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個問題嗎?這還真是個問題。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太和殿。皇帝永遠都要把自己擺在中心。
那麼恭喜您答錯了。太和殿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也是中國現存等級最高的古代建築。但它不是北京城的中心點和元明清時期至高點。
也許有人會說是正陽門,因為那裡有中國0公里地標。
同樣要恭喜您答錯了。正陽門整體高度為43.65米,是北京城所有城樓中最高的,也是規制最高的。但它也是北京城的中心點和元明清時期至高點。
北京中心點就在故宮北面的景山公園內,位於景山公園最高的中心亭“萬春亭”。在萬春亭南側在一個銅牌子,上面清晰地寫著“北京城中心點”。景山山高42.6米,萬春亭高17.4米,加在一起也只有60米,卻是元明清時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
景山原是永定河故道中的一個小高地,永定河改道後逐漸成了一個小土丘。遼代時為營建瑤嶼行島,也就是現在的北海公園瓊華島,將挖出來的土又都堆在景山小土丘上。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建太寧宮時,再挖西華潭,也就是擴大現在的北海,再次將挖的土堆在景山小土丘上。小土丘經過兩次的堆積,就小有規模了,於是就壘起了圍牆,再栽花種樹,建成了皇家苑囿,山上還建了一座瑤廣樓,成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
元代正式將北京定為國都,並進行大規模的修建。將小丘稱作“青山”,仍是皇家苑囿,地位有點像先家壇,每年立春前後,元代皇帝會在這些躬耕,以昭示天下。
明成祖朱棣靖難後,開始按《周禮·考工記》的規制興建紫禁城。依據“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的說法,北方玄武之地當有山。在原“青山”的基礎上,再堆積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形成了五座山峰,稱“萬歲山”。明代初年,供應紫禁城生火做飯和冬季取暖用的煤也就近堆在這裡,因此這裡也被稱為“煤山”。
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闖王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萬歲山”的東側,這裡現在還有兩塊碑,一塊寫著“明思宗殉國處”,碑高2米,是1930年故宮博物院立的,1955年被拆除,2004年重立的;一塊是“明思宗殉國三百年紀念碑”,高3.1米,是清末3位翰林合作而成的,由傅增汀撰文,潘齡皋題額,陳雲誥書丹。至於明思宗自縊的那棵樹,1971年被伐掉了,現在這棵是1996年,從東城區建國門內北順城街6號居民院內移來的一棵百年古槐。
順治入關後,於順治十二年(1655)將“萬歲山”改稱“景山”,一直沿用至今。
景山有五座山峰組成,每座峰上都建有一座亭子,始建成於乾隆十五年(1750)。最高處叫“萬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簷、四角攢尖式的黃琉璃瓦亭。西側分別是“輯芳亭”和“富覽亭”,東側分別是“觀妙亭”和“周賞亭”。以前,每座亭內都有一尊銅鑄的佛像,統稱“五位神”,代表甘、辛、苦、酸、鹹的“五味神”。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走四尊,砸毀一尊。
現在萬春亭並不開放,只能繞亭一週俯瞰周圍。向南可看故宮全景,向西看北海公園盡收眼底,北海的白塔標誌似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