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釋出的是我撰寫的“做人做事能力篇”系列文章的第105篇,歡迎點選右上方“關注”,持續與您分享做人做事方面的人生感悟。
俄國作家、思想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有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套用到人生上,則是“人生成功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人生不成功的原因卻各有各的不同。”
人生成功,必須具備一些共同的因素,只有共同的因素都具備了,才能成功;但是隻要成功必須具備的共同因素中有一個因素不具備,就難以成功。
那麼,人生成功,必須具備哪些共同的因素呢?我認為,人生成功,必須具備五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五度”俱全。
01
目標要有高度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北京歡迎你》中有一句歌詞是:“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蹟 ”,這說明人生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有拼搏才能創造精彩的人生。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在一群智力與年齡都相近的青年中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發現: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遠目標;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標;
27%的人根本沒有目標。
25年後,哈佛大學再次對他們做了跟蹤調查,結果令人十分吃驚!
那3%的人全部成了社會各界的精英,行業領袖;
那10%的人都是各專業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事業有成;
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胸無大志,事業平平;
那27%的人過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穩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會,抱怨政府,怨天尤人。
這個實驗和調查結果證明了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沒有目標就沒有成功,目標高低決定了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目標要有高度,就是要根據自身的優勢,確定適合自己且有一定高度的長遠奮鬥目標,這個長遠奮鬥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腳才能夠得著”的目標,並把這個長遠奮鬥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年目標、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並一個接一個地抓好落實,努力在實現一個個小目標中逐步實現長遠奮鬥目標。
02
做事要有精度
“成功是差一點點的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的成功”“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離不開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做事的過程中,如果心存“差不多”的思想,結果就會差之千里。唯有讓精益求精成為做事的習慣,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
俄國十九世紀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在《娜娜小傳》這部作品初登報紙時,報館曾把底頁寄給他校對,他改字,改句,又加大增刪,最後,底頁被塗得難以辨認。
幸好,他夫人尚能認清他習慣用的各種符號,徹夜不眠地替他理清底頁,她把整潔的卷清稿擺在桌上,準備讓丈夫拿去郵寄。
可是托爾斯泰卻還是想再看一遍,又拿回書房,到晚間又將卷清稿改得難以辨認,他夫人只好再抄一遍。
托爾斯泰很不安地對夫人說:“真對不起,我不再改了,明天一定寄出去!”
可是第二天,他又說還有一處要再看一下,於是再改再抄,反反覆覆,拖延了好些日子。
最後,稿子已經寄出去了,他忽然想到還要改幾個字,便打電話請報館替他改。
托爾斯泰就是靠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了許多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只有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做事要有精度,就是要大力弘揚“精益求精、創造極致”的工匠精神,堅決摒棄“差不多、過得去、能湊合”的敷衍標準,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所要做的事情反覆思考、反覆琢磨、反覆斟酌、反覆推敲,切實做到辦文“精雕細琢”、辦會“滴水不漏”、辦事“無可挑剔”,確保辦文零差錯、辦會零失誤、辦事零缺陷。
03
堅持要有長度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說:“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
日本著名宗教家、作家、攝影師池田大作說:“人生恰恰像馬拉松賽跑一樣……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
