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原文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人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以上便是內經論述烏鰂骨藘茹丸這個方劑的全部內容了。
何為血枯證?
內經中所說的血枯證,是指精血枯竭,月經閉止本來的病症,內經認為由於少年時期有大出血,或因為吐衄崩漏導致的失血過多,或者醉酒後行房耗散陰精所致精血兩傷,精氣耗散所致。內經認為其病位根本在於肺肝腎三髒,且以肝為主。
烏鰂骨藘茹丸
本方由三味藥組成分別是:烏鰂骨、藘茹、鮑魚。
烏鰂骨,即烏賊骨又名海螵蛸;而藘茹其實就是茜草。不過現代中醫運用該方卻多有偏頗,原本用來治療閉經的方子卻被用來治療崩漏帶下等症狀,實則有違內經之法。而在運用本方的時候,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鮑魚湯。事實上本方乃是中醫治法中的塞因塞用法,烏賊骨和茜草實際上皆為收斂止血的作用,恰恰就是讓精血暫時不來,而鮑魚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性平,味甘,鹹,可明目補虛、清熱滋陰、養血益胃、補肝腎,故有“明目魚”之稱。為了避免虛不受補,以鮑魚熬湯緩緩補之,又怕因為鮑魚營養的補充而月事來讓精血更加虧虛故而以烏賊骨和茜草抑制月經“塞因塞用”。等到身體恢復,停藥或者用活血化瘀藥通之,則疾病可以痊癒。
總結
儘管現在對於烏鰂骨藘茹丸已經不是治療血枯證了,但是內經這個方子對於治療崩漏帶下病的效果依然十分顯著,而本方也多作為基礎方或者加減方治療崩漏帶下病存在於中醫婦科之中。
我是中醫劉家福,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的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