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緬甸臨時政府宣佈組建“人民國防軍”,用來對抗緬甸國防軍後,緬甸政變後的政治態勢已經進一步惡化。我們看到在緬甸,越來越多的武裝襲擊正在發生,緬甸國防軍巡邏隊頻頻受到“人民國防軍”的有效襲擊,而緬甸軍方很少能夠在現場就抓住對手,吃虧不小,死傷較多。
不僅如此,作為緬甸的政治中心,行政首都內比都也已經出現了兩次的襲擊事件,襲擊者都成功地將爆炸物送入了內比都的關鍵部門內部。這說明,緬甸軍方的控制力並不足以應對民盟建立的人民國防軍發動的襲擊,至少目前是顯然無法應付的。
而民盟的人民國防軍的來歷目前並不清晰,有訊息指出儘管名義上是民盟組建了這支武裝,但事實上可能是一些人自發地走入了山區,尋求武裝對抗緬軍的道路。而在明面上,人民國防軍與克倫族武裝聯合,很多人接受克倫族的訓練,但從實戰表現情況來看,他們擁有的戰術水平似乎比克倫族和緬軍更高,因此不排除有其他外國勢力插手的可能性。而從年初的時候來看,抗議者還僅僅使用氣槍或玩具槍,現在他們已經用上了自動步槍和路邊炸彈,武裝水平與日俱增。
最大的嫌疑自然是美國的中情局。從越戰初期開始,中情局就在東南亞有著非常龐大的情報網路,他們完全可以做到進行干預的同時不留下任何明顯把柄。從人民國防軍表現出的戰術和情報的精準度來看,人民國防軍不排除有更多背後勢力的支援的可能性。美國對緬甸的干預是有動機的,因為緬甸對於美國而言是樹立起來的“民主典範”,他們也希望緬甸可以實行民主制度以便更好降低民族主義情緒,從而進一步容易干預。同時,一個美國容易控制的緬甸也可以牽絆住周邊的大國,特別是北邊的。
目前來看,如果僅僅是CIA利用既有手段干預就可以給緬軍造成較大壓力,那麼這種干預成本非常低。緬軍自身的情報安全能力很差,原因在於原情報局主管、當時緬軍三號人物欽紐被逮捕後情報局一系列人員被連帶清洗、機構降級並拆分到各個軍區內部,因此緬軍自身的情報能力被有意識地削弱進而很容易被滲透和情報洩漏。而欽紐會被捕的原因關鍵還是在於其可能威脅到丹瑞和貌埃的權力穩固,這變成了緬軍內部權力鬥爭的結構性弊病。因此,緬軍的情報對抗能力整體上很難提高,這也大大方便了外部勢力的干預。
欽紐已在2012年被釋放
可以說,美國人的手段還是狠毒的,他們一下子就發現並擊中了緬軍的軟肋。
當然,這次政變後緬軍面對的壓力也非常大,特別是國內抗議開始銷聲匿跡而武裝襲擊與日俱增。緬軍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辦法“合法”地奪取政權,無法取得多數緬族人的支援。儘管民盟自身治理能力也不強,但首先民盟當政擁有制度和程式合法性,其次緬軍自身的治理能力也沒有強太多。面對統治正當性先天不足的情況,緬軍還為了維護08憲法體制而採取軍事政變,這其實算是防範利益被民盟奪取而採取的難看方式。緬軍的行動很衝動,衝動總有代價。
值得關注的還有民族地方武裝,現在民盟大打“民族平等”牌與民族地方合作,然而誰都知道緬甸內部的大緬族主義傾向依然非常嚴重,這種政治合作僅僅是暫時的。但是,緬族群體內部的政治鬥爭升級,確實也擴大了民族地方的權重。這也會讓緬甸的未來更加複雜。
因此,現在的博弈進入了新階段。緬軍如果沒有辦法有效遏制這類不對稱襲擊,那麼他們的控制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而疫情之下緬甸經濟不可能表現太好,緬軍很可能無法維持持續的軍事行動。民盟開始“槍桿子裡出政權”,但是民盟內部同樣非常分散,而且沒有根據地,他們很難在下緬甸開展比游擊戰更進一步的軍事行動,要直接武力推翻緬軍統治可能性其實也不高。雙方比拼的是消耗,看哪方可以消耗到對方倒下。而民族地方則在伺機行動,隨時準備利用緬軍和民盟的對抗擴大自身的利益,在未來可能的博弈中爭取有利態勢。
緬甸未來不確定性極大,預計今年軍事政變帶來的政治失序和衰朽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