場環保戰役勢在必行。
而環境容量趨窄,加上當地小作坊式企業眾多、佔用大量土地,導致大瀝鎮土地供應緊張,早就無多餘空間供企業增資擴產。大瀝不少鋁型材企業也開始選擇外遷謀求發展。一些優質企業開始逐步遷往廣東欠發達區域和北方省份,如亞洲鋁廠整體遷到肇慶,華昌鋁廠已在臨朐建立分廠,鳳鋁也出走了。
不僅內憂,還有外患。受到國家取消鋁型材出口退稅政策、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鋁型材市場大幅萎縮。外加環保要求越來越高,一批小型鋁材廠倒閉。到2008年,大瀝鋁型材企業銳減至50多家。
隨著國家對期貨市場的整頓,南方交易所最終退出歷史舞臺。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困局:大瀝的有色金屬交易雖然佔全國的30%,但大都以現貨交易為主,開票、結算等環節多發生在外地,大瀝也不享有有色金屬的現貨市場定價權。
【注:1995年前後,位於大瀝黃岐的南方交易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當時外國人到中國賣貨,也要先看看大瀝的交易價格才能定價。】
一時間,“產業空心化”席捲大瀝,這個“中國鋁材第一鎮”開始有些力不從心。
4 洗牌,轉型
想要生存就要轉型,可是,問題到底在哪裡?
第一就是大瀝鎮的鋁型材生產大多處於產業鏈條中的加工製造環節(即從氧化鋁到鋁型材粗加工),附加值低。而在鋁型材的成本結構中,原料鋁的比重佔到了八成以上,員工工資佔到了一成左右。
為了獲取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必須向上遊的鋁土礦(包括廢舊金屬回收加工業)和下游的鋁材深加工行業延伸。這不僅可以為大瀝鎮的鋁型材行業提供充分的、優質的原材料供給,也可以透過市場交易內部化降低行業內企業之間的生產經營成本。
第二就是大瀝鎮的鋁型材企業多數仍停留在建築型材領域,該領域由於技術含量不高、進入壁壘較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企業效益普遍不高。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建築鋁材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並且,鋁型材應用範圍已經逐漸滲透到了工業領域(例如汽車、高鐵、飛機、輪船等)且有擴張之勢。相對於傳統的建築型材,工業型材有著更高的附加值,並且由於其不需進行表面處理,更符合環保的要求。從長遠來看,大瀝鎮的鋁型材行業應該調整和最佳化產品結構,向有更廣闊市場前景、較高環保水平、較高社會效益的工業型材發展。
問題想明白了,轉型的陣痛就能夠更堅定地克服過去。到2009年11月,大瀝鎮共有2200多家廢舊塑膠回收加工企業被取締。一批小熔鑄企業和174家小鋁材企業也開始關停整治。
為讓企業集中入園,大瀝興建了高標準的鋁型材加工區;透過建設南海有色金屬工業園,形成一個以大瀝為核心,以30000畝有色金屬工業園為載體的中國有色金屬專業產品區;建設國家級的有色金屬展覽交易中心及現代化的專業市場和物流配送區,則是大瀝完善產業配套體系的重大舉措。
經過五年的艱難探索,大瀝鋁材成功把“汙染大戶”的帽子摘下。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那個時期大瀝鋁型材企業的數量減少了,但大瀝鋁材的整體實力比以前更強了,因為留下來的企業紛紛走上了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曾經的“環境殺手”實現了華麗轉身。
大瀝鎮不僅傳統優勢產業的結構和空間佈局得到了最佳化,而且產業無序發展等現象得到了改變,產業發展環境得到改善,製造業產能不斷增加。
5 重奪話語權
2013年,在區劃調整後,大瀝開始進一步深挖交易鏈條價值,推動產業叢集發展,將有色金屬貿易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大瀝特色的支柱產業。這年11月,大瀝鎮籌建廣東省第一個有色金屬原材料現貨交易平臺,並出臺了《大瀝鎮扶持有色金屬交易平臺建設和發展實施細則》,包含設立企業專項獎勵等政策,助推有色金屬企業做大做強。
2014年3月,廣東有色金屬交易平臺成立,這是大瀝重構產業格局邁出的重要一步。平臺成立後,加速了有色金屬貿易的結算、融資環節回到大瀝。
平臺透過電子交易系統,為“場內交易”雙方提供供求對接、合同訂立、履約監管、資金結算、供應鏈融資、倉儲物流、質量檢測和糾紛處理等服務,從而破解了以往異地結算的難題,2017年平臺交易額超千億元。
2019年,交易中心釋出了“華南鋁價”,奪得鋁產品現貨市場定價權。現在上海和南海兩地有色金屬價格基本持平,很多過去前往上海交易的貿易商又都回到了大瀝。
嗅覺敏銳的大瀝人還將目光投向全新的全鋁家居行業。早在2013年,從湖南來到大瀝創業的譚有明開始做起了櫥櫃晶鋼門生意。那時的晶鋼門檔次不高,價錢也是越賣越低。一次偶然的機會,譚有明的公司用鋁材來代替之前的晶鋼門板,而這個改變竟然頗受消費者的歡迎。於是透過一步一步嘗試,從鋁製櫥櫃門到全鋁櫃體,逐步延伸到全鋁製作的衣櫃、酒櫃、書櫃……他的公司就這樣成為大瀝最早進入全鋁家居的企業之一。
數年內,大瀝全鋁家居企業從最先“吃螃蟹”的4家企業,發展到了超過3000家的產業叢集。
大瀝及周邊地區集聚的千餘家全鋁家居企業,其中不少已進軍國外市場,並且制定了大瀝·中國全鋁家居指數線。
像珠三角的所有專業鎮一樣,大瀝生於草莽,曾經野蠻發展迸發了無限活力,也曾因此而付出過巨大代價;在經歷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後,大瀝鋁型材行業步入產城發展的進階之路。
大瀝的發展路徑也為珠三角眾多專業鎮提供了可以借鑑的路徑——透過凝聚各方面創新資源、緊跟市場變化、提升創新能力,才是專業鎮共同的應對之策。
參考資料:
1. 大瀝:“無中生有”的中國鋁材第一鎮丨佛山線上,2019-03-08
2. 大瀝鋁型材:老叢集的新“出口”丨佛山市工商業聯合會,2021-09-06
3. 大瀝鋁材30年:一個產業聯盟的成長記丨南方日報,2019-01-11
4. 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產業叢集內技術擴散對比研究丨中國軟科學,2008-05
5. 大瀝鋁材五年“環保變形記”丨南方日報,2012-11-08
6. 專業鎮經濟疲軟已成珠三角模式不得不正視問題丨經濟日報,2021- 04-20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經濟日報出版社為庫叔提供15本《數字貨幣》贈予熱心讀者。展望未來,數字貨幣既是數字時代的標識之一,也將開啟全球新的貨幣發行與管理格局。本書帶你領略數字貨幣及法定數字貨幣的新世界。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