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28億存款不見了”的訊息,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
濟民可信有兩家子公司,山禾藥業與恆生製藥,二者在渤海銀行南京分行的總存款數為33億元人民幣,然而,企業意外發現存在銀行的錢,有28億被用於為另外一家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公司提供貸款質押擔保。
更有資料顯示,這家被擔保公司,華業石化,竟然是中國石油間接控股的全資企業。這也就意味著,華業石化是100%的國有企業。
對此,中石油旗下子公司北京華昌置業在此前案發時就釋出公告緊急回應,表示公司未對外進行任何股權投資和設立下屬企業。
中石油的回應,令被擔保公司華業石化的真實情況變得疑雲密佈,而渤海銀行南京分行與華業石化的關係也更加讓人心生疑慮。28億元為何莫名被質押擔保,在發現問題時為何銀行不予以終止,這些問題還需要等待警方偵查。
還有這些假國企需警惕!
此次事件中,華業石化的“國企”身份一度引起了市場的注意。雖然目前已被證偽,但在市場之上,還有很多難以分辨真假的所謂“國企”,是需要投資者注意的。
上週,國資委在官網公示了一批假冒央企名單。名單中一個個看似與央企國企“沾親帶故”的中字頭企業,居然全是私人成立的假冒國企。
對於這些假冒國企的公司,必然是有不少投資者被迷惑的,甚至A股上市公司中福海峽、融鈺集團也曾中招。所幸兩家公司都及時終止的相關合作,未造成太大損失。
此前,26家中央企業透過多種渠道對外公告了353戶假冒國企名單,通告社會各界上述公司及其下設各級子公司均為假冒國企,提醒社會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範風險。
公開資訊顯示,被冒充次數最多的央企為中國電建,本輪公示的假冒國企數量達到151家,幾乎佔了全部假冒國企數量的一半。被冒充戶數較多的央企還有中國中鐵(43家)、中國節能(32家)、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28家)。
對此次公佈的假冒國企名單,本文截取了部分公司,對於這些假冒企業,投資者一定要注意其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