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一碗扁食一碗拌麵!”
在福建人眼中,扁食和拌麵是一套的
巷尾轉角,十塊管飽,不論是晨曦熹微還是夜闌人靜,熱氣騰騰的扁食拌麵足以開啟一個過路人的轆轆飢腸。畢竟不少福建小孩從小到大的執念也就這一樣:扁食拌麵。
沒錯,扁食拌麵,你以為是扁食和拌麵,我們那兒就有這樣傻氣的固執,認定扁食拌麵只能算一樣東西。
泉州的老城裡,隨處可見扁肉店
每樣看起來再熟悉不過的吃食,卻藏著自己的故事和氣質。
扁食是種皮包著餡、連湯帶水吃下去的食物,全國隨處可見。雖說作法原料看似大同小異,細究起來還是各有特點。
江浙滬主打大餛飩,通常包成元寶狀,面皮厚,餡料愛葷素搭配。老式湯底裡,經常加紫菜、蛋皮和蝦皮,美其名曰“三鮮”。一勺清湯衝下去,幾隻透明蝦皮浮上來,幾口餛飩滑溜進嘴裡,就開啟神清氣爽的精緻一天。
包郵區的大餛飩
四川,大家都喊它“抄手”,我猜是因為包抄手的最後一步是兩邊往中間合攏,頗有包抄合攏的意思吧?
聽到的多是“紅油抄手”,餡料主要是肉,皮也是最厚,不過這也是麻辣鮮香的紅油的價值了:裹了紅油的厚麵皮,配上調好的肉餡,吃過難忘。
四川抄手主要在辣油上
廣東則叫雲吞,個頭紮實,常常包著鮮蝦、蟹籽,混合著豬肉。廣東雲吞的皮很薄,據說加入了雞蛋,煮熟後薄透晶瑩。
廣式的雲吞,更注重餡兒的口感
福建人的扁食與它們都不同,沒有大餛飩的塊頭,不需抄手的調料,省去雲吞的繁複,憑著“物美價廉”,“沙縣小吃”,攜拌麵一起,走南闖北,在美食界打下一方天地,成為大眾心中平民美食的代名詞。
其實在扁食拌麵的原生地,選單上食物的種類,並沒有全國遍地開花的“沙縣小吃”那般繁多。
正宗的老店,牆上菜單隻有幾樣東西:拌麵、扁食、肉燕,再多不過魚丸、燒肉粽,也就沒了。種類全靠拼搭,分量只有大小,樸實無華,簡單明瞭。
扁食拌麵套餐,堪稱美食界經典CP
吃扁食拌麵是講究情義的。哪家最好吃怕是不敢說,但總會有一家吃得合心意,面香料足僅是基礎,最重要的是和老闆也能聊得投緣,吃著吃著就成了朋友。
隨時走進街頭巷尾不起眼的小店,熟稔地打個招呼,裊裊炊煙氤氳出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氣,家長裡短也融化在這一碗扁食拌麵裡了。
廈門街頭,生活在繼續
記得高中對面的小巷裡有家小店,每天賓客盈門,生意紅紅火火。
早上是爺爺奶奶專場,一份扁食拌麵,一句“哇嘎裡貢”便開始了閒話家常;中午則被學生霸佔,月考的進退,隔壁班女孩的笑容,多少私語情愫融進了扁食拌麵裡;深夜裡,化著精緻妝容的上班族卸下精緻的面具,在這裡大快朵頤,用扁食拌麵撫慰一點的勞累與疲憊……
這裡,有最真實的江湖。
生活在福建,總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
扁食得用豬骨熬出的清湯做底。
豬骨湯泛著淡淡的乳白色,鮮美、醇厚卻也清潤,這是久熬的大骨湯才有的色澤。老饕的吃法自然是撒上胡椒粉,夯實的胡椒味,濃厚辛辣,一口就讓人瞬間清醒,沁出一身爽快的汗來。
扁食皮薄如紙,飽滿的肉餡清晰可見,一個個胖嘟嘟,圓鼓鼓,在骨湯裡上下沉浮,讓人食指大動。
顧不得燙,迫不及待舀上一勺——鮮美的湯頭入喉,眼睛就不由得一亮,這是熬足了時辰的骨湯才能擁有的溫暖與誠意。
連喝上三大口,熱度能從舌尖一路通到胃裡,讓人渾身舒坦。
福建還有種珍珠扁食,會做的店越來越少了
扁食滑進嘴裡,先是麵皮軟滑的觸感,而後是香而緊實的肉餡,汁水迸進口中,肉餡過分彈牙,還帶著纖維的觸感。輕輕嚼上幾口,汁水在齒間肆意流淌,肉香瀰漫口腔,細細一品,還有一種特別的酥脆感。
