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年,元仁宗在位,為了元朝的統治力,加強中央集權,元仁宗將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四等,蒙古、色目享有政治經濟的種種特權,而漢人、南人等則被歧視,尤其以南人為最,這種對民族的歧視,削弱了民族的大融合。
同時對於漢化運動,元朝首先做了從昇平遷都至燕京,透過參考前人律條,頒佈相關規章制度,設立相關的部門來進行中央集權的加強。
然而在忽必烈去世後,土地兼併之風元代較宋代更為強烈,除官府、權貴、富室豪強外,尚有寺院亦擁有大量土地,皇室內部經常發生奪取皇位之爭,政治日趨腐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由於人民水深火熱,由此不斷髮生武裝起義,特別是元末白蓮教傳播甚廣,影響尤大,終於爆發紅巾軍的大規模起義,動搖了元王朝的統治基礎。
元代漢化的意義對於加強中央集權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反而在這個過程中劃分民族等級導致民心渙散,對於前期民族統一融合來說無疑是狠狠的當頭一棒,同時也為元朝的衰敗埋下了暗雷。
西漢文學家賈誼說過,民者,萬世之本也。在任何時代,民族統一之後,民族平等,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進而反哺人民,形成一個閉環,對人民,對國家來說這樣的發展才是正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