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答案可能是“無法預估”。
我們聊一個從來沒有人提到的技術細節就知道——假設未來一輛正在自動駕駛的小車,它不可能永遠自動駕駛下去,總會有一些交通情況將控制權交還給駕駛員。
但這個時候駕駛員可能正在睡覺,或者分心做點其它事情。這個時候如果突然把駕駛控制權交還給還沒準備好的駕駛者,可能就會出危險。
所以車輛要無時無刻地監測駕駛者狀態,需要一種能百分百準確判斷駕駛者的座艙感測器。
很可惜目前的技術離“準確”還差距甚遠,例如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駕車從小路出大路時,需要習慣性地把扭頭觀察左、右方路面,這時候許多“智慧”汽車就會因為你視線離開了前方路面,提醒你“請專心駕駛”。
但很高興的是,座艙感測器技術正在飛速發展,而且相關法規也在推動這個方向。
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組織宣佈,自2023年起鼓勵安裝車內攝像頭系統。另外歐盟已經決定自2024年起,對於新註冊的車型將在GSR系統認證要求中增加駕駛員及車輛監控的規範。
這些規定除了檢測駕駛員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功能外,還有對車內兒童乘員安全監管的作用——例如父母忘記後座有孩子,座艙感測器技術會透過雷達感測器和儲存的物體分類演算法檢測出來,隨即發出警報。
而在最近,德國大陸集團釋出了這樣一套座艙感測器技術。它有別於現在只靠攝像頭或雷達單一感知的方式,大陸集團座艙感測器將攝像頭資料與雷達感測器和智慧演算法相結合。
這套系統不僅能對駕駛者,而是能全面對車輛內部實時物體監測,而且還為未來自動駕駛及無人駕駛提供技術支援。
例如它能可靠地檢測車輛中的活體物件,不論是成人、兒童還是動物。而根據攝像頭的影象資訊,系統還可以檢測到靜態的遺留的行李,向行李主人的手機發送通知,這項功能在未來租車市場會很受歡迎。
大陸集團車內攝像頭及座艙感測器產品經理Daniel Naujack這樣認為:“我們的開發重點是生物識別,座艙感測器會識別兒童的呼吸,將其識別出來併發出警報。報警失效幾乎是不可能的。”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符合歐盟委員會和消費者保護組織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 NCAP)的未來安全法規。
還有一個細節是,現在實現車內感知的攝像頭或雷達,一般是安裝在A柱、儀表盤上方,或者是車內後視鏡附近,部分駕駛者會覺得正對著攝像頭會不適。
而大陸集團的座艙感測器第一次將攝像頭直接整合到顯示器中,就像手機“屏下攝像頭”一樣。這項技術非常複雜,它要把光學和感測器最小化到約10毫米,然後精確且完整地整合入顯示屏,以達到美觀的視覺效果。
座艙感測器已經成為各大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重點發展的方向,未來相關的技術不僅能夠感知車內動、靜的物體,它還能準確檢測車內人員的健康引數,如脈搏、呼吸頻率和體溫。
回到文章的開始,未來的自動駕駛車輛,只有當座艙感測器發現駕駛者是處於可以安全駕駛車輛的狀態時,才會把駕駛權從自動駕駛狀況轉交給駕駛員。
而同時,如果自動駕駛系統檢測到駕駛員有緊急的健康狀況,它能夠以最小風險安全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