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3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專案、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審有哪些特點,獲獎專案聚焦哪些方面?
2020年,科技部在延續已有做法的基礎上,紮實有序組織開展了國家科技獎評審工作。學科專業組初評應急調整為網路會議評審,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任 侯立宏:嚴把質量關,控制獎勵數量,2020年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三大獎授獎率(下降至)14.9%,其中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數量較2019年減少20%,堅持標準,寧缺毋濫,提高國家科技獎勵的含金量。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持續激勵基礎研究、強調成果應用積澱,評選出一批原創性成果,既有在現代數論這樣的前沿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有致力於解決應用基礎研究或環保、衛生、農業等民生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提名成果要求應用需滿三年以上,鼓勵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十年磨一劍”。像自然科學獎專案“寒武紀特異儲存化石與節肢動物早期演化”是專案組立足祖國邊疆,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取得的成果;鍾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創新團隊從1979年建立以來,深入研究“呼吸疾病發生髮展的流行病學特徵、分子機制以及早期干預”這一科學問題,對我國呼吸疾病的防控和診療作出了重要貢獻,並推動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建設與發展。
強化國際合作 三大獎全部向外籍專家開放
此外,長期以來中外科學家團結協作,共同增加了人類社會的公共知識和集體智慧,為助力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作出積極貢獻,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開放合作的步伐也更加堅實。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主任 侯立宏:2020年三大獎全部向外籍專家開放,最終由外籍專家主持或參與完成的專案有5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受理人數創歷史新高,最終來自7個國家的8位外籍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獎,合作領域涉及多個學科專業,國際科技合作進一步得到深化。(總檯央視記者 任梅梅 董良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