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行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存款總額達到了225萬億元,是我國GDP的兩倍多。不僅如此,我國還是世界上存款數量最多的國家,存款總額排在世界第二位的美國,目前的總存款為17.2萬億美元左右,相當於110萬億元人民幣,不及我國的一半。
我國這麼多的存款是從哪來的?
我國的存款數量這麼多,大家可能會認為是因為我國人民比較喜歡存錢。這麼認為倒也沒錯,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錢是從哪來的?
想要存錢首先得有錢存,而錢多錢少又跟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大小有關。然而,我國的GDP僅為美國的70%左右,人均GDP僅為美國的六分之一,論富裕程度,美國人比我國富裕得多,可美國的存款卻還不到我國的一半,這又是為何?
當然,除了經濟規模的大小之外,存款的多少還跟貨幣發行量有很大關係。就單個國家來說,其他條件不變下,貨幣發行的越多,存款也會越多,而且存款本身都能被看成是貨幣的一部分,在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的組成中,都有存款的身影。
既然存款跟貨幣有關,而貨幣又是由央行發行的,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國的存款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為央行發行的貨幣太多造成的?然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我國央行的資產總額僅有38萬億元,差不多隻有我國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
要知道,央行即便是有權發行貨幣,可要想把發行的貨幣投放出去,就必須藉助一些金融工具。比如透過逆回購從金融機構手中買入資產,金融機構由此從央行手中獲得一定的貨幣,然後這些貨幣又會繼續流向其他機構或個人手中。這個過程中央行也就達到了投放貨幣的目的。
為此,央行每投放一筆貨幣出去,手中就會增加一筆資產,所以央行的總資產就基本可以代表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量。
那麼,我國央行發行的38萬億元的貨幣量算多嗎?看起來確實很多,但以我國的經濟規模來說又並不算多。38萬億元相當於我國去年GDP的37.4%左右。而美國央行當前的資產總額為8.34萬億美元,相當於54萬億人民幣左右,是美國GDP的39.8%,在總額以及佔GDP的比重上都比我國高。
正因如此,僅看央行發行的貨幣多少,仍然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我國的存款會那麼多。而且我國央行僅發行了38萬億元的貨幣,為什麼會出現200多萬億元的存款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就需要引入一個經濟學的概念,那就是貨幣乘數。按照經濟學原理,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會在流透過程中成倍地擴大,這個擴大的倍數就是貨幣乘數。
比如央行發行了100元的基礎貨幣,然後把這100元借給商業銀行,於是銀行的存款就多了100元。
銀行在拿到這100元后,除去需要上繳給央行的存款準備金,剩下的錢都可以貸出去,假如存款準備金率為20%,就有80元可以貸出去。而拿到這80元貸款的企業或個人,可能又會把錢存到另一家銀行,或者把錢花出去後收到這筆錢的企業或個人又把錢存到另一家銀行。此時前後兩家銀行的存款總額加起來就達到了180元。
但這還沒完,因為第二家銀行得到80元的存款後,又能將其中的80%,即64元貸出去。而拿到這64元的企業或個人可能又會把錢存到下一家銀行,於是總存款又多了64元,達到了244元。
以此類推,央行最初投放的100元貨幣,到最後會形成500元的存款總額,擴張了五倍,也就是貨幣乘數為5。
所以,央行發行的38萬億元貨幣之所以能創造出200多萬億的存款,正是因為有貨幣乘數的存在。事實上,我國目前的貨幣乘數已經達到了7.4,創歷史新高。
只不過,想要讓貨幣乘數在存款擴張中發揮最大作用,有一個條件必不可少,那就是大家都會把手上的錢存到銀行。在這點上,我國人民喜歡存錢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正是因為國人喜歡存錢,才使得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擴張的倍數較大,進而創造出了全球最多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