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對於秦始皇嬴政的評價皆是兩級分化,功過之說於史書上早已蓋棺定論便不在此過於贅述,今日想與諸君論論的是這位何以被稱為千古一帝!
說到這位始皇帝,就不得不提春秋戰國這個特殊的時期,但筆者想說的不是這二百餘年來的戰亂,而是這百家爭鳴與禮崩樂壞!在筆者狹義的理解中,禮樂的作用於那個時期來說是統制制度的基礎!
分封制的分崩離析讓整個社會陷入了動盪,這時的百家爭鳴與近代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旨在為我中華重新找到一條真正的康莊大道!不同的是,近代我們還有學習的物件,而在古時還沒有誰值得我們去學習!
社會模式的瓦解,給予了我們的先人們一個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時代的變革者!這時再回過頭來看看始皇嬴政的郡縣制,對於當時來說是一個全新且沒有前例可依的國家模式變革,在筆者看來,非劃時代的大氣魄不可為之!
橫掃六合的功績可以稱得上前不見古人,但對於各項制度的變革與創新,才是這位始皇帝真正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的理由!在他之前沒有人真正那麼去統治過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土。
無論是西方的城邦制度還是夏商周的分封制,總是有著太多部落時期的文明遺留,脫胎於此自然會有著那個文明時期的印記,而這個印記所帶來的問題就在於向心力的不足!
漢武帝時董仲舒將儒家這位“千古美人”嫁進了皇家,雖然儒家文化的侵略與排他性(侵略能力較差,而排他更多在於後期學者們的不斷自我理解,到最後甚至發展出了魯迅先生說的吃人,但這並不能否認儒家文化對於我們這個國度乃至文明與民族的貢獻)一向飽受詬病。
卻也將我們漢文化的同化能力帶到了空前的地步,在筆者看來這強大的同化能力,也是我們能夠傳承數千載的基礎所在!而這基礎中的基礎一樣來自於發生了“焚書坑儒”的時代,當然對於此事近年來也有出現了更多的說法與解釋,感興趣的小夥伴請自行觀之。
話題扯得有些遠,篇幅也是略長,關於始皇帝的變革性“動作”還有很多,我們也都耳熟能詳,例如文字與交通,這裡筆者想著重敘述一下交通,也就是所謂的車同軌,在筆者眼中這就是最早的交通變革了!
距離在古時產生不了美,只會帶來誤會與猜疑,始皇帝的做法就是修建了一條條秦朝版的高速公路,將整個華夏用相同的軌道束縛在了一起!換到今時今日,大概就是把地鐵或者說高鐵修修出了亞洲這種騷氣操作,這樣說來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國家統治模式的更新,社會階級制度的變革,交通文化的變革,經濟模式的變化,都發生在了一個統治者的時代,甚至說是因為一個統治者帶來的變化,很多人都說這是一位暴君,但於我華夏民族及文化來說,這位始皇帝也是毋庸置疑的最佳奠基者之一!
千古一帝實至名歸是筆者的認知,自古以來好人成不了好的皇帝,幼時午夜夢迴也曾幻想自己回到那個時代坐在那個位置上的場景,面對建國基礎的法家與極佳治國選擇的儒家該如何選擇,舊六國的龐大貴族如何安置,無數摻雜著對那些六國歌功頌德卻也是先人文化思想結晶的文章如何是好?不知能耐心讀到這的各位,是否有良解,筆者恭候諸君解惑!如有不足,亦請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