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 知黨情 跟黨走】
【建國篇】
統一財經 恢復經濟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財政經濟面臨嚴重困難。抗戰以來愈演愈烈的惡性通貨膨脹仍在繼續,人民解放軍後期作戰仍需很大開支,恢復生產和鐵路交通急需大量資金。嚴峻的經濟形勢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能不能遏制漲價風潮,成為關係人民生活、社會安定的重大問題。面對複雜形勢,黨和人民政府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力的經濟措施,成功組織了同投機資本做鬥爭的兩大“戰役”。
中央人民政府初成立時,由於長期戰爭的破壞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掠奪,中國經濟已處在全面崩潰的境地,人民生活極端貧困。抗戰以來愈演愈烈的惡性通貨膨脹仍在延續,人民解放軍後期作戰仍需很大開支,恢復生產和鐵路交通亦急需大量資金,新生的中國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
面對複雜形勢,為了穩定物價、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黨和國家把恢復經濟作為建國初頭三年的中心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收回了帝國主義把持近百年的海關管理權,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透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全國的物價,透過土改,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精兵簡政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引導農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在城市、工礦企業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
在打擊投機資本家控制市場物價的同時,國家還採取了統一全國財經的措施,進行了大量的工作。針對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的情況。1950年3月3日,政務院釋出了《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統一全國物資排程,成立全國倉庫物資清理調配委員會,所有倉庫物資,由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統一排程,合理使用,各地國營貿易機關的業務範圍的規定與物資調動,均由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統一指揮。建立起了將全國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
事實證明黨的工作是十分有效的。到1952年底,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勝利完成!我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歷史上最高年產值增長20%;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都達到並超過解放前的最高水平。交通運輸全面恢復並得到發展,新修了成渝、天蘭等鐵路幹線和康藏、青藏等公路。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科學研究等事業也有較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比1949年提高70%左右,農民收入平均增長30%左右。國民經濟在質量上得到提高,性質上發生變化,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為41.5%,國營經濟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成為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勝利完成,為接下來黨和國家有計劃的進行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創造了條件。
來源:廊坊師範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