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2019年美國25歲至34歲的成年人中有大約38%的人都沒有結婚或同居,相比之前大幅上升。
資料還顯示,這些單身人士的經濟狀況比起已婚同齡人來說要更差一些。
2019年,美國男性中沒有伴侶的收入中間值為3.56萬美元,而與此同時,有伴侶的男性平均收入為5.7萬美元。
單身就算了,就連收入都比不過已婚人士,到底還給不給單身狗活路了?
有伴侶意味著更優秀?
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更願意晚婚或者乾脆放棄婚姻。
婚姻對於他們來說變成了“一張紙而已”,已經“過時”或者說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和重要性。
千禧一代正在重新思考到底應該什麼時候結婚。
圖源:business insider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1962年美國30歲的人裡面90%是已婚的,2000年這一數字下降到60%,到了2019年則只剩下30%的人已婚。
那麼,為什麼平均結婚年齡在不斷上升?不結婚的時間都用來幹什麼了?
根據調查,教育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千禧一代有條件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意味著需要投入更長的時間。
圖源:網路
好不容易拿到了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可不能隨隨便便找個車間踩縫紉機,於是他們更慎重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畢業後面臨著職業的規劃和選擇這樣的頭等大事,工作穩定一切步入正軌後,他們才有時間和精力開始考慮買房、結婚這類人生大事。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買房問題上美國年輕人和我們一樣,只是他們的壓力沒這麼大罷了。
既然高學歷容易晚婚,那麼是不是說早早結婚的人教育水平更低呢?
這份調查的資料顯示,答案恰恰相反。有伴侶的成年人,無論性別,受教育程度都更高。
剛離婚的前首富太太梅琳達也有MBA學位
圖源:網路
2019年,在“黃金工作年齡”的未婚男性中,獲得學士以及上學位的有26%,而在有伴侶的男性中,這一資料高達37%。
有伴侶的女性中有43%的人拿到了學士學位,而沒有伴侶的女性只有33%的人擁有學士學位。
也就是說,結婚和讀書雖然對於部分人來說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時間衝突,但是從資料來看,受過高等教育在婚戀市場上仍然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優勢之一。
已婚男人更吃香?
開頭提到的研究中除了說明如今的結婚率大幅度下降之外,更有意思的一個點是已婚人士普遍經濟狀況更好。
一邊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一邊是肩負著全家的重任,用慣常的思維來考慮的話,一定是已婚男人開支更大,未婚的更輕鬆才對,為什麼資料卻顯示他們的經濟狀況更好?
是因為結婚使得原本普通的男人賺得更多了嗎?還是賺得多的男人容易找到穩定的另一半呢?
其實不光是在美國,全世界範圍內都存在著同樣的現象,已婚男性的收入顯著高於單身男性。
圖源:網路
在研究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後,經濟學家們給出了兩種解釋:一個叫做婚姻的生產力假說,即結婚能夠提高男性的生產力;另一個叫做婚姻的選擇性假說,即容易結婚的男性身上有一種不可觀測的生產力,導致他們能夠拿到比同齡人更高的工資。
來自俄亥俄州的道格·陶爾比(Doug Taulbee)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18歲時,陶爾比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工廠裡做印刷機工作。
這份工作年薪只有1.6萬美元,僅僅夠他一個人餬口的工作,租房都是奢侈,他只能住在父母的地下室裡。
圖源:網路
提起那段日子,陶爾比充滿幸福地表示:“我真的沒有任何煩惱。也沒有任何要付的賬單。”
好景不長,19歲他結婚生子。
隨著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陶爾比的觀點也發生了變化:“我必須站出來,考慮一些自己以外的事情,並開始照顧家人。”
於是,為了改善生活,陶爾比辭去了工廠的工作參了軍。
雖然失去了往日的自由,但好在住房和醫療保險問題都解決了,他的年薪也躍升至大約24,000美元,並有了定期晉升的機會,也能為家人提供更優質的生活。
為了進一步增加家庭收入,最近陶爾比剛剛離開了軍隊,去了一家汽車經銷商擔任財務經理,目前他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六位數。
圖源:網路
陶爾比這樣的案例並不是個例,甚至不是少數。
很顯然,婚姻對於成年人的行為、情感健康和經濟狀況有著變革性的影響,尤其是對男性來說。(對於女性來說,生育則更具變革性。)
結婚使男人完成了新的社會身份的轉變。
社會學家史蒂文·諾克在《男性生活中的婚姻》一書中指出,“婚姻是我們社會中僅存的‘成年儀式’之一。”
他表示,男性透過婚姻產生了一種家庭責任的倫理感,以及一種新的意義和地位感,因為婚姻無時無刻不在鼓勵男性要認真對待家庭供養者的角色。
對男人來說,婚姻幾乎改變了他們的整個社交以及活動領域。婚後,男人和朋友在一起變少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變多了;去酒吧的次數少了,去超市的次數多了。
用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洛夫的話來說,男人“結婚後才能安定下來;如果他不結婚,就無法安定下來。”
在美國,28-30歲的已婚年輕男性比同齡單身男性的年薪平均要多1.59萬美元,44-46歲的已婚男性比同齡單身男性多掙1.88萬美元。
圖源:ipums.org
調查顯示,結了婚的男性工作更努力,更有策略,也比教育和家庭背景類似的單身同齡人賺得更多,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做男性婚姻溢價(marriage premium)專門用來形容這一現象。
是因為結了婚的男人比起單身漢有某種基因上的過人之處嗎?
