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謙
松下d955錄放機
記者節,一幫記者聚會,青年報的劉剛給我們講了一個編輯部的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們報社的辦公條件很差,總共30來個人,在一座老式的小二樓辦公。電話只有兩部,一部在總編辦公室,另一部是同線電話,一樓廣告科裝一臺分機,二樓編輯部套間辦公室的外間裝一臺分機,大夥共用。
一天下午,牛編輯去給省外辦寫一部電視專題片的解說詞,為了反覆播放記者拍的影片,就用了公家的錄放機。下班後,他將錄放機借了回來,準備與同事們一同看幾部文藝片。那時候一臺日本松下錄放機要賣七八千元,個人一般買不起,只有部分單位才有。
牛編輯載著錄放機走到報社門口,下了車子準備進大門時,遇到了出門的魏編輯。
“牛編,幹啥去了?”
“到省上幫忙搞一個專題片,才下班回來。”
“車子上這是個啥東西?”
“哦,從省外辦借的錄放機,晚上準備看錄影。”
“在哪兒看?你家嗎?”
“不是,辦公室。”
“那我也來看。”
“行,不要再叫人了,人多了不好。”
“對,對。”
當天傍晚,報社二樓編輯部“錄影觀摩會”如期舉行,五六個編輯記者圍坐觀看,或喝水或抽菸,其樂融融。
樓下一層廣告科辦公室,霍記者正在分機電話機旁焦急地等待,他約了一位漢中的美女客戶前來洽談廣告業務。那個時候新聞單位管理不規範,經常在社會上招聘一些臨時廣告業務人員,主要做廣告發行工作,但對外一律稱為記者。
晚上7點多了,霍記者還沒吃飯,他想等客戶來了一起吃。為了緩解飢餓,他不停地喝水,水喝多了自然就要去廁所,這不,他出去方便的檔口,美女客戶的電話打來了,一樓廣告科辦公室沒人接,二樓編輯部的同線電話也響了,在套間裡邊辦公室看錄影的魏編輯出來接了電話。他一聽對方是一個年輕女性,聲音很是甜美,便計上心來,讓對方不用來報社,就在鐘樓書店門口等著,他馬上過去。
放下電話,魏編輯趕緊下樓,在大廳裡剛好碰見霍記者。
“你幹啥呢?”魏編輯問。
“等一個外地客戶的電話。”霍記者答完,順便問:“你幹啥去?”
“嗯,我出去,辦個事兒。”魏編輯打個馬虎眼。
不到十分鐘,魏編輯就騎腳踏車到了鐘樓書店。果然,門口電話亭邊站著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
“你是漢中來的嗎?”
“對,你是?”
“我是青年報的劉剛。”
“霍記者呢?”
“他有事出去了,你有什麼事可以跟我談。”
“哦……”美女客戶有一點疑惑。
魏編輯很會來事,他先請美女客戶吃了個晚飯,又建議一起去環城公園轉轉,還帶她上了西京市的城牆。城牆上風景很美,能看到城內外優美的夜景。天上繁星點點,地上萬家燈火,晚風拂面,可以聽到環城公園裡青蛙、蛐蛐的鳴叫聲和秦腔自樂班的唱腔……魏編輯五馬長槍,能說會道,可美女客戶卻心懷疑慮。
轉眼到了晚上10點多,美女客戶說要去登記旅館住宿,魏編輯就主動介紹,哪一家乾淨,哪一家安全,哪一家物美價廉。最後,客戶把房間定在了離碑林博物館很近的一個小旅館,魏編輯一再搶著付錢,姑娘堅決不讓,還是自己把錢付了。辦完入住手續,美女客戶對魏編輯說:“我跑了一天,累了,要休息,劉老師您回去吧!”她婉轉地請魏編輯回去,可他就是賴著不走,硬擠進房間,說了一陣“霍記者是報社臨時工,自己才是正牌的,如果有廣告可以與自己談”之類的話。在姑娘連續打哈欠並再次要求他離開時,魏編輯索性將其按倒在床,強行解開褲帶,把人家的衣褲都撕破了,美女客戶大喊“救命,抓流氓”,魏編輯才怏怏離去。
第二天,美女客戶與霍記者取得聯絡,將昨晚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對方。霍記者聽後非常氣憤,連忙賠罪並安慰姑娘。他想不到報社還有這樣的人面禽獸,決心揪出這個流氓。
星期一上午一上班,霍記者就把事情反映給了報社領導。上級很重視,馬上開會進行研究,但不能確定這個人是誰,怎麼處理?
