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躡手躡腳的鳥兒環頸鴴
鳥兒遷徙路數千,幾回風雨阻翩翩。攜子呼侶霜中月,掠水背山雲外天。又到了一年一度鳥類遷徒季節了,沿海灘途是每年春秋水鳥遷徒重要棲息地。走進金秋,轉眼已經進入十月的尾聲,寒意陣陣侵入衣間,而鳥兒們的遷徙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今年鴴鷸鳥類遵循“歸來的約定”如期到達山東沿海。按照拍鳥規矩,遵照愛鳥不打擾鳥的原則,提前安置偽裝迷彩帳篷守候,近距離拍攝,大飽眼福,過足了快門隱,拍到了環頸鴴等鳥類。
環頸鴴,全長約16釐米。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鴴形目、鴴科、鴴屬的一種中小型涉禽。共有3個亞種。羽毛的顏色為灰褐色,常隨季節和年齡而變化。雄性成鳥(繁殖羽):額前和眉紋白色;頭頂前部具黑色斑,且不與穿眼黑褐紋相連。頭頂後部、枕部至後頸沙棕色或灰褐色。後頸具一條白色領圈。上體餘部,包括背、肩、翅上覆羽、腰、尾上覆羽灰褐色,腰的兩側白色。
環頸鴴,雄鳥飛羽黑褐色,羽乾白色;內側的初級飛羽外翈基部白色,與次級飛羽的白色末梢一起構成白色翅斑。兩側尾羽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向端部漸黑。下體,包括頦、喉、前頸、胸、腹部白色,只在胸部兩側有獨特的黑色斑塊。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環頸鴴,雌性成鳥(繁殖羽):缺少黑色,在雄性是黑色的部分,在雌性則被灰褐色或褐色所取代。非繁殖羽(冬羽):同繁殖期的雌性成鳥一樣暗淡,頭部缺少黑色和棕色,胸側的塊斑為淺淡的灰褐色,面積明顯縮小。幼鳥:形態與非繁殖期的成鳥相似,但額前和眉紋淺黃色,胸斑萎縮,瀰漫黃褐色。頭頂前部無黑褐色帶斑;上體佈滿黃色鱗片狀斑紋。虹膜暗褐;嘴纖細,黑色。跗蹠稍黑,有時為淡褐色或者黃褐色。爪黑褐色。
環頸鴴,棲息於河岸沙灘、沼澤草地上,通常單獨、或者3-5只叢集活動於海邊潮間帶、河口三角洲、泥地、鹽田、沿海沼澤和水田;在內陸的河岸沙灘、沼澤草地、湖濱、鹽鹼灘和近水的荒地中亦比較常見。
環頸鴴,遷徙期叢集活動,有時與其他小型鴴鷸類結群覓食。在集小群覓食時,環頸鴴的啄食頻次顯著大於不叢集的時候。平常活動小心謹慎,被人們譽為躡手躡腳的鳥兒。在南方一些地方並不遷離,而是遊蕩。環頸鴴具有很強的返回繁殖地或越冬地的能力。在山東、河北有一定的繁殖種群,並且在臺灣和海南有少量的留鳥。主要以蠕蟲、昆蟲、軟體動物為食,兼食植物種子、植物碎片,覓食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昆蟲、蠕蟲等,也食植物的種子和葉片。
環頸鴴,4-7月為繁殖期。營巢於沿海海岸和北極苔原以及內陸河流、湖泊岸邊、沙灘或卵石灘上、長有稀疏鹼蓬的裸露鹽鹼地段上,在營巢周圍的雜草高度均在30釐米以內。巢甚簡陋。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2-27天。窩卵數3枚與4枚的孵化時間明顯不同,4枚卵者孵化期延長。雛鳥為早成鳥。在孵化階段雄鳥的體重下降較多,而且雄鳥通常在夜間臥巢。
環頸鴴,主要威脅來自於當地居民毀巢和揀蛋,田鼠和黃鼬也會偷食鳥蛋和雛鳥。如果親鳥遇見危險,常常裝扮成受傷的樣子,將一側的翅膀拖拉在地面。自然災害(如大雨、洪水等)也對鳥巢和卵產生較大的破壞。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 ,無危。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釋出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母愛是什麼?有人說是本能,是一項突然獲得的技能;有人則說是一種理性,他們試圖用沉沒成本來解釋母親的付出;有人證明是一種激素作用,透過幼崽散發的氣味或叫聲就會觸發。人類之間有母愛,動物也不例外。那些數量眾多、分類浩繁的動物們或許無法擁抱,但它們的母愛,同樣熾烈、不顧一切。環頸鴴異常警覺,發現天敵之後,這些母親們常常會表現出極為異常的行為。為了保護幼鳥,這些母親會在天敵面前偽裝出脆弱的一面,假裝自己受傷了,或是在孵化幼鳥,儘量讓自己顯得容易被抓住,從而讓敵人遠離幼鳥。
分類: 國際
時間: 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