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亞峰會上表示,將與夥伴國家探討建立亞太經濟框架,並又一次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受到“威脅”表示擔憂。然而,美國這種“賊喊捉賊”式的說辭難以迷惑他人。外界評論認為,放眼亞洲各地,尖端導彈技術正在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國家中擴散,尤其是當前美國過度軍事化的亞太方針,正在把亞洲變成火藥桶。
強化亞太軍事存在
綜合相關資訊,美國在3個方面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華盛頓的亞洲策略向來具有過度軍事化的特點。拜登政府延續了這一方針,不僅頻頻向關島增派軍隊,還在“太平洋威懾倡議”等專項資金的支援下加大軍事設施建設。據報道,拜登政府將投入大筆資金研製潛射核巡航導彈,開發一款名為“三叉戟D5”的新型低當量核彈頭;繼續擴充東北亞反導系統,打造包含145架B-21隱形轟炸機的機隊;透過在帛琉部署高頻雷達系統,在日本橫須賀基地建立反潛模擬訓練中心,進一步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偵察、監視和預警探測能力。同時,還在密克羅尼西亞等地區,建設更多設施堅固的軍事基地、遠征機場和港口,為美軍踐行“分散式作戰”理念、分散動態部署創造條件,並加強前置部署的燃料、彈藥、裝置和物資等,提升戰備能力。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開展以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合作機制”為核心的雙邊、多邊軍事合作,意圖透過強化區域聯盟,圍堵特定對手。近期,拜登政府又推動美英澳安全夥伴關係,意圖直指亞太。另外,美繼續深化與亞太盟友的軍事合作,在技術輸出、武器出售、防務貿易等方面大幅放寬限制,試圖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比如,作為美英澳三方防務技術協議內容,美軍同意向澳大利亞轉讓巡航導彈,並支援澳大利亞採購核動力潛艇,同時還鼓勵日本研發高超音速武器、擴大反艦巡航彈道及其他自主遠端導彈的射程,並推動26億美元對菲軍售。
此外,美軍還頻頻挑起事端,不斷在亞太地區製造緊張局勢。一方面,以“航行自由”的名義在亞太地區頻繁軍演、抵近偵察。僅今年8月,美軍就在亞太地區舉行“馬拉巴爾”“北方利刃”“大規模演習-2021”等多場軍演。另據報道,今年美軍已對亞太特定國家進行逾2000次的抵近偵察。另一方面,在亞太敏感區域,透過不斷製造事端,激發地區矛盾,破壞亞太安全穩定局勢,阻礙區域國家合作發展。
遏制新興國家崛起
美國處心積慮強化亞太軍事存在,並非心血來潮,背後包藏其打壓競爭對手、維護自身霸權地位和發展利益的圖謀算計。
一方面,意圖控制亞太,遏制新興國家崛起。當前,世界發展呈“東昇西降”趨勢,亞洲新興國家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深刻影響著世界和亞太地區格局。尤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阿富汗撤軍的影響,美國信譽掃地,使盟友對還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美國產生懷疑。為應對國際和地區格局變化,拜登政府繼續延續戰略重心轉至亞太的策略,企圖透過加強軍事存在拉攏盟友,並打壓亞太地區新興國家的發展。
另一方面,藉助強化亞太軍事部署轉移國內矛盾。當前,美國國內矛盾突出,對外甩鍋做法明顯。美國防疫措施不力,疫情延宕引發多重危機。種族矛盾、貧富差距、政治極化等問題集中暴發,社會嚴重撕裂。在此情況下,透過渲染亞洲大國威脅,用軍事手段攪局亞太,是美國迎合其國內民粹主義,對外轉移矛盾的重要手段。同時,透過滋事生亂,激發和製造亞太地區國家間矛盾,以便為其創造戰略空間。
損害亞洲穩定繁榮
美軍上述種種舉措,必然造成諸多負面影響。首先,增加大國衝突風險。比如,調動更多的軍事裝備,必然會刺激盟友間武器擴散,進一步引發國家間對抗風險。在其本身就擁有世界第一數量核彈頭的情況下,繼續升級和擴大核力量,不可避免地將引發核軍備競賽。其次,損害亞洲穩定繁榮。外界評論認為,美國無視亞洲國家和人民對經濟發展、貿易和投資的需求,而是忙於強化軍事存在和推動新的軍售,這種逆勢而為、窮兵黷武的做法,不僅增加戰爭和軍備競賽的風險,而且嚴重損害亞洲穩定、繁榮的前景。
美國作為當前世界超級大國,本應擔負起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發展的責任。然而,美國為一己私利,過度軍事化介入亞太地區,其行為不得人心必遭失敗。
在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仍是主流的情況下,地區影響力的提升並不取決於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而是取決於為該地區國家和人民提供發展機會的能力。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東盟線上峰會強調的那樣,東盟國家不希望所在的地區成為競爭和衝突不斷髮生的地區,也不希望被逼無奈選邊站隊。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