試想,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精神,遭受宮刑的司馬遷,怎麼能“就極刑而無慍色”,在堅韌與屈辱中最終完成他的皇皇鉅著——《史記》,成為千古史家第一人。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屢遭驅逐的馬克思,怎麼能身處逆境仍戰鬥不止,在顛沛流離和困頓不堪的境遇中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成為千年第一思想家。
堅持要有長度,就是要克服怕苦心理,充分認識到吃苦是磨鍊意志的“磨刀石”、培養能力的“練兵場”、檢驗水平的“試金石”,努力在勇挑重擔中練就本領、在攻堅克難中磨鍊意志、在戰勝挑戰中增長才幹;克服難靜心理,充分認識到“成功,往往在於你再多堅持一點點”的深刻內涵,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不厭其煩地做好每一件平凡、具體、瑣碎的事情,不斷積小勝為大勝,最終達到成功的彼岸;克服恐孤心理,充分認識到“失去休閒、得到充實,失去玩樂、得到事業,失去輕鬆、得到鍛鍊”的深刻內涵,學會在孤獨中排除干擾、學習本領、思考得失、咀嚼成敗、展望未來,心無旁騖地幹事創業;克服畏難心理,全面理解“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的深刻內涵,採取“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思路,將大困難分解成若干個小困難,然後千方百計地去攻克一個一個的小困難,最終戰勝大困難;克服懼敗心理,全面理解“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認真分析導致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從中找到戰勝失敗的方法,切實把失敗當成通往成功之路的墊腳石,踏著一塊塊由失敗壘成的墊腳石,向著成功的高峰不斷攀登。
04
學習要有深度
學習是一個人幹事創業的奠基石,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必修課。會學習的人,就會視野開闊、思想深邃、本領高強、情趣高雅、贏得機會。不會學習的人,就會固步自封、迷失方向、能力低下、錯失良機、貽誤事業。
我們來看一看有關毛澤東讀書學習的驚人數字。據黨史專家不完全統計,他一生讀書在9萬冊以上;4000萬字的史學鉅著《二十四史》他讀了3遍,300 多萬字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寶典《資治通鑑》他先後讀了17遍,230萬字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著作《資本論》他讀了3遍,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他讀了不下100多遍。
我們接著來說一說有關毛澤東擠出時間讀書學習的驚人方法。他總是善於擠出時間來讀書,在戰爭時期,他在馬上、擔架上讀書;在他的住所裡,床上、辦公桌上、休息間裡,甚至衛生間裡都放著書,一有空閒他就看書;更為令人感動的是,毛澤東在臨終前仍然在讀書,他於1976年9月9日凌晨逝世,9月8日還在讀書,醫生搶救他時,全身插滿管子,一會兒昏迷,一會兒清醒,但他一清醒過來就要看書看檔案,他甦醒了11次,看書看檔案11次,總共的時間加起來2小時50分鐘,最後一次讀書是9月8日下午4點37分,只讀了7分鐘就昏迷了,過了7小時,他老人家與世長辭,毛澤東的生命的確是在讀書中度過的,真正是“活到老,讀到老,讀到死”。
我們再來讀一讀毛澤東關於讀書學習的驚人語錄。“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對古今中外書籍孜孜不倦的閱讀理解和充分運用。
學習要有深度,就是要勤於向書本學習,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多讀書、讀好書,既要自覺學習政治理論,又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還要廣泛學習其他相關知識,使自己具有更紮實的理論功底、更淵博的業務知識、更深厚的文化素養和更良好的品德修養,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勤於向網路學習,充分利用網路平臺資訊傳遞快速的優勢,及時關注、瞭解同行高手成功的秘訣,學習借鑑同行高手推進工作的新方法、新經驗,拓寬自己的視野,完善自己的發展思路,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勤於向強者學習,多向領導、同事和先進人物虛心請教,注重向他們學習做人、做事的好經驗好做法,博採眾長,取長補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05
胸懷要有寬度
俗話說:“胸懷有多寬,天地就有多大”。人的胸懷有大有小,各不相同。胸懷的大小,決定著一個人成功的不同層次。胸懷寬廣,事有大成;胸懷狹窄,一事無成。這也說明,一個人的胸懷,對於其成功是起到關鍵性作用的。
曾國藩平叛有功,升任二品大員。按道理,他的官轎也應該從藍呢轎換成綠呢轎,以彰顯身份。曾國藩覺得沒必要,他也不願張揚,於是沒讓僕人換。
結果,他出門的路上,在一個窄巷裡,遇到一頂綠呢轎。綠呢轎看對面一個藍呢轎居然不讓路,頓時惱了。僕人氣勢洶洶地衝上去,把曾國藩拖了出來。
綠呢轎的轎簾也掀開了,那轎中的高官想看看誰那麼大膽,敢擋他的道。一看,發現居然是曾國藩。那人連忙滾下轎子,跪倒在曾國藩面前,不斷地磕地,連聲說:“大人贖罪,大人贖罪!”
雖然受了侮辱,曾國藩卻沒有生氣,一把扶起這位官員,安慰他不必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他不會計較。
真正胸懷寬廣的人,心態良好,不糾纏、不計較,一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因為如此,曾國藩才創下了九年內連升十級的官場奇蹟,終於成為一代名臣。
胸懷要有寬度,就是要自覺做到容人之長,不嫉賢妒能,見賢思齊,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容人之短,不求全責備,寬恕別人的短處、缺點;容人之功,不攬功推過,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喝彩、點贊;容人之過,不計前嫌,原諒別人的過錯,以德報怨;容人之異,儘量去接受、尊重、理解、容納別人的立場和觀點,博採眾長,從善如流,兼收幷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