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麟/遊記
西藏阿里普蘭縣境內的岡仁波齊峰(gang-rin-po-che),是西藏著名神山,藏語意為“雪的寶貝”、“雪山之王”、“神靈之山”;梵語意為“溼婆的天堂”,也就是印度神話中的“神的天堂”!
岡仁波齊峰,位於阿里普蘭縣駐地北面,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是亞洲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神山”。亦稱“康仁波齊”、“康仁波欽”、“岡仁布且”等。海拔6714米。山形如橄欖直插雲霄,峰體呈圓冠金字塔狀(當地人稱“石磨把手”),峰頂終年積雪,雄偉壯觀,氣勢極具震撼力。
岡仁波齊峰四壁齊整勻稱,由南眺望可見到它標誌性的景緻——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岩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因為它的險峻,至今仍是無人攀登的處女峰。
岡仁波齊峰東邊的萬寶山,傳說是釋迦牟尼佛腳踏過的聖山;西邊是度母山,南邊是智慧女神山,北邊是護法神大山。神山的神秘之處是山的向陽面的積雪終年不化,山的背陰面常年無雪,這與大自然之背陰積雪、陽面無雪相反。
岡仁波齊峰的另一註解是“眾水之源”,它是雅魯藏布江、恆河和印度河的發源地,也是阿里“四大神水”之源。它們是北坡流出的獅泉河(藏語稱“森格喀浦”),是今印度河的正源;東坡流出的馬泉河(藏語稱“達木巧喀浦”),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南坡流出的象泉河(藏語稱“朗欽喀浦”),亦為印度河河源;而南坡另一側流出的孔雀河(藏語稱“馬甲喀浦”),則是恆河的上源。
這四大神水原名並未有水之意,而藏語“喀浦”為口中落下,就是說獅泉河是從雄獅口中落下的,馬泉河是從駿馬口中落下的,象泉河是從大象口中落下的,孔雀河是從孔雀口中落下的,它們都是極富盛名的古文明之水的河流。
此外,岡仁波齊峰地區的水平礫岩,是西藏少有的構造微弱地區的始新世地層。這裡奇峰林立,多系巨石嶙峋的塔式或古城堡式的山嶺,為西藏罕見的構造地貌型別,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岡仁波齊峰與藏傳佛教關係甚密。公元八世紀赤德祖贊(khri-lde-gtsug-brtsan)時,印度著名佛教大師桑結桑巴曾在岡仁波齊苦修得道,印度佛教大師達爾瑪拉因患痼疾前往岡仁波齊修行至病癒返回,密宗大師蓮花生(bad-ma-vbyang-gnas)也曾在岡仁波齊修行。
尊者阿底峽和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blo-bzang-chos-kyi-rgyal-mtshan,1567—1662)在岡仁波齊目睹許多奇觀,據說阿底峽能依據山頂羅漢敲鐘擂鼓之聲判斷時間,四世班禪能聽到檀木板敲擊之聲,頗為奇異。米拉日巴祖師和本教師那若奔瓊在岡仁波齊鬥法更是家喻戶曉。
米拉日巴弟子藏巴嘉熱·益西多傑(gtsang-pa-rgya-ras-ye-shes-rdo-rje,1161—1211)開創了藏傳佛教噶舉派主修岡仁波齊的傳統,其弟子郭倉巴(rgod-tshang-pa,1189—1258)開創了岡仁波齊的轉山路線;到持金剛者達瑪堅贊時期,岡仁波齊修行者達上千人,修建了眾多佛教寺廟,留下了許多宗教遺址和讚美神山的詩詞。
岡仁波齊峰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故事和著名的宗教人物,因而更增加了神山的神聖感。據說很久以前,有一個佛教信徒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岡底斯,忽見群山之中有一座狀如乳峰、白如牛奶的雪峰高聳直插雲間,似天界仙境;又見山峰佛光閃亮,耀眼奪目,光芒照遍半空,而四周山川鮮亮如珠。於是,信徒便脫口而出:“岡仁波齊”!
