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當東方軍從硝石撤出後,面對即將開始的敵人第五次“圍剿”,彭德懷在總結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覆思考,認為若奪取五次反“圍剿”的勝利,紅軍應當突破敵之圍攻線,從內線轉入外線無堡壘區即敵之內線作戰。
彭德懷向中央提出的建議,同毛主席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他這項重要的建議卻被“左”傾錯誤領導者予以否定。假如臨時中央能夠採納彭德懷提出的這一具有遠見卓識的建議,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就很難取勝了。
1.中革軍委堅持攻打資溪橋,彭德懷知勝利無望乾著急,無奈繼續攻打
10月18日,中革軍委又依據李德制定的攻打資溪橋的作戰計劃,調集紅1、紅3、紅5軍團等部隊,並由彭德懷、滕代遠統一指揮。而這時,敵軍已加緊完成黎川至硝石間的碉堡封鎖線。而中革軍委無視這一情況,仍命令紅軍插到國民黨軍的堡壘地帶間隙中的資溪橋一帶,與敵決戰。
10月21日,中革軍委再次下達攻打資溪橋命令。彭德懷遂下達了向資溪橋和潭頭市發起攻擊的命令,力圖牽動敵軍,準備在敵軍被牽動時對其實施猛烈突擊。但敵薛嶽、周渾元兩部十分謹慎,步步為營,穩紮穩進,很少出擊。
紅軍一連攻打了三天,既未牽動敵人,也未能佔領資溪橋和潭頭市。由於紅軍主力部隊擺在了敵軍的堡壘周圍,日間遭其飛機轟炸,晚上只能露宿曠野,疲憊不堪,部隊實力消耗很大。
周恩來鑑於紅軍在戰鬥中無法獲勝,遂向中共中央局建議集合紅軍主力向資溪、光澤或黎川的外翼尋機殲敵,然周的建議未被採納。
彭德懷、滕代遠見此情形,甚是焦急。從10月23日至25日3天內,連電向中革軍委提出向外線出擊,進行機動作戰的建議。彭、滕在電文中用懇切的語言希望中革軍委領導“以遠大眼光過細考慮”他們的意見。
然而,中革軍委領導人卻認為彭、滕的連電建議“目前是不能實行的”,不僅如此,項英還對彭、滕指示,謂“軍委已決定了的,不能改變”,仍命令東方軍在黎川一帶的敵人堡壘群中作戰。
彭德懷、滕代遠無奈,只好率軍繼續攻打資溪橋,自然勝利無望。10月26日,中革軍委也只得放棄在資溪橋與敵作戰的計劃,但“左”傾中央卻仍不許紅軍撤退,或構築支撐點準備截擊敵軍。
蔣介石對資溪橋戰鬥國民黨軍的勝利頗為滿意,搞賞了有功人員,對守資溪橋碉堡線的第8縱隊第6師翁國華旅,頒授榮譽旗,全旅發恩餉一月。
2.中革軍委對彭、滕的建議不僅不採納,還下令執行李德的作戰計劃
紅1方面軍經過硝石、資溪橋等戰鬥後,實力大削。特別是紅3軍團、紅5軍團,從組建東方軍後就沒得到休息。時紅3軍團須補兵1.1萬人,紅1、紅5軍團共須補兵1萬人。面對紅軍實力的削弱,博古等“左”傾中央領導者不去注意和充實主力軍團,而還要建立新的軍團,以誇大紅軍的聲勢。
11月5日,紅3軍團奉命前往洪門一帶攻擊在南城、硝石之間構築碉堡的敵第70師第23旅和第87師第259旅。翌日拂曉向守軍發起攻擊,守軍憑碉堡固守頑抗,雙方激戰至晚21時,見無法取勝,紅3軍團撤出戰鬥。然陣亡團長、營長各1人,連、排、班長30餘人,繳獲極少。
面對戰況,彭德懷和滕代遠甚是焦慮,11月7日,二人致電中革軍委,說明敵情,電文稱:“敵人在資溪橋、潭頭市、嚴和市的堡壘已構成聯鎖,無間可乘。我主力如貓兒守著玻璃缸裡的魚,可望而不可得,在堡壘間隔極小的地方活動,只能用游擊隊或精幹的別動隊,最大不能超過一團人,現在以主力對付這些在極小的間隔中運動的敵人,收穫小,消耗大。當速將我軍調離敵人堡壘地區,抓住敵人向無堡壘地區延伸的部隊,待其立足未固時加以打擊。”
然中革軍委對彭、滕的建議不僅不採納,還於當日由朱德、周恩來下令執行李德擬定的作戰計劃,命令彭德懷指揮紅3、紅7軍團進入滸灣、八角亭,想以此調動南城、南豐的國民黨守軍在運動中殲滅之,從而收復黎川。
三、攻打滸灣,紅軍遭重大傷亡,李德等卻把失敗責任往下推
