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有一個很容易被人忽視的狠角色,就是沙特。沙特這個國家給人一貫的印象,就是個有錢任性的土豪,金錢總是容易矇蔽人的雙眼,其實在土豪的外表之下,沙特還有一顆蠢蠢欲動滾燙的心。
現在的世界格局,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因為沙特曾經的一個決定而改變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是蘇聯如日中天的時候,美國因為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沒有錨定物,導致國內爆發大通脹,又陷入越戰泥潭,這個時候中東也出事了。
1973年,趁美國之危,埃及和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同時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發起了對西方國家的石油禁運,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一時之間美國在中東的力量搖搖欲墜。
但關鍵時刻,美國打蛇打七寸,全力支援以色列打贏了這場戰爭。在大好開局之下,隨著戰爭局勢的扭轉,阿拉伯國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蘇聯靠不住。第二年沙特就與美國簽了石油美元協議,所有石油貿易,只能用美元結算。
就這樣,沙特算是徹底投入了美國的懷抱。美元從此有了實物之錨,得以逐步穩定下來。而蘇聯在後來的石油價格戰中,被美國和沙特聯手打敗,蘇聯本來也是依靠石油出口賺錢,結果油價大跌,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埋下了解體的伏筆。
所以說沙特是美國的貴人,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在未來世界變局之下,貴人將來會不會背叛美國?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沙特的國家利益說起。
沙特的教派影響
沙特最大的特點,說起來就兩個,第一它還是個王權國家,第二它也是個宗教國家。要了解沙特,無論如何也繞不開宗教的問題。說到這個又必須說一下教派的問題,因為沙特是伊斯蘭教遜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
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不少,其中少數國家屬於什葉派,絕大部分屬於遜尼派,這兩個一個由伊朗主導,一個由沙特主導。我們都知道伊朗和沙特之間,長期以來也不對付,跟這兩個派別的分歧,有很大關係。
這個分歧,如果簡單點說的話,分為兩點,一個是歷史,一個是現實。
歷史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對於誰是正統的繼承者存在分歧。伊斯蘭教跟基督教都是起源於古猶太教,但前者主要是信仰先知默罕默德。默罕默德生活的年代大約是公元570-632年,這是我們歷史上的隋唐時期。
默罕默德沒有兒子,也沒有指定繼任者,所以在他之後,誰來繼承哈里發,就產生了分歧。第一任哈里發,是默罕默德的岳父,他繼任兩年後就去世了。當時的二號人物繼承了第二任哈里發,十年後遇刺。默罕默德的女婿繼承了第三任哈里發,十二年後也被刺。之後默罕默德的堂弟,也是他的女婿,阿里繼承了第四任哈里發,五年後,他也被暗殺了。
到這裡,歷史的分歧就出現了,遜尼派認為這四位都是正統,而什葉派只認第四位哈里發是正統。這裡面隱藏了一段傷痛的歷史。
在歷史上這四位哈里發主導的時代,正是我們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這前三位哈里發當時帶領阿拉伯帝國大肆擴張,把旁邊的波斯帝國給滅了。波斯人本來信的是拜火教,他們強迫波斯人改信了伊斯蘭教。波斯末代薩珊王朝的王子卑路斯,一路逃到長安,請求唐高宗出兵救國,未能如願,最後客死中國。
所以這裡面隱藏的一段,其實是伊朗人的亡國史。
