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資訊中心建設時很多人認為磁碟滿了是一種麻煩,而現在大家普遍認為資料是財富。”在近日舉行的第六屆廣州網際網路產業投融資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所長陸峰作《數智賦能產業提檔升級發展》。
使用者越來越被平臺深度“繫結”
陸峰介紹,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對產業組織變革帶來脫胎換骨的變革,如果在20年前,計程車公司沒有計程車,快遞企業沒有自己的快遞員,肯定覺得是忽悠、騙人,而隨著網路平臺的發展衍生出一批企業,以網路平臺為依託,成為面向大眾消費者或特定行業從事資訊服務的產業中介。
“這些中介以前我們看不起它,但在今天我們部分生存主導權已經被其‘控制’;以前很多人覺得大企業看不上電商,認為它就是個賣貨的,而現在再大的快消企業,離開了電商平臺可能就活不下去。”陸峰說。
他以廣東一家白色家電企業為例,雙十一期間和兩大電子商務平臺中的一家“鬧掰”了,因為不願意降價銷售,導致網路推廣被降權銷售,出貨量陡然下降。這僅僅是在銷售環節,電商已經滲透到產業的生產環節。
“你有沒有發現,電商平臺上積累的資料,比銷售員在市場上調研資料還要準確,電商平臺上過去一週哪一個產品賣得好,誰掌握了該資料,相信只要大量生產就可以了,電商平臺的銷售資料一定程度就是生產力。”陸峰說。
那麼,為何網路平臺能有如此強的競爭力?陸峰解釋,一方面,從農業到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時代,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在發生重大變化,今天是以資訊流為引領,網路平臺掌握了資訊流。
另一方面,平臺具有四大特性,即網路外部性、規模收益增加、零邊際成本、鎖定效應,比如說,百萬級使用者網路平臺增加一個使用者,和千萬級使用者網路平臺增加一個使用者,其成本可以慢慢忽略不計,導致網路平臺越來越強;“鎖定效應”,則意味著,使用者被平臺繫結,“以前要換一個手機號碼,需要通知兩三百人,但今天換一個微信,則可能要通知幾千人,更重要的是,你的老闆、朋友用微信,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還是用微信,於是你就很少換微信了”。
資料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陸峰表示,展望未來,產業發展將朝向技術創新、產業生態的爭奪中來,比拼技術創新力、資源整合能力、開放創新能力、產業協同能力,以及資料把握權的能力。
從產業結構角度看,產業加速跨界融合,製造業呈現出服務化趨勢,“製造+服務”成為製造業拓展產業價值鏈的重要途徑。
陸峰表示,工業網際網路將實現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打通,而關鍵在於資訊,產銷資訊、供求資訊如何快速流動,產生了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等新的生產方式。
此外,資料化服務也發生了重要變化。採集、傳輸、儲存等計算資料的發展,為深度利用資料提供了可能,“資料把控權之爭是資源佔有能力、資料流通速度、資料流通成本、資料駕馭能力,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資料,它不是一個大資料公司,最多是一個專案公司”。
除了資料化服務,智慧化服務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雲網端技術協同發力,為人工智慧在一定條件下的應用創造了可能,比如說工廠裡機器人、碼頭裡物流場所物流機器人、飛機場裡的一些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已經滿足了要求。
人工智慧何以陷入發展誤區
在陸峰看來,儘管智慧化服務是大勢所趨,但人工智慧發展是永無止境,因為對人的服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比我剛開始帶孩子去一家機器人火鍋店體驗,小孩子很喜歡,但其實客戶的體驗遠遠沒有服務員來得周到,在嘈雜的環境下,你要叫一個機器人,它根本不聽使喚”。
“更為可笑的是,有一次我和領導去巡展,到了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前,我說一句非常簡單的話,我說某某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你認識嗎?然後它來了一句粗話說‘某某某是個球’,它為什麼這麼說?其實這是基於網路大資料的挖掘,利用雲平臺快速收集網路大資料做決策,很不幸他們董事長在網上的口碑很差,經常被人罵球,權值最高的話語進入資料庫,這就很尷尬。”陸峰說,這不是人工智慧,如果要是問三歲小孩某某某是誰,小孩也絕對不會這樣罵人。
陸峰說,實際上很多機器人不過是玩具廠家轉型升級,在玩具上加一個螢幕、軟體、滾軸而已,這對產業提檔升級非常堪憂。
“人工智慧發展永無發展止境,關鍵是在特定的場景下找到與之相匹配的能力,不一定要很智慧化。”陸峰舉例說,工廠中的機械手臂,這既是一個自動化裝置,也是一個數字化裝置,也可以說是人工智慧裝置,在提高生產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