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吃肉,成了入秋後的頭等大事。』
秋風微涼,下丘腦自動發來訊號,得趕緊囤積脂肪來抗衡即將到來的冬季所需的熱量了!大口吃肉,成了入秋後的頭等大事。
不知啥時起,我身邊的幾個閨蜜彷彿都成了肉食鄙視者。每逢聚會,看到桌上紅燒肉、清水蹄髈之類的肉菜,便蹙起蛾眉輕嚷:“那麼油膩膩的怎麼吃呀?”可最終還是會在幾個男士“膠原蛋白美容”之類的勸導下,翹著蘭花指夾起,勉為其難地放入口中。看著她們蠕動著小嘴吃完後一臉的滿足樣兒,分明是喜歡的。
據說一塊燒得恰到好處的紅燒肉上桌後,拍一下桌子,它是會顫抖的。說實話,這樣的紅燒肉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到過,但是在盤中顫抖的清水蹄髈我是真的看到也吃到了的。
去年五一時,原本去塘溪朋友家吃野生溪坑小龍蝦的,結果卻被一碗清水蹄髈勾去了魂魄。上桌時貌不驚人,一大塊乳白色的肉塊軟噠噠地趴在淺淺的肉湯間,隱隱的肉香在席間氤氳。
圖 / 視覺中國
蹄髈隨著圓桌的轉動,顫巍巍地抖動幾下而後又巍然不動,彷彿我們在或不在、吃或不吃,它就在這裡的樣子。也不知怎的,從小到大不吃肥肉的我突然間饞蟲就從心頭爬了出來,直往嗓子眼鑽。我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被它牽動著,眼看著肉塊在七手八腳的筷子下越來越小了,心裡著急著,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朝著它夾了下去。
這一刻,什麼叫豐腴軟糯,什麼叫入口即化不用人教就全懂了。酥軟的肉皮在我的舌尖下融化,滑入喉間,餘香嫋嫋,好吃得簡直停不下筷來,卻不得不硬生生地持續著文雅的吃相,詢問起這蹄髈的做法來。
聽起來做法也不難,個頭適中的蹄髈洗淨後焯水撇去浮沫,控幹水分,入油鍋炸制。油炸後的蹄髈入高壓鍋,加熱水剛好沒過蹄髈即可,燜十分鐘後再放到電飯煲內,文火燉煮一小時,出鍋後加鹽調味。能做成如此好吃的關鍵是放鹽的比例,入口吃不出一點鹹味,卻又無須去另蘸醬油。
聽著下廚者條理分明地侃侃而談,佈滿滄桑的臉龐神情淡然,不禁暗暗猜想,到底人生中有過什麼樣大起大落的經歷,才能讓他甘願隱姓埋名蟄居在一個小小的山村裡,化繁為簡,把畢生所學濃縮在這碗看似普通的清水蹄髈中。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說到吃肉,還是繞不過我的大宋男神蘇東坡。這位“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大文豪,原本最愛吃的是羊肉,連羊脊骨上的碎肉都能做成吃起來像螃蟹一樣的美味,但是被貶南下困頓之際,就“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研究起在當時“價賤如泥”的豬肉的幾十種吃法,為後代吃貨老饕們留下了經久不衰的名菜“東坡肉”。熱愛美食的東坡居士並非沒有悲傷,他只是把人生的不如意皆藏在了心底,把光明帶給身邊的人。
如果東坡先生再世,真的很想把我的拿手好菜“孜然烤羊排”推薦給他。選取羊羔的肋排部位,撒上大把添加了食用鹽、洋蔥粉、辣椒麵的孜然醃料,不斷地抹擦羊排表面使其入味,然後置冰箱冷藏兩小時以上。烤盤鋪錫紙刷一點油以防黏連,把醃製好的羊排放入上下火220度的烤箱。
