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由中關村天使投資協會聯合中關村元和天使研究會共同舉辦的“2021專精特新科創大賽”決賽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NO.12全球創新中心圓滿收官。
本次大賽歷時5個月,透過公開報名和投資機構推薦,共計招募了300多個科創專案參與角逐,所有專案經歷了專業機構初審、小組複賽、最終12個專案脫穎而出,晉級了21日的總決賽。
本次科創大賽的主題是“專精特新”,旨在發掘深耕行業多年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科技專案,以創業投資為有力支援,以智慧財產權為有效保障,以專案融資對接為重要契機,全面推動前沿性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的落地生根,加快促進專案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永續發展。
(圖: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呂強)
在21日的比賽現場,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呂強先生髮表了關於《衛星物聯網的星辰大海》的主題演講,他認為:低軌衛星物聯網帶來了全球化的革命,星座運營為商業航天產業鏈的頂端,決定了商業航天的可持續發展,低軌衛星物聯網是衛星網際網路的先行者和突破口,也是星座運營產業的機會。
以下內容為演講實錄,略加整理:
星座運營為商業航天產業鏈的頂端,它決定了商業航天的可持續發展
我演講的題目是《衛星物聯網的星辰大海》,再具體一點是低軌衛星物聯網帶來全球化的革命。
商業航天產業鏈大家比較熟悉,每個細分賽道都有企業在佈局,而且已出現了部分龍頭企業,格局初見成效。我認為星座運營為商業航天產業鏈的頂端,通常星座運營的客戶是在商業航天的外圍,比如衛星物聯網的客戶是搞物聯網通訊的,下面的衛星、火箭、測控,主要是給星座運營做服務,星座運營把訂單拿過來可以放到下面的產業鏈下游,它決定了商業航天的可持續發展。
(圖: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呂強)
空間產業分類有衛星服務業、地面裝置製造業、衛星製造業、發射服務業等,衛星服務業,就是星座運營,它佔了整個空間產業很大的比例。
衛星服務業分為衛星通訊、衛星導航和衛星遙感,衛星通訊可分為傳統衛星通訊和新型衛星通訊,從業務上劃分有網際網路、專網通訊、物聯網、行動通訊,衛星導航有GPS、北斗等,遙感咱們國家有氣象系列、海洋系列,國家專項有空間基礎設施、高分專項等。
聚焦到衛星通訊,歸納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這個期間是傳統衛星通訊,頻段是以C、KU、L為主,服務以衛星電視廣播為主,另外是海事衛星通訊,開始定位於海事救援通訊,後面轉型為全業務。
第二個階段是1980到2010年,這期間出現了新的技術,衛星的平臺不斷的擴大,軌道還是以高軌為主,銥星行動通訊、ORBCOMM短資料系統也在這個時候出現。
第三個階段是最近十年,衛星通訊整個大格局發生變化,高軌通訊向高通量大容量發展,整星容量超過100個G。高軌衛星並沒有消亡,只是容量在擴充套件,頻段向更高頻段發展。
新型的低軌全球通訊系統出現後成為熱點, 衛星物聯網和衛星網際網路,尤其是衛星網際網路已經納入到新基建,我們認為低軌物聯網星座是衛星網際網路的先行者和突破口,也是民營企業角逐商業航天的重要機會。低軌衛星物聯網就是5G裡面的NB-IoT,對於面向物聯網,面向感測器的應用沒必要用寬頻,窄帶就夠了,低軌衛星物聯網其實就是類似於5G裡的NB,是衛星網際網路面向窄帶物聯網應用的分支。
低軌衛星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產業,世界各國都在佈局
為什麼要發展衛星物聯網?09年我國開始了萬物互聯的物聯網產業,現在十幾年過去了產業鏈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覺得前端的感測器現在已經成熟,後端的運用和資料分析也比較成熟,唯獨中間的傳輸層遇到了瓶頸,不管用2G、3G,還是現在的4G、5G只是城市內部的覆蓋,城市內部應用更廣的是網際網路,物聯網大部分場景還是無人區,比如城市的外圍,山水林田湖草、海上、空中等。
我們的海上、空中,飛機為什麼失聯,我們的新基建要出去,資訊系統要怎樣跟上,這些場景都是窄帶物聯網的應用範圍,從覆蓋範圍來說,地面網路是永遠跟不上物聯網應用場景的拓展,所以全球覆蓋的衛星物聯網星座將是對地面物聯網強而有力的補充,也是突破地面物聯網覆蓋瓶頸、促進地面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必要有效途徑!
