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典,你看看自己像個什麼東西?”身為國民黨的最高領袖,蔣介石如今卻是再也顧不上什麼領袖風範,指著安徽大學的校長劉文典大罵起來。面對眼前手握重兵的中國最大軍閥,劉文典不甘示弱與之對罵,氣得蔣介石盛怒之下當眾打了劉文典兩耳光,這位校長更生氣,一腳踢向蔣介石的肚子。這一踢讓世人記住了他的名字——劉文典。
這位號稱民國第一狂人,敢與蔣介石拍案對罵甚至大打出手的人,只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敢踢蔣介石,劉文典有囂張的資本嗎?被蔣介石關入監獄後,劉文典又是如何逃過蔣介石的報復,沒有受到嚴懲呢?
今天博覽歷史就來帶大家一起了解民國第一狂人劉文典,打罵蔣介石為何安然無恙。新來的朋友可以先點個關注,既方便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一身傲骨,革命文人
蔣介石何許人也?那可是20世紀初執掌大權的國民黨領袖,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就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與美、英、蘇等大國的領導人談笑風生,在蔣介石獨裁統治中國的22年間,蔣介石就是彼時中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
但就是這樣一個手握重兵,執掌無數人生殺大權的人,卻與一位大學校長大打出手。蔣介石當眾打了這位大學校長兩耳光,更不可思議的這位大學校長竟然毫不示弱,一腳踢向蔣介石。這件震動民國的奇事就是蔣介石大戰劉文典。
在同事、朋友和學生眼中不修邊幅、邋遢隨意的劉文典,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革命家。
1889年12月出生於安徽合肥的劉文典,原名劉文聰。少年時候的劉文典十分聰明好學,積極向上,而這位學習成績優異的“學霸”註定要在彼時混亂黑暗的舊中國踏上革命的道路。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1906年劉文典考入了蕪湖安徽公學,而該校的老師陳獨秀、劉師培等人極為欣賞劉文典,對其大加培養。劉文典的恩師是陳獨秀,也正是受到他們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和薰陶,1907年,18歲的劉文典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那麼日後與劉文典大打出手的蔣介石此時又在幹嘛呢?
1907年的蔣介石還在保定的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直到1908年蔣介石赴日之後才加入了同盟會。蔣介石出生於1887年,說起來劉文典比蔣介石小兩歲,但卻比蔣介石早一年加入同盟會,此後兩人在同盟會的地位也各不相同。
作為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先驅者,劉文典的家庭還算優渥,其父以經商為業,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在辛亥革命爆發前,這群革命的先驅者是真正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摸索前行。
彼時“覺醒年代”還未到來,陳獨秀也還未實現由一名民主革命者到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新青年》更是遙不可及。有些人在這黑暗的壓抑環境下放棄了革命的理想,而有些人則負重前行,決定繼續走下去。
1909年,劉文典赴日本留學,他希望在日本能夠尋求到救國救民之真理。旅日的經歷開拓了劉文典的見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懷著滿腔激情的劉文典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回國的輪船,他在上海的《民立報》擔任編輯,極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革命需要筆桿子和槍桿子,而劉文典正是拿筆桿子的人。
但辛亥革命並不是一場徹底的革命,袁世凱接過了清政府的權力與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達成了協議,辛亥革命的果實就這樣落在了袁世凱的手中。
袁世凱這個清政府的舊臣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遠在俄國的列寧在他1912年7月所發表的文章中就已經指出了辛亥革命以及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失敗,以及袁世凱的背叛。
列寧說“農民旁邊還有一個自由派資產階級,它的活動家如袁世凱之流最善於變節:他們昨天害怕皇帝,匍伏在他面前;後來看到了革命民主派的力量,感覺到革命民主派就要取得勝利時,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則可能為了同某個老的或新的‘立憲’皇帝勾結而出賣民主派。”
為什麼遠在千里之外的列寧會一針見血地預見出中國爆發的革命的未來呢?