熱流湧動中,羊排開始冒起小泡,發出滋滋滋的響聲。羊肉中滲出的油脂一滴滴落入盤中,烤至中途再次撒上孜然粉和辣椒麵。40分鐘後,羊排外皮金黃酥脆、肉質軟嫩多汁,焦香四溢,在牙齒撕裂羊肉的瞬間,便開啟了屬於舌尖的美妙旅程。
其實在我們南方,平日裡大都也沒有吃羊肉的習慣,最多就是看著美食節目裡的烤全羊、羊肉泡饃啥的流流口水,只有到了秋意漸涼的時節,菜場裡才會出現羊肉的蹤影,牛肉倒是一年四季裡都不曾間斷。
紀錄片《風味人間》
多數人都喜歡買牛腿肉、牛脊樑之類的,送人或自己食用兩相宜。其實深諳肉食之道的人,往往把那些看起來難登大雅之堂的牛肺牛心、筋頭巴腦之類的經過烹製,成就出既別具一番風味的人間至味、又人人皆能親近的平民美食。
最誘人的當屬紅燒的牛雜鍋了。原本江南的菜式,大都追求原汁原味的本真,因牛雜之類的腥味較重,於是添加了更多味道霸道的香辛料已達到增香去腥的目的。待油熱加蔥薑蒜辣椒爆香後,添一大勺郫縣豆瓣醬炒香,高湯適時登場,架起食材間的橋樑,處理好的牛肺、牛腸、牛蹄筋等入鍋熬製。
隨著鍋內溫度的升高,小火慢煨中,牛雜們毫不客氣地吸收著各種調料的味道,“篤、篤、篤”,鍋內發出彷彿馬蹄碰擊著地面的連貫聲。
湯汁漸濃中,燉足了火候的牛雜們變得脆韌彈糯、香濃誘人。此時,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直接從鍋裡撈出來下酒,也可以燙點年糕片和麵條,連湯帶汁澆上一大勺油潤髮亮的牛雜,哧嚕哧嚕地吞上一大碗,一下子就把爬到嗓子眼的饞蟲給壓下去了。
圖 / 視覺中國年少時特別期待新年的到來,有一半為的是能吃到美味的紅燒肉,還有加了紅燒肉汁做的炒飯,當然還有偶爾少數幾次可以捧在手裡啃著吃的豬頭肉。年三十夜裡,母親把豬肉切成小塊加上醬油、白糖、料酒幾味簡單的調料紅燒,然後盛到瓦罐裡儲存,隔天凝成凍後挖幾塊放進年糕湯裡,那大概是大冬天裡最奢侈的早餐了。
鐵鍋裡剩下的肉汁還在吱吱作響時,母親會把冷飯倒進鍋裡快速翻炒,待每一粒潔白的米飯包裹上肉汁、焦香四溢時,再灑一把蔥花顛炒幾下,然後給趴在灶頭邊等著的我美美地吃上一碗。
可是曾經那麼美味的肉菜如今越來越不得人待見了,想來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肉食的品質越來越不如從前了,二來人們的養生意識越來越高,三來還是出於愛美之心,怕胖唄。
人到中年的我自然也加入了肉食鄙視者的行列裡,然而每逢秋季來臨時,我會異常地想吃肉。前些天實在熬不住,跑到姜山南大路最有名的牛肉麵館想先解個饞,沒想到一位向來提倡素食論的醫生朋友讓我抓個正著。
我看到他正埋頭大口吃著大碗的清湯牛肉麵,還“哧嚕、哧嚕”地有聲有色。碰上我驚詫又詭異的眼神,朋友訕訕地笑著說:“秋冬季節適量吃點牛羊肉能補充一下能量,有利於養生呢。”
圖 / 視覺中國
且不說秋冬季吃點牛羊肉湯是否符合養生論,一個大口吃肉喝湯充滿煙火味的男人,遠比他說著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正襟危坐的時候可愛多了。
想起《金瓶梅》中那三個古代極品美女就著酒,都吃完了一整隻“油亮亮、香噴噴、五味俱全皮脫肉化”的紅燒豬頭,何況我這等凡間俗女子呢?明天開始就大口吃肉,帶著對高膽固醇的蔑視和快意人生的嚮往,什麼清水蹄髈、東坡肉、紅燒牛尾、豬頭肉的全做起來,現在先來一碗加量加料的牛肉麵!
畢竟人生苦短,想吃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