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了聊一聊超級實用的擴充套件人脈圈的技巧。
每次在認識一個人的時候,都要做好準備工作
丘吉爾說:“即使你不是一個天才,做好準備工作,也會讓你看起來像一個天才。”
《別獨自用餐》的作者法拉奇在想要認識一個人之前,會首先搞清楚對方是誰?職業是什麼?關心什麼?目標是什麼?
他會準備一張紙,在上面寫下那些人的基本情況,這個人有什麼自豪的成就?原則是什麼?全部都寫下來。
他怎麼知道對方的這些資訊?
可以用搜索引擎,有一些本來就是連線人脈的網站,領英就是這樣的網站。
可以查對方公司公關部門的文獻跟年報,真的是把一個人能夠查得底朝天。
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後,你就能夠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不光跟對方說一些禮節性的廢話,而是去跟他深入交談。
法拉奇去參加會議,會議一般就這幾個流程,大家先自我介紹,接下來就開始開會,然後是用餐時間。法拉奇就說:“我從聽到他的自我介紹到用餐,中間起碼有2到3個鐘頭,可以為認識他而做好準備。”然後到用餐的時候,去跟他想要認識的人搭話。
一個人只要有心,真的隨時可以為社交做準備。
法拉奇想要認識寶潔的CEO,在一個場合上就碰到了,經過調查就發現他是耶魯的校友。
巧了,法拉奇也是耶魯大學畢業的,然後他就跟這個人搭訕,就跟人家提到:“你也是耶魯畢業的對不對?咱們學校有個老師,是不是也教過你?我原來在這個老師手底下工作過”等等,就跟對方津津有味地聊了起來。
等到聊天結束之後,寶潔的CEO還給他提了很多寶貴建議,給他推薦了一大堆人,說以後可以保持聯絡。
幾周之後,他們曾經提到的老師去世了,作者法拉奇還跟這個CEO一起追悼這位老師,一起追憶這位老師的往事,他們從膚淺的一種社交關係,變成了真正的朋友。
法拉奇還認識過另外一個想認識的人,他透過網路上的資訊知道人家參加過馬拉松競賽。
跑完馬拉松是非常需要耐力的,所以法拉奇在跟對方搭話的時候,就問人家:“你是怎麼跑完馬拉松的?我之前也嘗試過去跑,但我的膝蓋就受不了。”
對方就很驚訝,說:“你怎麼知道我跑過馬拉松?”然後就跟他介紹了一些跑步的技巧,後來他們還一起參加了比賽,成為了朋友。
所以,做充足的準備,能夠讓你把一個本來只是簡單的邂逅,發展成為一段長盛不衰的友誼。而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像一個傻子一樣,去跟人家打個招呼就完了,感覺好像特別想要認識他,但實際上也不知道說什麼。
記下對方的名字,放到你的資料庫裡面
當我們想要擴大自己社交圈,想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圈定一些需要認識的人的時候,就需要製作一個人脈清單。大多數人的圈子基本上都包括:我們的親屬、我們親屬的朋友、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客戶,我們孩子朋友的父母、我們以前現在的鄰居、同學等等,基本上就這些人。還有一些是在網路上認識的,比如微博。或者是一些其他社交網站上認識的人。
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去分類,比如上海、北京、深圳,那麼這樣一個好處是什麼?比如去上海出差了,你開啟你的資料庫,你就知道我在上海認識這些人,就可以趁著出差的時機,去約一些我想要約的人,跟他們連線一次。
法拉奇走到哪就會把他的清單帶到哪,他會帶著他的人脈清單,穿梭在各個會議的路途上,到了當地以後,他就可以把想約的人約一遍。
我們也可以按照愛好或者行業,也不是隻能列自己認識的人進自己的清單,你也可以把你想認識的人放到你的清單裡面。
法拉奇這個人只要是在一些報紙、雜誌上看到他想要認識的人,比如在某個領域非常成功的人,或者是有趣的人等等,他就會把人家列到他的清單當中,這部分人未必跟他的工作有關係,但就是他想要認識的人。
法拉奇說:“如果你能夠有條理地、專注地、堅持不懈地記住別人的名字,放到你的資料庫裡面,你可以和任何人結交。”
別獨自用餐
其實咱們在公司中午吃飯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跟別人打交道的機會。有沒有在中午吃飯的時候,約你的同事一起進餐?有沒有約你想要認識的人,想要深度做朋友的人一起用餐?