這並不是因為列寧和孫中山之間個人能力的差別,而是列寧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他清醒地知道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搖擺性,以及西方政治的虛偽。而彼時的孫中山等民主革命者還天真地相信西方那些從未踐行過的政治倫理。
蔣劉衝突,事件起因
革命果實被篡奪後,孫中山在1913年夏號召革命黨人發起“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同盟會主要成員紛紛東渡日本。劉文典也在1913年再度赴日,並在1914年加入了孫中山建立的中華革命黨,任孫中山的秘書。
此時的劉文典在革命黨中的地位比無名小卒蔣介石要高多了。以至於之後當蔣介石在劉文典面前提起孫中山時,劉文典對蔣介石極為不屑一顧。
1916年劉文典從日本回國,革命來革命去,清政府雖然推翻了,但中國的境遇卻是越來越糟,劉文典對於軍閥混戰以及革命黨內的爭權奪利感到失望,於是投身學術。
1916年劉文典到北京大學任教,從事古文勘校。埋頭搞學術研究的劉文典很快就做出了成績,1923年他出版的《淮南鴻烈集解》令他在學術界一書成名,此後他又從事《莊子》《說苑》等書的校勘。
這段時間是劉文典在學術上最有成就的時期。俗話說“文章憎命達”,日子過得好了也就寫不出什麼東西來了,劉文典這段時間的生活過得就很不容易。
1927年劉文典離開了北大,原因是他嫌工資太低:“整整五年,總是最低的俸”。劉文典如今也在學術界頗有名氣,於是1927年劉文典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大戰蔣介石就是發生在劉文典在安徽大學當校長的這段時間。
劉文典在學術上有名氣,但是大眾卻並不怎麼認識這位才高氣傲的安徽大學校長,而只認得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蔣介石也被人稱為“校長”,這兩個校長見面討論的卻不是什麼家國大事,學術知識,反而是對罵了起來。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蔣介石當時的情況。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國民黨左派、共產黨員以及革命群眾,並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遙相對峙。一時間蔣介石成為了眾矢之的,在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中也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還沒風光幾個月蔣介石就在1927年8月引咎下野,被迫遠走日本尋求支援。
等到他與宋美齡在當年12月結婚,取得了江浙財團和美國的支援後,1928年1月,蔣介石“王者歸來”,他全面改變孫中山的革命政策,改組國民政府,確立了他的個人獨裁統治。1928年可謂是蔣介石最為“春風得意”的一年,事業愛情雙豐收的蔣介石成為了民眾心中的國家元首。
11月23日蔣介石到達安徽視察,數萬民眾熱情歡呼,蔣介石不免飄飄然起來。但就在蔣介石享受領袖風光時,劉文典卻給他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蔣介石多次表示要去安徽大學視察,但劉文典卻表示並不歡迎。劉文典在安徽大學的日子也不好過,劉文典是一個有著傲骨的文人,雖然為了“五斗米”折腰來到了省立安徽大學任校長,但劉文典內心還是極其厭煩迎來送往,劉文典稱“終日要和一班不相干的人們周旋,簡直是娼妓一般。”
劉文典悶悶不樂,蔣介石卻春風得意,執意要到省立安徽大學視察訓話。而在蔣介石視察的時候,安徽大學並沒有表現出領袖蒞臨時應該有的熱烈場面,就連歡迎儀式都沒有。蔣介石怒火中燒,但為了保持形象還是忍了下來,劉文典對此的解釋是“大學不是衙門,不需要向權貴獻媚”此事就足見劉文典的文人傲骨。
蔣介石視察前,安徽大學剛剛鬧了一場事。
