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這三季度報算是崩了,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長35.38%和29.59%,問題是三季度單季度營業收入下滑3.48%,扣非淨利潤下滑5.38%。
其實業績增速從第二季度開始就已經慢下來了,三季度業績增速下滑,那四季度的預期也不會太好。
參考牙科通策醫療業績下滑後,股價連續兩天跌停,愛爾眼科最少一個地板是穩的。
如果愛爾眼科現在是20倍的估值,那這個業績也沒啥問題,畢竟估值不高也就沒有太高的增長預期。
現在關鍵問題是,愛爾眼科的估值近百倍,百倍估值,如果沒有較好的業績增速,那這擊鼓傳花的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當然,還有一個不太好的訊號是,兩大核心多頭張坤和高瓴資本都賣了,市場做多情緒炸裂。
01
張坤在三季度報,同時賣掉了牙科和眼科,其實邏輯也簡單,就是覺得估值太高,不想再去賭未來的高增長預期。
其實大家應該有發現,今年整體的消費市場不太行,除了特定的成癮性商品,基本上都在下滑。
整個消費市場都比較疲軟了,那高估值品種靠什麼去支撐?未來一年內全球流動性不可能再加大寬鬆力度,反而有收緊的預期。
高瓴賣出的邏輯,應該不只是流動性問題這麼簡單,我覺得高瓴考慮的是併購已經到了瓶頸了。
愛爾眼科過去十年,從1億元淨利潤到現在,業績增長了十倍,靠的就是收購然後並表。
幾乎每個季度的財報中,都能看到愛爾有多筆收購以及多家眼科專案開工建設,包括海外的併購。
建醫院的效率一定是低於直接併購的,收購可以直接產生利潤,可以直接並表,而建醫院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盈利可能都要2-3年之後,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會影響利潤。
其實愛爾就是一場資本運作的盛宴,通策的預期也是愛爾式的併購預期,比較遺憾的是搞了好多年,通策現在還沒走出浙江。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未來最大的預期就是隨著人口老齡化,醫藥的市場需求會逐步放大。
但眼科不是必選消費,生活中其實有一個非常鮮明的案例,就是騰訊的小馬哥還戴著眼鏡,還有李嘉誠也是戴眼鏡的,他們都富成這樣了,都沒做近視手術,何解?
對了,投資愛爾眼科的高瓴資本,他的創始人張磊也戴眼鏡,哈哈...
02
醫藥50指數從2019年20倍上漲至年初最高60倍,目前已經從60倍跌回33倍,整體估值不算太貴,但目前也算不上特別便宜。
追蹤醫藥行業的基金有127只,這裡只列一下規模靠前的(包括場內和場外):
醫藥領域的研究門檻比較高,行業細分領域太多,但有一個指標是長期有效的,那就是高研發投入。
隨著集採的不斷深入,未來最穩健、增長潛力最大的就是創新研發型藥企,不過目前這情況還是不太便宜。
不管是投資什麼品種,一定要買的便宜才能有更好的安全邊際,堅持低估買高估賣的交易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