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他會覺得中午吃飯我很累的,我想自己看一會電視劇,我想休息一下,就自己默默買個盒飯吃,這樣的話,就浪費了一些可以跟別人做連線的機會。
法拉奇就說:“別獨自用餐。”
他有一次出差的過程當中,當天非常忙,可是他想要見三個人,他就把這三個人約到了同一個時間段,一頓飯吃得多高效,他把他的朋友還介紹給了他的朋友,大家在這一次參會當中,都獲得了很多。
所以,這樣的聚會質量是很高的,你可以把不同的人約到一頓飯上,我們就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內,去享受更高社交價值。
法拉奇還有一招,他如果不確定接下來一起吃飯的這個人,對他來講是不是一個高社交價值的人?
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在赴一些陌生的約會的時候,他偶爾會帶一個人過去。
比如同行聚會,他會帶一個他的實習生去,那麼這頓飯即便很無聊,他也給實習生傳授了經驗,所以這頓飯就沒有白吃。
後續跟進
咱們有多少次匆匆跟想認識的人見了一面,各自回家,就再也沒有理由去聯絡,也再也沒有動力去聯絡,然後這樣的人就白認識了。
現在的社交場合,太多這樣的情況發生了。
法拉奇有一次出去演講,演講的時候,他留下了一個郵箱,他在講座結束的時候就跟大家講說:“如果你們有問題,你們就可以寫郵件給我。”
回到酒店開啟郵箱,他真的收到了郵件,有人就給他發郵件感謝他今天的演講,他記住了這個人,就跟這個人結識了。
所以,後續的跟進才是建立進一步友誼的開始,否則的話,你跟這個人見完一面之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你想要從人群當中脫穎而出,你就需要做一些後續跟進的工作。
當聚餐的結束,大家各自回家後,發個資訊問問對方有沒有到家,或者寫一個感謝的資訊:“特別感謝你今天能來”,“特別開心今天晚上認識你”,這樣的資訊也會讓你跟他之間有更深度的連線。
就這麼一個資訊,就會讓你把他跟現場所有的人都區別開。
認識一個人,有時候只是開始,想要跟他做朋友,就去做後續跟進。
和超級引薦人保持聯絡
我們周圍一定有一個人,比如自媒體人、投資人、餐廳老闆、獵頭,公關、記者等等,這個人非常擅長社交、組局,而且朋友質量也不低,那麼跟這個人打好交道,跟他保持聯絡就顯得很重要,因為你可以透過他輻射一群人。
如果你自己不是一個特別擅長跟別人打交道的人,你就要和他保持聯絡。
如果你本身也很擅長跟別人打交道,你更要這麼做,因為這樣做的效率很高。
有這樣一個實驗的:讓全國各地的人給某一個人寄一封信,這個人可能就是某個城市裡面一個很普通的公務員。最後發現大概透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這個人,就可以把信送給這個人。
然後再去研究送信的規律就發現,其實全國各地的信件最後都是透過那麼2-3個人最終送到目標物件手中的,這2-3個人並不一定是這個物件最好的朋友,這2-3個人就是社交明星,他們認識一大堆人。
要和這樣的超級引薦人保持聯絡,要跟他們做朋友,而且當他們把你介紹給新朋友的時候,一定記得不要忘掉這個超級引薦人。
有的時候,你因為人家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你就把人家拋到腦後了,他會很不開心。
透過分享拓寬社交圈
交換社交圈不是“我把我的通訊錄拉一遍,你把你的通訊錄拉一遍,咱倆互相換一下”。
這樣是沒有用的、很低效的,交換朋友圈的方式,應該是一種更高質量的、有目的的交換。
很多時候,我們會誤認為人脈資源是一個用一次就沒了的東西。
你周圍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你知道他認識一個你想認識的人,你想讓他幫忙引薦一下,而他就會覺得我去幫你介紹,你們兩個如果合作了,或者是對方幫了你,那是不是以後我再求助他的時候,就感覺好像資源減少了一樣。