美女客戶是這樣描述的:這個人1米7左右,年齡在25~35歲之間,陝西關中口音,戴一副眼鏡,自稱姓劉,名字叫劉剛。劉剛這個人是有,但是那個星期六下午,他和新婚妻子一起搭錢總編的順車回東郊父母家了,錢總編能證明此人肯定不是劉剛。而報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起碼有五六個,人不確定,事情就沒法處理,領導們一籌莫展,遂研究決定由廣告科負責初步調查。這時,霍記者提了一個建議——把報社全體人員的合影照片拿去叫美女指認。“好,這是一個好辦法!”大家一致贊同。
結果,當楊科長把報社同志合影照片拿給美女客戶後,她指的竟然是一位誰也想不到的人。此人是編輯部副刊主編魏編輯,黨員,軍隊轉業幹部,檔案裡寫著已婚。
無奈,幾個領導叫來魏編輯談話,魏編輯開始不承認,後來輕描淡寫地說:“是我又怎麼樣?我什麼也沒有幹,就是想談個廣告嘛!”
“你們上城牆了沒有?”錢總編比較含蓄。
“上了,給外地人宣傳一下西京,有什麼不行?”魏編輯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
“你進客戶房間了沒有?”張書記逼近主題。
“進了,我們在房子裡談了廣告業務,怎麼了?”
“你動手了沒有?”社長髮問。
“沒有,談廣告用嘴,不用手!”
魏編輯很強硬,大家不歡而散。
報社領導也叫我去了解情況,我才知道魏編輯當天晚上是冒充我的名義見的美女客戶。當我問他為什麼要冒充我的名字?魏編輯臉不紅心不跳地說:“人家姑娘問我,咱們報紙發行量有多少?我說,這個問題報社管通聯的劉剛最清楚。就這樣說了一下你的名字,誰冒充你幹啥?”哦,他說的好像還在理,加上給我戴了個高帽子,我當時就相信了。可是事後一想,不對呀!報紙的發行量是公開的,內部人誰都知道,沒必要說我的名字呀?
話分兩頭,魏編輯當晚在旅社想佔美女客戶的便宜,沒有得手,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報社。當時已經半夜12點多了,他看整個辦公樓燈都黑了,就信步來到二樓,用鑰匙開啟外間辦公室的門,開了電燈——人們都看完錄影回家去了,留下了一地的菸頭和未散盡的煙氣。
魏編輯推一推裡間辦公室的門,門的暗鎖鎖著,他沒有裡間的鑰匙,因為那兒是牛編輯和另一個同事的辦公區域。他踩上椅子從窗亮子向裡頭一看,哎呀,桌子上竟然還放著那臺錄放機!
