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愛,是人之應有情感。它是一種什麼感覺,因人而異。於人於物,亦有懸殊。世人之愛,不外乎愛人愛幾愛物。物質的,精神的,皆源於自己的選擇。愛,在一念之間,也可在日積月累中。
我一向認為,深沉的愛是向內的,而非簡單膚淺的喜歡。世上一些美說不出,愛亦如此。清末劉鶚曾在《老殘遊記》序文中說,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一種“哭泣”:《離騷》是屈大夫的哭泣,《史記》是太史公的哭泣,《紅樓夢》則是曹雪芹的哭泣。能哭泣之人,必是由於他們心中有愛。若非親歷,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一生總要愛點什麼。否則如何走過歲月之河?比如愛讀書,可讓你瞭解更多人性和世事變化。當然,讀書無疑是最好的精神食糧。記得曾經見過一句話:認真的時候工作,糊塗的時候讀書,獨處的時候思考,難過的時候睡覺。可我相信,這幾種情況都適於讀書,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在路遇迷茫之時,讀過的書便成為深藏心底的內在力量。又如愛石、愛花,無需語言,它對你愛的反饋便是安靜或盛開,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無形之境。
愛一座城市,難道要愛嘈雜熙攘的馬路和堅硬冰冷的高樓?我想,要去愛花草植物、鳥蟲魚蝦,愛一些可觸動心絃的東西。這些不在意人類看法的自然生命,有著豐富而簡單的靈性,以及令人內心溫柔的感動。
單位樓下有隻性格溫順的貓,過得閒散愜意,對我這個陌生之人竟毫無排斥,大概是它能嗅到一種並無敵意的味道。這種信任,激盪著我胸中平靜的湖水,繼而更趨平靜。我曾與它有過幾秒鐘的對視,在它歪轉過頭去的瞬間,彷彿水滴擊中我內心一片柔軟之地,又慢慢溼潤開來。我散步,它一路跟隨,我喊它“喵”,它也拖長了音調回應。它享受我的輕撫,從不恃寵而驕。即便它要離開,我總感覺已留下什麼。它眼中的淡泊,令我手足無措;它腳下的堅毅,讓我暗自慨嘆。人因為有思想,揹負的東西便多。而這個生命,不刻意討好任何人,不刻意贏得理解,傲嬌得令人心生敬佩。
一夜秋聲落人耳。除去夏日的煩躁,秋的純淨讓人沉醉。雨後,一隻白色蜘蛛麻利地在枝葉間穿梭往復,織起藕絲般的夢幻之網。白色,是我的新發現。兒子認可我的驚奇,但轉而去實現自己內心所求:他摘下一片光滑的樹葉,用來接其他葉子上的雨水。他想要接滿更大一片葉子,顯然是徒勞的,葉子上的水像珍珠一樣滾來滾去,一不小心就灑落了。他如此謹慎又重複做著。我理解那種渴望與失落,我們何嘗不是小心兜著一些透明的虛無,從徒勞的世事中不斷領悟。
很多時候,我們無須也無法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人。比如,你會不由自主地向別人分享讀過的好書、吃過的美食。之所以推薦,是因為那是你嘗試過且認為好的東西。但這僅僅基於你自己的審美、認知與口味,如果對方尚未達到可以接受的層次或並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則很難去接納你真誠的心意。
高爾基在《十戈比銀幣》裡說:“在生活裡,我們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以秒計算的。”多數情況下,人們對眼前的事物鮮有感覺而嚮往更遙遠更未知的遠方。等你終於發現一些近前已有的美好,往往已是“曲中人”矣。美好轉瞬即逝,一生可遇而不可求。若你不邁出熱愛生活的第一步,恐怕美好也將一次次與你擦肩而過。
你有多久沒有認真聆聽了?聽聽愛人的嘮叨,聽聽孩子的喜悅,聽聽林間鳥兒的拌嘴,聽聽窗外秋蟲的高歌……掬一縷月光在手,折一枝鮮花入瓶。俯看流水,仰望微雲。是的,聽,用心去感受,感受真實的愛和給予。哪怕有一天沒了網路,也莫讓自己在丟開手機後惶恐不安,無所適從,失去發現和傾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