後來,聖湖的龍王欲將神山搬回龍宮作鎮湖之寶,印度的神仙也欲將神山搬回作鎮國之寶。他倆互不相讓,爭得不可開交,驚動了佛祖釋迦牟尼,佛祖說:“二位何必相爭呢?神山就是神山,應該有自己的位置。”說完用腳一跺,就將神山牢牢地釘住了。
藏傳佛教噶舉派祖師米拉日巴(mi-la-ras-pa)在岡仁波齊修行時,同本教師納若奔瓊鬥法取勝的故事更為神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傳說,出生於後藏的米拉日巴到山南洛扎向大師瑪爾巴學習教法,得道後隱居在岡仁波齊的洞穴中專心修行。
有一天,來了一位信奉本教的青年教徒納若奔瓊(na-ro-bon-chung),自認為法力高強,便主動對米拉日巴進行挑釁鬥法,想做神山的主人。於是,雙方約定黃道吉日——十五日進行登山比賽,誰先登上岡仁波齊峰頂誰就做神山之主。
十五日晨,納若奔瓊手搖單鈸腰插皮鼓向山巔奔去,而米拉日巴卻坐在洞中給弟子講經。日上三竿了,米拉日巴見納若奔瓊拼命繞山而上,便對弟子說:“此人乃無能之輩也。”過了一陣,米拉日巴才扇動袈裟扶搖上山,到山頂見神山風光奇特,便在山門前靜坐誦經。
過了很久,納若奔瓊才氣喘吁吁地到達山頂,見此情景羞愧萬分,雙腿一軟連人帶鼓滾下山去。至今山頂到山腳還有一道很深的溝痕。自此納若奔瓊就拜米拉日巴為師,潛心修行,並向米拉日巴求得一塊修行地,現在神山東南方向的貢布本日山便是本教的修行聖地。
米拉日巴與納若奔瓊鬥法的傳說,給神山增添了“佛”的威力,加深了信佛人對它的崇奉。由於米拉日巴與納若奔瓊鬥法那年是藏曆的馬年,後來便有了十二年一次的“馬年朝山會”,一直延續至今。屆時前往朝拜的信徒人山人海,景象極為壯觀。
雖因教派的不同而信徒們轉山的方向不一,但大家一致認為,馬年全世界所有的“神”都會集中在這裡,人生最大的夙願莫過於去岡仁波齊朝聖。
他們認為圍繞岡仁波齊峰轉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轉山十三圈,可獲得轉內圈的資格,並在五百輪迴中免受地獄之苦;轉夠108圈,便可完全洗脫你前生後世的罪孽,即可成佛昇仙。
轉山尤以馬年為盛。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生肖屬馬,馬年轉山一圈相當於其他年份轉山十三圈,且最為靈驗,也更能積功德。所以說,岡仁波齊峰是信仰者、崇拜者和讚頌者的巔峰,也是高懸於聖人、信徒和俗人心中的精神之巔。
岡仁波齊峰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換經幡儀式,藏語稱“孤向雪”(豎經旗)。每年的藏曆四月十五日,換經幡儀式就在神山西麓的“色爾群”舉行。傳說在很早以前,阿里王甘丹才旺就在岡仁波齊“色爾群”地方開始豎經旗。
從前有一個叫諾布桑波的商人,馱了一馱金子前去轉山,可走到神山時黃金全花光了,甚至付不起一個騾夫的腳錢。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虔誠而可憐的信徒商人,便把神山前的那個地方命名為“色爾群”(色爾,意為“金子”;群,意為“用光”),並在此地舉行了豎經旗儀式。