他頭腦高速運轉,這可是相當值錢的東西,在當年屬於貴重物品,不如……他四下一望,確定沒有人,便使勁將門上的窗子一推,沒想到窗戶插銷沒有插,這麼一下就給打開了。魏編輯沒有多想,爬上窗戶就翻進去了。他一摸錄放機還是熱的,顯然看錄影的人們剛走。
於是,他抱著錄影機,敞開兩個大門就下樓去了。他將錄放機放在腳踏車的前筐,蓋一件衣服,騎上腳踏車一溜煙融入了暗夜……
第二天早上8點,居住在單位宿舍樓的牛編輯起床取了牛奶,和孩子草草吃了早飯,來到二樓辦公室,準備繼續寫專題片的解說詞。一到辦公室門口,他傻眼了,兩間屋子的門都大開著。
他有一種不祥之感,迅速進到裡間辦公室一看,天啊!錄放機果然不見了!牛編輯頭嗡的一聲,血壓極速升高,一時間天旋地轉。他是“工字頭”的大學生,當時月工資不到100元,如果錄放機真的丟了,他什麼時候才能還清這個賬啊?他立即回到宿舍樓,向昨天一起看錄影的同事說了情況。大家很吃驚,都不相信,以為牛編輯在開玩笑,於是四五個人又上辦公室看了一遍,果然沒了錄放機這個洋玩意兒。這個東西的價值大家都知道,所以就有人建議立馬報案。諷刺的是,魏編輯當時也去了辦公室,還和大家一起詛咒小偷是個挨千刀的,太可惡了。
不一會兒,派出所的幹警來了。三個人,是一個“老中青”三結合偵察團隊。他們看了辦公室大門,裡間門和門上的窗亮子,查看了椅子、桌子,並對椅子上的腳印,桌子上的手印進行了拍照取證。三人組很專業,邊調查邊分析記錄:外間的大門鎖是好的,沒有一點撬動的痕跡,說明這扇門是用鑰匙開啟的;第二道門被從裡面開啟,說明小偷沒有裡間門的鑰匙,是從門上面的窗戶翻進去的,這個小偷太大意了,在門把手、椅子和桌子上留下了清晰的指紋手印;另外,從椅子上的鞋印來看,這個小偷個子大約1米7,體重130斤左右,年齡在40歲以下……初步判斷,這是個內賊!
警察取完證,與在場的陸副總編等人進行了溝通。他們說這些話的時候,魏編輯一直在旁邊聽著,不一會兒就臉色煞白,頭冒虛汗。
趕在警察“收兵回營”之前,魏編輯將陸副總編悄悄叫到一邊說:“陸總啊,誤會了,誤會了!這個錄放機是我和牛編輯一同從省外辦借的,我也有一半的管理權。昨天晚上回來以後,我看牛編輯他們都走了,就將機子拿到我哥家,與我哥家的機子進行了對錄,完事後沒有將錄放機拿回來,沒想到弄了這麼大的誤會。求你趕緊給警察說一下,千萬不要叫他們立案,我這就去給牛編輯解釋。”
陸副總編趕緊攆上三位警察:“對不起,誤會了,誤會了,報社自己人拿去用了,案子報錯了,請不要立案了。”三人有點吃驚,這叫什麼事嘛,玩我們呢?
警察走後,牛編輯當著陸副總編和大家的面大罵起來:“滾他媽的蛋,誰跟他一起借的錄放機?真會胡說八道的!那為什麼條子是我打的?本來就是我一個人借的,回到報社大門口才遇到的他,屁嘴還會說的不行,明明就是個賊嘛!”人們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到了星期三,魏編輯涉嫌冒名強姦客戶的事也落實清楚了。同事們紛紛議論,報社領導怎麼調來了一個這種貨?竟然在同一天晚上幹了兩件瞎事,一定要嚴肅處理!
後面傳出來的訊息是:報社研究決定,對魏編輯黨內記過處分,沒收記者證,安排打掃廁所衛生……
結果時隔不久,他又與楊科長在辦公樓裡打了一架,是魏編輯先動的手。楊科長個子高,胳膊長,佔了優勢,把魏編輯眼睛打青了,眼鏡都打碎了,自己卻毫髮無損。這下魏編輯惱羞成怒,他在報社走廊不憤地叫罵:“什麼玩意,什麼單位嘛,非黨員還能調查黨員呢?”並說是因為楊科長有文章想登上自己管的版面,他堅持原則沒有給上,才與楊科長結下了樑子。
“ 劉剛,你們報社還有這種人?”聽完了故事,我不由地發問。
“唉,世界上啥人都有。”
“那後來呢?”我的好奇心強烈,繼續追問。
“後來,魏編輯當上了領導,霍記者離職了,楊科長退休了,牛編輯病死了……”
啊……
作者簡歷
王謙,男,1960年7月28日出生,祖籍陝西子長,中國民盟盟員,大專學歷,主任記者職稱。
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民盟中央美術院陝西分院理事,陝西漢唐文化創意研究院研究員,陝西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客座教授。
原陝西科技報執行總編,曾多次獲得中央、省及行業新聞獎,新聞作品多次獲中央、省市領導批示,發表新聞作品兩百萬字,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數十萬字。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