當中革軍委要彭德懷指揮紅3、紅7軍團攻打滸灣時,彭德懷正打擺子,這病又叫瘧疾,發作起來時冷時熱,彭德懷不能起床,焦急萬分,滕代遠只得要彭德懷休息,命令紅4師政委彭雪楓替彭德懷到前線指揮,時彭雪楓令紅7軍團為進攻主力。
彭德懷在指揮所裡打擺子,冷透骨髓,當他聽到外邊激烈的槍炮聲時,心裡一急,突然感到不冷了,於是他默唸起這樣幾句話:“猛虎撲群羊,硝煙瀰漫,人海翻騰,殺聲沖霄漢。地動山搖天亦驚,瘧疾立消遁。狼奔泵突,塵埃沖天,大哥未到,讓爾逃生。”
這時,國民黨軍已完成了金溪、資溪、南城地區的碉堡封鎖線。11月11日,紅7軍團向守滸灣的國民黨第36師宋希濂和第85師謝彬兩部發起攻擊。由於紅7軍團剛剛組建和敵以優勢的自動武器向紅軍展開密集射擊,又用飛機進行低空轟炸、掃射,使紅軍遭到重大傷亡。
滸灣之戰使紅軍傷亡1000多人,彭雪楓負傷,紅4師第11團政委吳宗太犧牲。紅3軍團和紅34師由資溪橋附近及黎川以東向根據地內移動,紅5軍團仍留黎川、資溪橋以西,從此以紅3軍團為主建的東方軍的番號實際上取消了。
這以後,紅3、紅5、紅7軍團即輾轉於撫州、金溪、黎川等地區的堡壘群中,完全陷於被動地位。與此同時,在撫河以東的中央軍紅1、紅9軍團奉命北上策應東方軍,也被國民黨軍隊以十個師的優勢兵力圍截,蒙受重大傷亡,不得不向蘇區腹地轉移。
紅軍在北線作戰中接連失利,本是李德、博古等“左”傾冒險主義軍事方針造成的,但李德、博古、項英卻把責任推到向他們提過不同意見的紅一方面軍的領導人身上。
滸灣戰鬥後,李德、博古、項英等本想加罪於彭德懷,但懾於彭德懷在軍隊中的威望,又因病沒有直接指揮這次戰鬥,所以就移罪於紅7軍團政治委員蕭勁光,當即下令撤了蕭勁光的職,調其往駐建寧的紅I方面軍總部審查。又處決了紅5師的一個叫麥農本的團政委。之後,朱德、周恩來派了彭德懷調查戰鬥失利的經過。
彭德懷調查的結果認為,責任不在蕭勁光,當即向紅1方面軍總部作了說明。由於李德、博古等為把失敗責任往下推,更為進一步推行其“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力一針,反對“右傾逃跑主義”。
因此,雖然彭德懷調查說明滸灣戰鬥的失利蕭勁光並無責任,但李德、博古等仍然不放過蕭,又反過頭來抓黎川失守問題,謂黎川的失守是蕭勁光的不戰而逃。
蕭勁光在建寧進行“審查”之後,即被送往瑞金。彭德懷得知蕭勁光被判刑後,抱不平地說:“蕭勁光若不放棄黎川,那點人馬就會被敵人全部消滅掉!”
在博古等“左”傾冒險主義領導判處蕭勁光時,同時被批判的還有陳正人、李井泉等,羅榮桓等一些敢於堅持原則的政治委員也被撤換。滕代遠、彭德懷因與中革軍委的領導們格格不入,滕代遠被撤銷了紅3軍團政治委員的職務,調離了紅3軍團,彭德懷也被免去中革軍委副主席的職務。
彭德懷對此很氣憤,他當時因病身體很虛弱,紅3軍團中大部分工作由滕代遠承擔,滕此時若走,無異於對紅3軍是釜底抽薪。
為此,彭德懷於12月19日發電給博古等,提出在戰爭期間,軍隊中高階幹部不宜輕易調換,說明滕代遠在歷史和工作上同紅3軍團群眾有一定聯絡,而自己又體弱多病,可能要短期休息,滕代遠還是不調離3軍團的為好。
博古等對彭德懷的意見置若罔聞,不久即將滕代遠調往瑞金中央臨時政府另行分配工作,由楊尚昆接替滕的政委職務。12月24日,滕代遠同彭德懷共同簽發了一道命令後,就收拾行裝,與彭德懷、袁國平、鄧萍等含淚告別,向赤都瑞金而去。
四、朱德、周恩來電令彭德懷推進到黎川,李德、博古瞎指揮
12月9日,朱德、周恩來電令彭德懷,指出周渾元縱隊全部集中黎力附近,並派出部隊向龍安鎮、青山遊擊,當派部隊截敵遊擊人馬歸路,並吸引敵增援,以主力實施側擊。
彭德懷接到朱、周電示,立即派出紅5軍團第13師出青山、黎川間截擊敵游擊隊歸路,吸引國民黨軍增援,以便主力對其側擊。
12月10日8時,彭德懷又命令董振堂率紅5軍團主力堅守團村等陣地,命令朱瑞、羅炳輝率紅9軍團,以一部向黎川西南石峰山南佯攻,迷惑國民黨軍;以主力集結於高溪、李家、繞家以西山地隱蔽,準備與紅3軍團夾擊進佔東山、團村之國民黨軍。
紅3軍團全部集中在團村以東三公里的長豐源、大原附近,準備由東向西對進佔團村、東山國民黨軍實施側擊,同時命令紅7軍團張宗遜第34師一部佔領高家洲東側高地,配合紅3軍團作戰。