其步驟為藏曆四月十四日晌午時分,人們放下風馬旗柱(高24米、直徑30釐米),又稱“噶丹風旗”,藏語稱“達慶”,給旗柱披掛新經幡、哈達等,於下午4點~5點將旗柱豎立一半,到十五日清晨將旗柱全部豎立。
屆時,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巴基斯坦、美國、英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等國的遊人、香客和來自國內雲南、四川、甘肅、青海及西藏各地的藏胞,紛紛獻上哈達,燃起桑煙,施撒風馬,圍著風馬旗柱轉經、磕頭,熱鬧非凡。
從這一天(四月十五日)起,人們將懷著愉快的心情踏上轉神山的艱苦行程。轉岡仁波齊神山的起點在達欽。現在這裡是重要的畜產品集散地。
從達欽出發,經過一座被認為是神山大門的佛塔,來到拉龍溝口“恰採崗”(磕頭臺),其東面的山象徵財神宮殿。在此短暫停留後繼續西行,路過納若奔瓊修行洞,巖壁上有米拉日巴的腳印,前方岩石上有十六羅漢的自顯像。
越過拉曲,到達象徵財神的黑色巖山,山頂象徵觀音師徒宮殿,右側高山為底斯贊神宮殿,山腰有米拉日巴修行洞,山谷有噶舉派高僧修行洞。由此西行,山麓的念日寺是轉山途中遇到的第一座寺院。
念日寺巖壁上有那若巴的海螺和銅鍋飛向天空的印跡,附近有傑敦泉水,非常神聖。從這裡西行來到了長壽三尊峰(即度母峰、阿彌陀佛峰和維古拉峰),附近的7座山峰有的說是75黑天神宮,有的說是80位印度瑜伽行宮,有的說是象徵格薩爾王的7位父兄。
繼續前行,經過貢布崩多瑪山,就到了轉山路上的第二座寺院——止熱寺。止熱寺對面的三座山峰分別象徵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金剛持佛。從止熱寺出發,坡度越來越大,沿途有米拉日巴腳印、“色瓦才”墓地、止貢高僧嘉瓦諾娃腳印、格薩爾王的大將先巴洗手池等。
翻過轉山途中的最高點卓瑪拉(sgrol-ma-lha,海拔6138米),山口掛滿了經幡,這裡有不丹高僧康噶爾雍仁增的腳印,西面有象徵諾桑王子和仙女益卓的宮殿,其右面有菩提塔和象徵大黑天宮、寧金康沙宮的山峰,南面有本教喇嘛索巴的腳印和空行母的浴池——託吉湖(意為慈悲湖)。傳說在湖中沐浴,可洗淨身上的汙垢和孽障。
再往東南行,下到神山東面谷地,路經第三座寺院祖楚浦(vbrug-mtshur-phug,變幻洞)。相傳,祖楚浦是後人為紀念米拉日巴與納若奔瓊鬥法而建造的。寺院下方岩石上有“岡底斯東南面不動釘”的釋尊腳印。
再往下走就到了“麥塘”,這裡有薩迦祖師的腳印,有魔臣比札刀劈的斷裂岩石(“帕崩給波”);繼續下走,經過“卡卓卓熱”(意為“空行舞臺”)、達瓊、宗龍,就回到了起點——達欽。
轉岡仁波齊神山內圈的起點也是達欽。從達欽向北行,經過的第一座寺院就是蔣扎寺。蔣扎寺內文物頗豐,被稱為“阿里一莊嚴”。寺院東面的“米壠登”(意為“寶鏡頂”),有止貢高僧珠多納布的修行洞、腳印等;上方山頂的“桑結許赤”(意為“佛床”),相傳是釋迦牟尼佛給龍王講經的法臺。西面的色隆寺由止貢高僧布瓊於1986年重建。