安徽省立第一女中要舉行校慶晚會,附近安徽大學的男學生就想去圍觀,沒有邀請函也硬往裡面擠。女中的校長於是關閉電閘宣佈停演,這群男學生感到十分氣憤,結果就發生了騷亂。
蔣介石正好趕上此事,於是召見劉文典和女中校長,協商解決衝突。
民國狂士,不畏強權
蔣介石傳令劉文典當面向他做彙報,傳令通知中還用了“責令、責成、縱容學生鬧事”等詞,惹得劉文典非常不滿,於是在面見蔣介石時,劉文典口中只稱“蔣先生”絕口不提“蔣主席”。這令蔣介石十分不悅,兩人間的談話也充滿了火藥味。
蔣介石開門見山要求劉文典開除並嚴懲安徽大學為首的幾名鬧事學生,劉文典堅決不同意,並稱此事複雜,其中或有“黑幕”。劉文典所說的“黑幕”就是有政治的因素,因為學校中有共產黨員的學生,並且教育廳長韓安早在安徽大學籌備過程中就百般阻撓,他更是主張開除安慶各校學生代表30餘名。
見劉文典完全不顧及他的顏面,蔣介石拍案而起,怒罵“劉文典,你看看自己像個什麼東西?簡直是一個封建遺老!不把你這學閥撤掉,就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蔣介石口中所提的總理就是孫中山,蔣介石本人常常以“總理的唯一繼承人”自居,以彰顯自己在國民黨內的權力合法性。
但劉文典卻不吃這一套,蔣介石背叛革命的事人盡皆知,劉文典毫不示弱反唇相譏“提起總理,我和他在東京鬧革命時,根本不曉得你的名字。青年學生雖說風華正茂,但不等於理性成熟,不能以三十而立看待,些微細事,不要用小題目做大文章。如果我是學閥,你一定是新軍閥!”
蔣介石自執掌國民黨軍政大權之後,何曾受到過這樣的侮辱,兩人一口一個“學閥”“軍閥”對罵了起來。哪裡還有什麼文人的儒雅和領袖的穩重。盛怒之下蔣介石當眾打了劉文典兩耳光,劉文典也不甘示弱,飛起一腳踢向蔣介石的肚子。
於是兩人從語言衝突演變為了肢體衝突。蔣介石叫嚷著要“槍斃”劉文典,而劉文典聽後傲然說“你就不敢!你憑什麼槍斃我?”說罷劉文典神態自若,任憑衛兵將他押送到了省府的後樂軒拘禁了起來。
劉文典毆打總統的事很快就震動了整個學術界,安慶的學生舉行示威遊行,要求釋放劉文典,而國民黨元老蔡元培也出面力保劉文典,蔣介石迫於外界壓力只得將劉文典釋放,條件是“即日離皖”。
蔣介石為什麼會放過出言頂撞他的劉文典呢?這是因為此時的蔣介石雖然手攬大權,但是根基不穩,需要籠絡人心,不可能因為此事而將在國民黨、學術界頗有名聲的劉文典殺害,從蔣介石把劉文典拘禁在省府後樂軒也可看出蔣介石有網開一面的考慮。
被釋放後劉文典的名氣更大了,蔡元培本來打算推薦他當教育部長,但想到在國民政府當職還要看蔣介石的臉色行事,劉文典果斷拒絕了,他決定到北大去教書,同時清華大學也搶著要劉文典擔任國文系主任,就這樣劉文典在彼時中國的兩大最高學府同時就職。
被稱為民國第一狂士的劉文典繼續埋頭著書,教課,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目睹了祖國山河破碎,劉文典顛沛流離最終輾轉來到了昆明。他是一名放蕩不羈的文人,是一個看不到新時代曙光的舊知識分子,但也是一個愛國的人。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胡適曾動員他到美國去,並幫他一家辦好了入境簽證,但就在這時劉文典拒絕了,他說“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離開我的祖國。”曾幾何時,劉文典也是一個一心救國救民的革命先驅,之後他對革命失望了,埋頭於浩瀚書卷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劉文典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曾得到過毛主席的接見,還接受了思想改造,決心餘生為新中國的教育工作貢獻力量。
劉文典曾跟隨過孫中山,營救過陳獨秀,痛斥過蔣介石,他為文人氣節而堅守,也曾因時代弄人而妥協,他的堅守和妥協,正是舊中國無數知識分子對於社會和自身命運痛苦思考的縮影。
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點贊評論關注支援一下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