為了控制這一變數,經濟學家在一對雙胞胎男性身上做了調查,研究顯示,在各方面差不多的情況下,已婚男人比他的未婚同卵雙胞胎工資高出26%。
已婚的身份給了男人新的社會身份,而這種身份帶來的責任則會轉化為更清晰的工作方向,更多的工作時間,以及更有戰略性的工作選擇。
社會學家伊麗莎白·戈爾曼發現,已婚男性比單身男性更看重收入高的工作。
圖源:網路
《華盛頓郵報》在一份名為《對於富人和窮人來說:美國家庭如何構建經濟自由》的報告中表示,已婚男性每年比同等背景下的單身男性多工作400小時左右,工作內容也更具戰略性和長遠的考慮。
不光工作時長多,就連對於公司的忠誠度都要高一些。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已婚男性辭去當前工作的可能性比單身男性小得多,除非他們找到了另一份更好的工作。
究其原因大概是不敢輕易辭職吧,畢竟辭職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已婚男人身上的擔子不允許他們隨意丟失飯碗。
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就連社會上的外部因素也對已婚男性更加友好。
圖源:網路
有證據表明,僱主更喜歡僱傭和提拔已婚且有孩子的男性,尤其是與沒有孩子的男性和有孩子的女性相比。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西方國家,“已婚男性”這個標籤都意味著對方是一個更負責、更敬業的員工,老闆也會給予他們更多上升的機會和空間。
儘管這樣的現象是一種偏見和長期存在的刻板印象,但同時卻仍然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已婚家庭男性的收入更高。
高收入男更容易找到另一半
當我們在討論男性收入與婚姻狀況的時候,另一方則認為“經濟狀況好的男性更容易走入婚姻的殿堂”,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婚姻的選擇性假說”。
雖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它卻是婚姻這一傳統人生階段的必要條件。
2015年,《婚姻與家庭》雜誌上的一篇報告指出,目前美國的結婚率處於150年來的低點,部分原因是未婚女性找不到收入和工作前景符合她們要求的男性。
圖源:網路
過去幾十年,全球範圍內女性在教育方面取得的進步比男性要大很多,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數量也超過了男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女性更不願意選擇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男性作為伴侶。
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更傾向於尋找高收入男性,且男性養家餬口仍然是婚姻形成和穩定的最關鍵因素。
圖源:網路
近些年來,高中畢業的男性收入在大幅降低,沒有文憑就沒有高收入,也因此找不到女朋友。
就這樣,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人,後來卻逐漸變成了一個貧窮的單身打工人。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過去50年美國的結婚率大幅下降主要發生在窮人身上,而且在男性中尤為明顯。
圖源:網路
科威國際不動產與財富情報資料研究公司在2019年合作釋出的一項報告中顯示,千禧世代的百萬富翁與一般同齡人的區別不僅僅在於財富,更體現在結婚、買房等人生重要里程碑的跨越上。
在這份報告將年齡在23歲至37歲之間、淨資產超過100萬美元的美國人定義為“千禧百萬富翁”。
結果顯示,67%的千禧百萬富翁是已婚的,相比之下,千禧一代總人口中已婚的比例僅為40%。
圖源:網路
同時,美國婚禮策劃公司WeddingWire的2019年新婚報告顯示,美國結婚的平均成本是3.87萬美元,其中包括訂婚戒指、蜜月和儀式等的費用。
而那一年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是4.56萬美元。
除去吃住行,還銀行貸款等必要開銷,大部分年輕人幾年都攢不夠辦一場婚禮的錢。
圖源:網路
更不用說結了婚之後就要面臨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成為父母。
《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報道稱,經濟狀況是美國千禧一代不生孩子或生孩子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簡單地說,千禧一代的百萬富翁正在迅速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人生里程碑,因為他們不需要等待,也沒有糟糕的財務狀況要處理。
圖源:網路
而其他的同齡人卻被困在找不到物件,沒錢結婚,沒錢買房,只能眼巴巴看著別人升職加薪的無奈迴圈中,印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單身人士經濟狀況比不過已婚人士的研究發現。
2012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婚姻是富人的專利”的專欄文章。
文章在結尾總結道:“有錢的男人娶了有錢的女人,為他們孩子創造了雙倍富裕的家庭。而窮人則繼續貧窮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