那他們為何又承認第四位哈里發阿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的小兒子侯賽因娶了末代波斯公主,所以從此以後,以波斯人為核心的什葉派,只承認阿里及其直系後代為正統繼承者,因為這裡面有波斯王室的血統。
再後來,侯賽因也被殺,兩代哈里發被殺,從此什葉派和遜尼派結下了血海深仇,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這已經一千多年過去了,時間按說能抹去很多分歧,但是不同的社會現實,又給了他們新的分歧。
現實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在於對於實際生活的影響,再核心一點,就是兩派對於教法的分歧。遜尼派認為人們的生活只能按照《古蘭經》和聖訓來,不能隨意解讀改變。什葉派認為宗教領袖可以與時俱進來解讀,從而制定不同的規範。
這實際上相當於是兩個不同國家內部,權力的歸屬問題。宗教領袖和教士能解經,那肯定就擁有了制定和解釋法律的權力,反之則沒有相關權力。
所以參照現實,就很容易理解,沙特為啥不但信奉遜尼派,而且是遜尼派裡面相對來說最保守的瓦哈比派。因為這樣的選擇,宗教社會里面,最容易成為權威的教士,也無法崛起,無人可以挑戰王室的權力。
一切為了王權
前面我們已經寫了土耳其《未來世界變局,東西方文明衝突的橋頭堡,土耳其最終會倒向哪邊?》和伊朗《未來世界變局,都說伊朗內部很親美,我們合作會不會是一場空?》的現代化選擇,土耳其因為開國領袖凱末爾擁有絕對的權威,而選擇了完全西方化,伊朗沒有這樣的基礎,選擇了宗教領袖監國,進行可控的現代化。
而沙特的王室,並沒有像土耳其和伊朗一樣,被消滅掉,而是一直保持住了自己的權力。對他們來說,徹底西方化是絕對不可取的,這會動搖王權,甚至說像伊朗這樣漸進的現代化,都是導致動亂的根源。
所以他們選擇了最保守的瓦哈比教派。這個瓦哈比教派,在遜尼派裡面是出了名的極端保守,比較典型的就是不能搞偶像崇拜,所以不能有雕塑,甚至不能拍照,以及很多由此延伸出來的行為,比如生日聚會,音樂,舞蹈之類的。
咱們對比一下美國的選舉活動,如果這些都不能搞了,基本上就不大可能出現一個有號召力的反對派人選出來。如果你連宣傳自己的渠道和機會都沒有,你咋可能團結到一批人,更不用說推翻國王了。
在宗教國家,如果不搞世俗化改革,可以說基本上沒啥能威脅到王權穩定,最有可能出現這種威脅的,只能是來自教士階層。但是在採取了極端保守的教派後,這個最大的威脅基本上也就被消滅了。
當然除了這方面的安排之外,沙特還有個別人都沒有的優勢,那就是有錢。
沙特過去很多年一直是第一大石油出口國,靠賣石油發家致富。我們之前在聊土耳其的時候也說過,搞現代化,最怕的就是完全照搬西方化。
因為西方化裡面有個死劫,不管是哪個走這條路的國家,遲早都會遇到這個劫,這個劫渡過去了那就還好,渡不過去,那一定會遭遇極端勢力的猛烈回潮。這個劫,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導致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
這可以說是這麼多年來都解不開的一個死結。西方國家用民主選舉搭配這個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矛盾,因為這個不行那也是你自己選的,你要不滿意可以下次換一個嘛。
但是中東都是伊斯蘭國家,他們沒有經歷過基督教到新教的那種大刀闊斧的宗教改革,所以思想文化,還是很容易受傳統影響,一旦照搬的資本主義經濟,從剛開始的快速增長,發展到後面的兩極分化,那他們就要開始給現代化秋後算賬了。
像土耳其現在正在經歷的就是這個事,伊朗當初沒有那種強權人物出現,所以漸進式的現代化,現在看是比較穩定的。而老大難沙特,只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回到最保守的狀態。
但是即便如此,沙特靠賣石油,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全球經濟週期影響,那還是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不得不說,沙特一直就是個狠人,這個問題,他們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把它給破解了。
這個成果,能不能拿諾貝爾獎我不知道,但是確實保證了沙特在全世界,工業化和現代化浪潮的衝擊下,可能還會持續保持穩定。他們到底用的是個啥辦法呢?咱能不能學學?
