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上原油價格的上升,國內成品油的價格也有了明顯變化,在全國大部分範圍內,95號汽油的價格重回8元時代,由於如今豪華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很大,因此高標油的價格關乎更多車主的用車成本,那麼廠家有沒有降低油耗的方法,可以將燃油車的油耗控制在3L以下,甚至達到百公里1L,其實早在幾年前就誕生了這樣的車型,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其搭載的技術。
三種降低油耗的方式
對於混合動力車型來說,降低油耗可以透過減少動力輸出來達到,比如典型的模擬阿特金森迴圈,但在純燃油車上很難做到這一點,低轉速扭矩和高轉速的功率難以兼得。如果你要追求加速感受,高速超車也不費力,那麼最重要的手段依舊是降低重量,試想一下,如果你講一臺奇瑞QQ的0.8L發動機安裝在非常輕的摩托車上,那帶來的加速感受可以超越大部分高效能車。放在摩托車上,那就是800cc的4缸機,由於車重只有200kg左右,在低油耗下也可以保證加速體驗。
第二種方式就是使用小排量發動機,降低發動機本身的功耗,由於減輕了重量,因為小排量發動機可以噠噠所需要的推重比,比如發動機排量從1.5L降低到0.5L,那麼僅僅發動機本身就減少了大約一半以上的油耗,此外重量也要更輕。
第三降低風阻,這也是如今大多數電動車追求的,像賓士、Lucid、特斯拉、廣汽等品牌,均在追求低阻力,風阻有一套計算公式,風阻係數、空氣密度、車頭正面投影面積和車速平方的乘積,再除以2,可以看出,風阻係數越小,空氣密度越小,車頭面積越小,車速越低,風阻就越小,空氣密度和車速是兩個無法控制的量,風阻係數和車頭面積則可以控制,比如卡車的車頭風阻,就要比轎車高很多。
2002年展示1L油耗車
其實早在21世紀初,兩大汽車巨頭--通用和大眾就開始研發百公里油耗為1L的車型,最終大眾在2002 年 4 月向公眾展示了1L概念車,第一就是減輕重量,這款車在鎂合金副車架上使用了未上漆的碳纖維蒙皮。單個部件的重量很輕,包括髮動機、變速箱、懸架、車輪(碳纖維)、制動器(鋁)、輪圈(鈦)、軸承(陶瓷)、和符合材料內飾等。整車重量只有290 公斤。
第二動力採用了單缸的0.3L柴油發動機,功率僅為8.4馬力,匹配6速變速箱,摩托車的重量,摩托車的動力,加速體驗其實並不比汽車差,發動機在減速過程中自動關閉並停止,在踩下加速踏板時自動重新啟動,和如今的等紅燈自動啟停相似。
第三為了減少正面迎風面積,大眾另闢蹊徑,採用了串聯座椅,而不是並排,也就是和摩托車一樣,駕駛者在前,乘客在後,只能坐2人,以此減小擋風玻璃的面積,同時取消了後視鏡,採用攝像頭和車內電子顯示器觀察後方。
後輪的間距比前輪更小,形成最具空氣動力學效率的水滴形車身,也就是前大後小,降低車尾氣流分流時的阻力,後輪加裝整流罩,整車風阻係數達到0.159,而要知道當時大多數車的風阻係數Cd在0.30 - 0.40之間,而目前的特斯拉Model 3也才0.23。大眾1L概念車的百公里油耗為0.99L。
2012年正式量產,售價高昂
到2012年,大眾正式將這款車量產,命名為XL1,雖然加了電機,但設計理念與L1基本相同,0.8L兩缸柴油機最大功率47馬力,配合27馬力的電機,座艙變為並排,但遠窄於普通車,風阻係數0.189,也是最低的量產車,雖然油箱只有10L,但續航也超過400公里,混動模式油耗1L,純燃油模式油耗2L,媒體市區開空調實測2.3L,成本接近電動車。
但考慮到整車76.8%的昂貴輕量化符合材料,單車售價高達11.1萬歐元,和當時的保時捷911相似,座艙空間過於狹窄也是其主要的缺點,因此大眾只生產了200臺出售後就正式停產。
選車偵探觀點:追求極端的油耗註定讓造車成本和實用性大幅降低,但其提出的眾多理念也在現在的車型上慢慢實現,可謂是技術先驅,你覺得你會花百萬去購買這樣一臺1L油耗的車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