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作頭村時已經下午六點鐘,天色將暗。四下打聽才得知天齊廟在村子東南角。廟為清代建築,因正殿儲存有清代十二音會壁畫而出名,被定為山西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山西尋訪古廟倒是有個好處,就是很多寺廟都有人居住,所以即使天色已晚仍然開著門。天齊廟正是這樣。天齊廟供奉“東嶽天齊仁聖大帝”,類似東嶽廟,供奉東嶽泰山神黃飛虎。這座廟宇建立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清康熙十八年(1679)、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民國二十四年(1936)均有修葺。
寺廟坐北朝南,院落佈局為二進院落,存建築11座,南北長68.8米,東西寬29.4米,佔地面積2023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過殿、正殿,兩側分別設有東西廊房、西廂房,正殿、過殿東、西兩側設有耳房,山門兩側設有鍾、鼓樓,山門外設倒座戲臺。
其中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樑通達前後用兩柱,單簷懸山筒板布瓦頂,除五架樑兩側繪有中部為二龍戲珠、兩端為一整二破的五彩彩畫外,其餘梁枋等構件均繪有木紋線,殿內東、西山牆繪有民間故事和五嶽大帝出巡圖水墨畫,後簷牆繪有十二音會壁畫,約60平方米,明次間裝修均為六抹隔扇四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