同日,國民黨北路軍羅卓英第5縱隊、周渾元第8縱隊向黎川附近集中,是日各部隊集中完畢,陳誠的總指揮部也推進到黎川。為迅速奪下德勝關,陳誠下令周渾元第8縱隊先行進攻團村,三個師向德勝關(福建江西交界)推進。
12月12日中午,團村戰鬥打響。
團村戰鬥開頭雖然將敵人擊潰,並進行了追擊,但是,由於紅3軍團人馬僅1.2萬餘人,而國民黨軍4萬餘人,紅3軍團又孤軍無援,終未能將謝師吃掉,僅俘其千餘人,而自己卻傷亡了幾百人,而且紅4師師長張錫龍犧牲。張錫龍犧牲後,由洪超繼任紅4師師長。
彭德懷後來說:“我以1.2萬餘人,擊潰3萬餘敵,仗雖打勝,俘虜不及千人,算是打了一個擊潰仗,這也算是勝仗吧!但無後方補充的我軍,這種擊潰仗,實際意義不大,對敵打擊意義也不大——‘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如果當時我1軍團在,1,3軍團靠攏作戰,敵三個師十五個團當能全部殲滅;加上洵口殲滅之三個團,就是十八個團;再尋機殲敵二十個團左右,敵第五次‘圍剿’就可能被粉碎,歷史上也就沒有二萬五千里長徵了。”
蔣介石發現紅軍主力在團村方面後,立即令其在泰寧方面之人馬向南推進。紅1方面軍總司令部也把紅1軍團調了過來,由於在博古等“老左”的寸土不讓的方針和對這一方針的機械執行下,仍然不敢讓敵深入。
只讓紅1軍團從正面突破敵軍,紅3軍團從側面突出,因只有一條隘路,深谷懸崖,敵軍防紅軍側擊,已盡將樹木伐倒堵塞。紅軍經過三四個小時的努力,才把障礙排除,而這時國民黨軍已逃回烏龜殼了。
時彭德懷嘆道:“如果讓敵再前進四五十里,那一仗就打好了,敵之助攻方面(福建),也必將失去作用,將影響敵軍主攻方面。”
由於李德、博古等人的瞎指揮,使前方部隊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12月24日,彭德懷在福建省建寧司令部下達命令,命令紅4、紅5、紅6師全部於27日到達江西頭陂地區集結。正當紅3軍團人馬西進之際,中革軍委又下令紅3軍團改向東南進軍,緣19路軍在蔣介石重兵壓迫之下已放棄順昌、將樂,紅34師和福建蘇區受到威脅。
於是,彭德懷又率紅3軍團轉向東南。這時,滕代遠離開了紅3軍團,與彭德懷灑淚而別。
1934年1月2日,中革軍委向紅3軍團下了命令,命令“第3軍團明(3日)開始向沙縣地域移動,並應於10日協同第7軍團遂行進攻敵52師及佔領沙縣的任務”。
沙縣城位於福建省中部,閩江南源沙溪下游左岸。時沙縣城中由地方土著武裝盧興邦和地主武裝共約兩個團憑堅固守。
紅3軍團人馬向沙縣開進之際,政工人員編了《打沙縣歌》,指戰員們雄壯的歌聲在田野中飛揚:“紅軍向東行,圍攻沙縣城,積極進攻敵人!沙縣有個盧興邦,兩團殘兵守孤城,哎嘿喲!工農紅軍真英勇,堅決奪取沙縣城,再與帝國主義戰!”
紅3軍團圍住沙縣後,彭德懷即於富口司令部進行了戰鬥部署:令彭紹輝率紅5師擔任主攻,主攻方向在城西北之半嶺地區,曹德清率紅6師擔任助攻,洪超率紅4師擔任掩護,阻擊由南平方向可能的來援之敵。
1月12日晨7時,紅5師在火力掩護下,強攻沙縣。指戰員們架雲梯登城,由於沙縣城牆高且厚,守敵即以優勢火力憑堅固守,紅軍因攻城準備不足,在敵火力猛射下攻城受挫,遂於10時停止強攻,改坑道爆破。
這時敵軍邢震南第4師由南平出發,馳援沙縣,在青州附近與紅4師一部接火,雙方激戰後,紅4師斃傷邢部200多人,將該部阻止在青州附近,並乘勝奪取了尤溪頭的盧興邦兵工廠,繳獲了大批彈藥、槍械。
就在這時,楊尚昆到了紅3軍團,接替了滕代遠政治委員的職務。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歷史領域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歷史,更理性地看待歷史,更流暢地書寫歷史。
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斧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