不要有這樣的心態,把自己的朋友當成一種開放的資源,社交網路不是一個簡單的網,你不能說:“我把我所有的朋友都攏在我身邊就可以,我把他們限制在我身邊。”這樣是不明智的做法。
把你的社交網路看成是很多個相互連線的點,每個點之間,我的A朋友跟我的B朋友也可以互相作用、互相影響,這樣的話,我的社交圈就會非常強悍,而且會越做越大。
在分享社交圈的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比如:
第一,跟你共享聯絡人的朋友,必須分享均等數量的朋友,你分享的跟你得到的要均衡,你不要說“我天天跟你分享,你不跟我分享”,或者是“我天天讓人家把朋友推薦給我,但我從來都沒有推薦過我的朋友給人家”,這樣就是有問題的。
第二,你要知道你推薦出去的這些朋友,你是要為他們做擔保的,他們在社交圈裡的行為,最終會影響你的人品,影響別人對你的信任,所以一定要選一些可靠的朋友去分享。
把弱點當作優勢,擁有自己的聊天藝術
前面咱們聊過,千萬不要當社交傻瓜。社交傻瓜是怎麼交朋友的?一臉客氣,一臉野心,生怕別人看不出來,他就是想利用別人。不能這樣。
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跟別人聊天?
真誠是一個原則,但怎麼表現真誠的原則呢?
在這,法拉奇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去相信那種所謂的社交方法,就是一定要在人前保持體面,有一些禁忌話題絕對不能談,關於別人的隱私絕對不能問。
當然有時候是有道理的,不過他說:“如果奇出險招的話,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就是跟別人分享你的弱點。”
他有一次公司做得很失敗,又失戀了,在一個社交晚會上,整個表現的都很不開心,他知道自己的表現其實很糟糕。所以他乾脆就跟周圍的人分享了他的挫敗:“今天我知道我的狀態不是特別好,因為我今天工作方面很不順利,我還失戀了。 ”
其實這並不會讓大家覺得你這個人好像不可交似的,相反地,他周圍有一個女性就說:“我之前也曾經離婚過。”大家談論隱私反而會變得更親密,反而會成為真正的朋友。
所以,當我們第一次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有時候反而可以冒險一點,去談論一些有私人性的話題,談論一些有爭議的話題,因為這樣才能夠給對方留下印象,才能夠有自己的特點。
法拉奇說:“我認為弱點在如今的商業領域內,是一個沒有被人正視的優勢,可以去談論你的弱點。”
法拉奇的理論,其實也有一些心理研究在背後做支援。
在心理學上講,如果我們想要跟一個人建立一些深度連線,我們是需要做一些自我曝光,需要把我的一些真實情況,甚至隱私一點的情況告訴對方,因為這意味著我對對方很信任,我要跟你做朋友。
如果你總是把自己裹得緊緊的,你總覺得社交就是展現出光鮮亮麗的一面,要成為所有人眼中的明星,其實這時候反而會把你跟大眾隔離開,難以深入地交談,或者是有更深的交情。
當然這並不是說,把這種分享變成一場傾訴,不要把自己的分享變成一場抱怨,過度的自我坦露也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讓別人以為你是一個充滿了負能量,而且毫無魅力的人。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七個社交的方法:
第一,在認識一個人之前,先最好準備工作
第二,記下對方的名字,把他放入你的社交資料庫裡
第三,別獨自用餐
第四,後續根據
第五,與超級引薦人保持聯絡
第六,透過分享拓寬你的社交圈
最後,要把弱勢當作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