繼續前行,經過竭陀山,這裡有止貢派的17塔,分別供有止貢巴、林曲傑、仁欽堅贊等17位止貢法嗣的法體;靈塔前方有“乃旦延拉瓊宮”(即仁欽崩巴山),右側有黑天諸神相聚地“達約”,下方有甘露藥湖“嘎巴拉”,又稱“姊妹湖”:熱達湖水呈紫色,堆則湖水呈白色,傳為空行密神的浴池,湖濱可取香草、聖水等加持之物。
岡仁波齊峰南面有條小溪,據說這條溪水是格薩爾王后卓瑪洗頭的地方。西面有一座馬鞍形的山峰,那是格薩爾王留下的坐騎馬鞍。它的神奇之處在於懷孕的婦女到山頂後,爬山至鞍部坐一下,從右邊返回可生女孩,從左邊返回可生男孩,甚是靈驗。
岡仁波齊神山的山腰有一巨大的淡紅色岩石,邊緣呈牙狀,像牙輪,齒輪和石頭之間有圈凹進去的溝槽,把平巖和雪峰明顯地分隔開來。相傳,印度教主神溼婆喜歡在脖子上纏一條大蛇,後與多瑪相愛,因為多瑪害怕蛇,溼婆就把蛇從脖子上取下來放在這塊石頭上,從此神山就留下了這條永恆的溝痕。
▼提示
①遊覽岡仁波齊神山,可與瑪旁雍措聖湖聯票,200元/人(以當時票價為準)。若進入塔欽(習慣上叫“大金寺”)或轉山需另外買票。每年的4月~6月是轉山的最佳季節,這個季節不會過於寒冷或遭遇大雪封山,轉山的信徒也很多,不會因為獨行而迷路。
②轉神山是一種盛行於西藏的莊嚴而又神聖的宗教活動儀式,也是來自不同地方的朝聖者最常採用的方式。
一是以岡仁波齊峰為核心的大環山線路,稱“大禮拜道”(外圈)。長56.5公里,徒步轉山需3天。
第一天從塔欽出發,經神山佛塔(海拔4750米)、念日寺(海拔4860米),至止熱寺(海拔4900米),行程22公里,需8~10小時,夜宿止熱寺或寺廟附近的招待所。
第二天從止熱寺出發,經卓瑪拉(海拔6138米)、死亡之地、嘛呢堆、託其措、腳印聖蹟、草甸區、帳篷茶館,至祖楚浦(海拔4790米),行程22公里,需7~9小時,夜宿祖楚浦或寺廟附近的招待所。
第三天從祖楚浦起程,經收費站,返至塔欽,行程11公里,需3~4小時。若磕長頭轉山需15~20天。大禮拜道上的名勝古蹟眾多,風景極美。
二是以崗仁波齊南側的竭陀山為中心的轉山線路,稱“小禮拜道”(內圈)。一般先轉大禮拜道13圈後,才能轉內圈,這樣才功德圓滿。從塔欽出發,經蔣扎寺、直貢十三塔,返至塔欽,需5~7小時。
③可在神山南面山腳下的塔欽食宿。塔欽海拔4686米,是遊人的落腳點,同時也是轉山的起點和終點。設有賓館、餐館、醫院等。飲食以川菜和藏餐為主,岡底斯飯店、拉薩飯店的味道不錯,價格還算公道。住宿有岡底斯賓館、瑪旁雍措賓館、拉薩飯店和神山招待所等。
④可從拉薩包租越野吉普車,也可以坐拉薩開往阿里的班車。獅泉河鎮至岡仁波齊神山320多公里,普蘭縣城至神山100多公里。到神山,建議遊人包車;自駕車更好,但需請向導。還有兩條路線可選擇,一是從神山北面的新疆葉城出發,經日土、獅泉河、門士到塔欽。二是去神山最快捷的一條路(南線),即從日喀則出發,經薩嘎、仲巴、巴噶到塔欽,這條路是汽車自然壓出來的。
⑤拉龍山谷是拍攝岡仁波齊峰的最佳位置,可用峽谷山崖、嘛呢堆和經幡作前景,上午為側逆光,下午拍攝效果最好。
∥我是@讀走西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