地面的網路,三大運營商,2G、3G、4G、5G加起來應該有900多萬G,從覆蓋率來說,僅僅覆蓋了陸地了40%都不到,剩下50%、60%是山水林天湖草。這部分割槽域的生態環境監測和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智慧海洋的建設,以及低空目標飛行器的跟蹤監測,必須用到衛星。
為什麼是低軌,而且低軌還更好呢?幾個特點,首先因為物聯網的應用一般是短資料的,不需要寬頻也不需要影片,大部分集中到0.1K到3.2K,所以低軌物聯網的應用是窄帶。其次物聯網的場景大部分集中到城市外圍,不光是沒有訊號,能源匱乏,所以要低功耗,這是低軌的優勢。那為什麼要低頻呢,因為應用場景複雜多變,山水林田湖草多有遮擋,尤其叢林裡面我們要監測森林防火,訊號要穿透植被的覆蓋,所以訊號穿透力特別強才行,所以要低頻,頻率越低,穿透率越強。而且我們要面向大規模、大眾化的消費級應用,所以要低成本,低功耗,所以也是低軌。
綜上技術特點,低軌物聯網特點是低功耗、小型化、低成本、低頻段,衛星物聯網要面向低軌、低頻和窄帶,這樣才是最佳的技術路徑,與現有的衛星系統相比,我們認為各有所長,功能互補。
應用要想面向大眾化消費級,必須是低成本的,終端需要降到幾十塊錢才能便於全面普及。
從產業規模來說,麥肯錫給出來的數字是2025年衛星物聯網的產值可以達到5600到8500億美元,而且亞洲將成為天基物聯網收入複合增長率唯一超過10%的區域。2022年有1億至2億臺物聯網裝置有接入衛星的需求。我們的目標是透過低軌衛星物聯網+,連結地網盲區,搭建互聯橋樑。徹底解決海域、空域、山水林田湖草,以及電力、石油管線監控無縫的監控。
目前低軌衛星物聯網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產業,世界各國都在佈局。目前最成功的是專業面向物聯網的美國軌道通訊Orbcomm,還有法國的ARGOS,它是目前商業運營比較成熟的,其他的國家也在紛紛佈局,而我們國家天啟星座走的也比較靠前。
天啟衛星物聯網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卡脖子的問題
“天啟星座”是我國首個,全球第二個在軌提供資料服務的低軌物聯網星座,他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國際先進,解決了卡脖子的問題。“天啟星座”共計38星,目前已經14顆星在軌組網運營,剩下24顆明年全部組網完成發射,這對搶佔全球衛星頻率軌道資源以及低軌衛星物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戰略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8月份,在我們承辦的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分會上,我們釋出了第一階段的組網成功,目前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需求,終端已經實現了0.1瓦的功耗,最小長度僅6cm,速率最高可以到6kbps,民用終端場景到500元以下,等明年38顆衛星全部完成組網,屆時將實現衛星物聯網系統全球覆蓋,地面終端功耗將降低至0.05瓦,速率突破1Mbps,如果晶片可以做到批次,且價格下調的話,終端價格可以到100塊錢。
低軌衛星物聯網是產業聚集的抓手,它是一個系統,不是單一一個產品,它的普及會帶動商業航天、物聯網、大資料等產業的協同發展。這個領域也將從技術創新、標準制定、產業發展的方向,面臨國際的競爭,我們要佔領制高點,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