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的乳山市依山傍水,風景宜人。在這個中國沿海的長壽之鄉,有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小鎮走出了200名革命先烈。
鎮上一個名叫吳家屯的小村落,不到90戶人家,在1947年將39位戰士送上戰場,其中17位長眠在了異國他鄉,姜雲璞就是這十七分之一。
1923年5月,姜雲璞出生在吳家屯村。他伴隨著戰火出生並長大,親歷了社會的動盪,姜雲璞心知國不安便家難齊。終於,參軍報國的機會來了!
1947年,孟良崮戰役在山東打響。5月的一天,解放軍的隊伍來到家鄉,敲鑼打鼓開始徵兵。報名處人山人海,村裡所有適齡的青壯年男子都搶著報名。
新婚第二年的姜雲璞望著窗外報名的長隊,再回頭看看剛懷孕的妻子,滿臉糾結。
“篤篤篤”,姜雲璞開啟門。“哥你看,我報名了!我要上戰場保家衛國!你等我回來!”原來是弟弟姜雲山手握報名單興沖沖地跑進來。
弟弟身後是父親,父親看了看兒媳,又看了看姜雲璞,說:“這件事要你自己做主,無論最終你的選擇是什麼,我和你母親都支援你。”
那晚,姜雲璞輾轉難安,家和國的選擇擺在他面前。他眼前又浮現了二十多年所見的那些燒殺掠奪、流離失所。天明,他將妻子託付給了父母親,毅然加入了報名長隊。
父親得知姜雲璞姜雲山兩兄弟都報上名了,高興地拍拍他倆的肩膀,嘴裡唸叨著“好!好!”。大槐樹下,父親兩個大拇指往外一伸,送別了僅有的兩個兒子。
“小時候經常聽到村裡傳唱的一句歌謠,‘姜公拇指往外伸,兩兒翹上殺敵場!’那時候不懂什麼意思,現在才明白了太爺爺的大義。”姜雲璞的孫女姜榮麗說。
那是姜雲璞與父母妻兒的最後一面,他甚至沒有來得及看一眼心愛的兒子。1948年的11月,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姜雲璞永遠地閉上了眼。
“他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叔爺爺姜雲山在1947年的時候就已經犧牲了,”姜榮麗泣不成聲,“參軍那年七月,叔爺爺就在臨朐戰役裡先走了!”
兄弟二人都只是留下家裡年邁的老父老母和剛降生的兒子,就撒手人寰,為國家盡忠了。“太爺爺收到他倆犧牲的手寫通知書,沉默地在大槐樹下靜坐了一天。”姜榮麗說。
“我爸從來就沒見過他父親,母親也在他4歲的時候改嫁到別村了,從小是他奶奶拉扯大的。”姜榮麗介紹,“他對父親是沒有概念的,但知道自己的父親是為保家衛國才丟下他的。”
現在,姜榮麗的父親也離開人世,一輩子都沒有打聽到姜雲璞安葬在哪裡。“父親抱著遺憾離開,剩下我們五姊妹來完成他的心願,這些年我心裡一直懸著一顆大石頭。”
“前些年,聽村裡的人說爺爺是在濟南戰役犧牲的,我們便去濟南戰役紀念館找他的英名,沒有任何結果,我們再不知道可以去哪裡尋找。”姜榮麗嘆了一口氣。
頭條尋人的志願者時刻關注著已有烈士資訊,前日,志願者根據已有線索查詢資料時發現,姜雲璞的英名極有可能在淮海戰役紀念館有所記錄,便發動力量多方打聽。
“那天,志願者告訴我打探到訊息了。”說起得知爺爺訊息的經過,姜榮麗吸一吸鼻,“原來爺爺當時是華野十三縱三十七師的一名戰士,淮海戰役紀念館有他的英名!太好了。”
現在,姜榮麗已和淮海戰役紀念館取得聯絡,“如果能知道爺爺的具體安葬地,我們姐妹一定要帶他回家!”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頭條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專案,與龍華烈士陵園合作,共同為烈士尋找親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絡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 ),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資訊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