難道是加了油渣?不,用舌尖仔細去探究,竟是魚的鮮美。懂行的老饕一定吃得出,那是老底子的做法:用炸過的鯿魚和鮮肉末做餡兒。
扁肉的餡兒,老底子的做法裡還要加上炸過的鯿魚肉
扁食肉餡的做法和福州魚丸類似:一根粗木棒,對著精瘦肉反覆敲打,打至肉泥就可以包來下鍋。肉餡有嚼勁的秘密,正在於這“千錘百煉”。常常還沒進店,就能看到門口手打肉餡的場景:
取豬新鮮腿純瘦肉,將腿肉去除筋膜,順肉纖維橫切成較大塊狀或條狀,放在木墩上用木錘敲打。敲打時要掌握關鍵技巧,即將瘦肉豎打,這樣可保留肉纖維中水分,直至爛如綿、粘如糊,然後加適時小蘇打水、鹽、味精,用筷子攪成細膩的肉泥。
跟潮汕人打牛肉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樣做出來的扁食,脆、嫩、香、甜,分外有嚼勁,擁有“切肉”無法匹及的靈魂。
雖說扁食拌麵是標配,不過有時候,扁食與肉燕雙拼也是上上之選。肉燕的精髓在於它薄如蟬翼的“燕皮”,不加麵粉,只用精肉和地瓜粉做成,因此是名副其實的“肉包肉”。
俗話說,“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每逢婚宴喜酒,親友聚別,必吃肉燕——這種“慢工細活”的細緻處理,是對食物最大的尊重,也是口腹之慾難得的滿足。
肉燕煮熟後晶瑩剔透,極富彈性,就著清醇的豬骨湯放入口中,是無比的爽滑脆嫩。由於加了馬蹄碎,鮮美中包含著星星點點的爽脆,一口一個,妥帖舒暢從舌尖直直地滋潤到胃裡去。
吃兩口扁食,該輪到拌麵了。
拌麵剛上桌,花生醬濃郁的香氣就毫不含蓄地竄入鼻腔。醬料給得很有誠意,點點碧綠的蔥花散在紅潤潤的麵條上,讓人喉頭一緊,迫不及待想大快朵頤。而頂上炸得酥香的蔥頭油,老食客一看就能夠心領神會。
福建的拌麵很多都是用調製的花生醬做的,非常香
趁熱乎勁仔細拌開,香氣立刻彌散開來。好容易讓根根分明的麵條均勻包裹上醬料,便迫不及待地暴風吸入嘴裡,麵條勁道,每一根都均勻地覆蓋上了獨特的醬香,是記憶裡分毫不差的滿足。
幾塊一碗的拌麵,醬料的分量卻一點不含糊。醬,拌麵的精髓。
醬的關鍵在於花生醬和甜辣醬的配比,每家都有自己密不告人的配方。花生醬都用原粒研磨,入口還有些許的顆粒感,甜辣醬的關鍵不在“辣”——對口味清淡的閩南人來說,辣味只是舌尖上恰如其分的點綴罷了,甜味才是專屬的滿足感。
花生醬和甜辣醬混合,激出獨特的鮮香來,讓一份看似平平無奇的拌麵頓時有了靈魂。風捲殘雲般一掃而空,滿足地打個飽嗝,頓時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份扁食拌麵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份!
有時會想,作為福建人還是蠻幸運的,遍地開花的沙縣小吃讓無數遊子無處安放的味覺系統成功定位——正不正宗另說,好歹聊勝於無。
每每念起故鄉的味道,就走近一盞昏黃小燈照著的小店,要份扁食拌麵。現做現賣,老闆利落地揭開鍋,水汽蒸騰上來,升起無與倫比的人情味和煙火氣。
丟進幾個胖乎乎的扁食和麵,不過幾分鐘就能盛出。喝一口加了冬菜的大骨湯,再來一口扁食,皮薄餡緊,脆嫩多汁,舒服勁兒是足夠從舌尖一路滑到胃裡的;滾燙的面碼拌開,微甜和濃香交織出讓人愉悅的金黃,幸福得連靈魂都能被填滿。
再深情地吸上一大口,口腔瞬間被花生醬的香氣包裹,微甜的口感霸佔了每一個角落。
突然想起屬於故鄉的日子,小時候牽著媽媽的手,走進深深小巷,找那一份最古早的扁食拌麵;讀書時吃膩了食堂,便和好友一道溜出學校,嘰嘰喳喳地將無數心裡話融進扁食拌麵裡……有些回憶,屬於扁食拌麵。
而有些執念,也只屬於扁食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