這個真學不來。
沙特的辦法是大量引進國外勞工,但同時收緊移民政策。沙特人口大約3400萬,其中擁有沙特國籍的只有62%左右,也就是說沙特有超過一千萬人,都是外國勞工。沙特本地人,大部分都屬於富豪和中產階級,當然,這是跟勞工比。
不僅如此,國外勞工在過去幾十年裡,去沙特打工那都是需要擔保的,這個擔保很重要,相當於僱主不同意的話,你是不能自己去找工作的,這樣就保證了勞工的穩定。這一千多萬的外國打工者,用來承擔兩極分化的後果。
而本國人則用高福利養著。
這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最大的社會矛盾。人家說底層活不下去了就容易鬧事,可沙特的底層,那都是外國人,他們在沙特賺的錢,跟在自己國家比,那就是土豪,你還鬧啥?再說了,你也不是沙特人,你都沒資格鬧。
所以在沙特,通常一個本地家庭,男人上班,女人持家,然後僱一個菲律賓保姆幹家務,再僱一個巴基斯坦司機,開車帶著出門逛街買菜。前幾年油價低迷,財政收入受了點小小的影響,為了保證大家的生活滿意度,所以沙特放開了女性不能開車的禁令。
這樣的話,要是家裡收入不夠花,你就自己開車,然後把那個司機給開了算逑。那司機沒工作了咋辦?那都是外國司機,管你咋辦,髒活累活你要不愛幹,那你就回國得了,有的是人幹,每年東南亞搶著去沙特打工的人都得排隊,還拿不到簽證。
可以預見,只要沙特的石油沒采完,那好日子就還長著呢。
沙特的現代化之路在何方
雖無近慮,但沙特也並非沒有遠憂。這裡面從外部影響說起來,就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現在大家都在搞新能源。這對沙特是個釜底抽薪的大事,因為沙特的財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石油出口,以及石化產業。甚至說沙特這麼大個國家,連條像樣的河都沒有,大片大片的沙漠,養活這幾千萬人,最起碼的,連水都不夠。
沙特差不多有一半的水,是從海水淡化來的。這個倒是不怕你把海水用完,但是成本高啊,這麼高成本的社會運轉,都得靠石油出口賺錢才行。也不怪沙特搞不了工業化現代化,他們一天要做五次禱告,一次要30分鐘,一到時間,就是天塌下來,都得把手裡的活先放下,毯子一鋪,開始祈禱。
這要是996的工廠,哪一個受得了這個?人休息了機器是開還是停?所以說沙特的未來,可能在於資訊化和智慧化,大規模搞5G和AI人工智慧,用機器自動化操作。一般來說,機器應該不用祈禱。
第二個問題是將來美國會不會出事?石油收入佔了絕對的大頭,而石油收入都是以美元計價,實際上沙特的命運,就捆綁在了美元上。美國要是不行了,那石油出口還要不要堅持必須用美元結算?
不用美元,那就是動了美國的國本,會要了他的老命。用美元,那美元現在這麼玩下去,會越來越不值錢,遲早完逑。美國的國運繫於沙特一身,但沙特王室可不能被美元帶溝裡去。
這兩個問題前後夾擊之下,對沙特還真是一場挑戰。而中東三個大國,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究竟誰能完成現代化,並最終崛起呢?下一篇我會做一個全方位的綜合對比。
最後
沙特王室這幾十年來,對於世界局勢洞若觀火,不得不說是個戰略大師。當年在冷戰中,面對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敗局,果斷選擇美國,之後在1985年的石油戰中全力配合美國,把產量從200萬桶/日猛增到1000萬桶/日,油價從30美元/桶,打到了10美元/桶,使蘇聯元氣大傷。
這裡面也可以看到沙特王室不簡單,殺伐果斷。倒向美國之前,跟蘇聯一起大力支援阿拉伯國家打以色列,但是一旦拋棄蘇聯,那是沒二話。
美國對於控制搞民主制的國家很拿手,但是對這樣的王權國家,美國並不好控制。當年某個王子搞出了911大事件,美國也沒和沙特翻臉。而反過來,沙特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自己王權的穩定,而絕不會以美國的利益優先。
這是一個最容易被輕視,但實則不容小覷的國家。在未來,不管沙特做什麼選擇,其實對世界格局的變化,依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