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釣魚時,我們總希望能夠滿載而歸。然而現實總是那麼骨幹,特別烈日炎炎,空軍已成常態。更 可惡的是在附近 垂釣的釣友卻是收貨頗豐。彼此釣魚技術差不多啊?怎麼會有如此天壤之別呢? “春釣邊,夏釣潭”;“三伏釣早晚,春秋釣中間”。耳熟能詳的釣魚口訣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口訣背後講的卻是魚路(魚道)魚窩的知識。 那麼問題來了:釣魚時怎麼找魚窩魚路呢? 果BING講三種找魚窩魚路的方法,大家參考。
第一:魚兒覓食的規律。 民以食為天,魚其實也一樣。
即使再熱的天,不吃不喝也是餓得慌!這就是為什麼在魚塘釣塘主喂料的地方或者釣水庫的網箱旁邊收貨頗豐的原因。 在野河環境中,水下的腐爛植物,小蝦小蟲;水面的浮游生物,草葉昆蟲等等,都是魚兒追逐的物件。就水下而言,草墩葦根處,水底的亂石、草葉堆積的地方。這些地方不僅因為區塊內水質肥沃,各類生物繁殖迅速,為魚提供了不少 草多的地方更能留魚。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水至清則無魚,則是從反面說明了這個問題。 這些地方不僅因為區塊內水質肥沃,各類生物繁殖迅速,是魚天然的覓食場所。而且隨著水流波動,有草或石塊的地方更容易沉積水流中的食物,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魚食種類。 類似的如海邊的礁石、水底的沉船、山灣洄流、人工魚礁、橋墩、水底斜坡等等容易沉積淤泥的地方,也都是魚愛聚集的地方。 只是這些地方容易掛底,大家一定要注意拋餌的精確性和遛魚時的控魚能力。
第二:根據氣溫找魚 同樣跟人一樣,魚也怕冷怕熱。
夏天天氣熱,人還能躲在空調房裡。那麼魚呢?肯定也是去找陰涼的地方。昏秋釣陽夏釣陰。夏釣早晚其實說的也是同樣一個道理。 哪兒涼快去哪釣魚!除了一些樹蔭底下, 橋底下大家還可以試試一些入水口,通常來說入水口水溫更低,而且食物更豐富!
第三:在富氧的水域中尋找魚兒。
魚對氧的需求不亞於人類,有氧則歡,缺氧則死。水中的氧除水生植物製造的以外,還有就是水在翻騰流動時,將空氣中的氧溶於水,就是通常所講的溶解氧。入水口,增氧機附近都是富氧區,也是魚聚集的地方。 另外,颳風時的迎風岸邊,除有大量食物送過來以外,風浪也可使水中的氧氣增多,魚兒尋氧覓食自然會往這裡聚集。所以有點小浪的天氣魚會更加活躍,同時迎風面比背風面好釣。迎風垂釣拋餌難度會增加,需要大家熟練掌握拋餌技巧,並權衡利弊。 同理,下雨天水中的溶解氧也會增加。雨過天晴,出發釣魚,不僅人舒服,魚獲肯定也不會少。 其實,三個選擇釣位的原則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必須結合當地水域的一些個性化特點,相互融會貫通,才能選到一個好的釣位。用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生存永遠是第一需求。
話外:要是像我一樣,苦練了這麼久還是找不到合適的釣位和方法,那就買一個釣魚打窩船,直接把餌料和好放上去,一般的打窩船載重是三斤左右,我買這個是四斤的,單倉、雙倉、三倉 隨你自己選,還有普通版和GPS版,最遠500米,GPS版的低電量能自動返航。照我用了這麼久的經驗,大魚基本都是在遠一點的地方,直接讓船送餌料拉鉤出去,上魚快而且都是大魚。
魚也也一樣,有氧才能生存,有食物才能生存,有氧又有食物,那麼魚也希望舒服地活著(夏趨陰冬趨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