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名言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過,對於一些人來說,卻根本不懂何為“取之有道”。比方韓國曾在26年前發生過一起重大事故。
當時,有一棟百貨大樓因為致命設計被空調壓垮,導致1500人被活埋,這件事情就與大樓老闆的貪得無厭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暴風雨前的寧靜
1989年,由三豐集團修建的三豐百貨竣工,並於1990年7月正式開放營業。當時,這座百貨大樓裡有上千名工作人員,大樓地上5層,地下4層,總面積達到了74000平方米。雖然從如今的眼光來看這棟大樓沒什麼特殊之處,但那可是90年代,這個規模的大樓即使在韓國也很少見。所以自從三豐百貨建成開業,每天來此處購物的顧客就絡繹不絕,日均人流量能夠達到4萬人次。
再加上三豐百貨主要銷售各類奢侈品,所以每天的營業額都相當驚人,可超過50萬美元。因此,三豐百貨不僅給三豐集團帶來了高額收入,還直接成為了韓國當時的地標性建築,一時間聲名鵲起。但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切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距離竣工僅5年多的時間,三豐百貨就轟然坍塌,造成了韓國史上和平時期傷亡最慘重的一起事故。
四次挽回的機會全部錯失
1995年4月,三豐百貨5樓南側的天花板出現了漏水情況,但是這並沒有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物業經理也只是指揮員工把一些較重的商品挪到了地下室儲存,以此減輕地板的負擔,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檢修。至此,他們錯過了第1次及時制止慘劇的機會。
6月28日,三豐百貨的夜班巡邏員在工作時發現屋頂傳來了牆體碎裂的聲音,所以他在臨下班之前給經理留了一張紙條。6月29日清晨,三豐百貨的設施經理正常上班,也看到了工作人員留下的紙條,但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在這之前,三豐百貨的樓頂曾因為空調設施的移動出現裂痕。第2次阻止慘劇發生的時機也就這樣失去了。
29日上午10:02,設施經理接到投訴,5樓一家餐廳內部的柱子出現了裂縫和牆體下陷的情況。這已經是這棟大樓第3次向工作人員發出警告,但這名經理為了不損失營業額,只是臨時關閉了餐廳,並且還要求所有知情的工作人員不得聲張此事。
可是,到了當天中午,已經有人發現三豐百貨出現了樓體震動的情況。但即便是這樣,設施經理也只是關閉了大樓的空調,並向三豐集團的總裁李鐏報告情況。但李鐏捨不得客流量,所以哪怕前去現場勘察的結構工程師已經明確提出建議,應立即關閉商場疏散客人,但他仍然斷然拒絕,懷揣著僥倖心理,畢竟立刻關閉大樓將損失50萬美元,認為等到營業結束後,也來得及修繕大樓。事情發展到現在,最後一次挽回悲劇的機會也被李鐏親手放棄了。
從下午4點開始,三豐百貨4樓和5樓的天花板就已經在不斷下餡,到了下午5點,4樓天花板的的下餡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大樓工作人員關閉了這一樓層,但是仍然沒有選擇疏散顧客。6:05,這棟大樓終於完全崩潰了,樓板一層層掉落,整棟建築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全面倒塌,而當時正是三豐百貨購物的高峰期,有1500人因為來不及撤退被埋到廢墟之下。
垮塌示意圖
雖然韓國政府隨後組織了救援,但現場的環境非常糟糕,完全無法使用像是熱探測儀等一些專用的救援裝置,所以救援效率極低,最終導致了502人死亡,937人嚴重受傷的後果。
致命的設計導致事故發生
三豐百貨大樓倒塌事件發生之後,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作為標誌性建築居然轟然倒塌?而根據後續的調查顯示,雖然是多個因素共同導致了這場事故的發生,可是隻需要用4個字就能夠簡單概括:貪得無厭。
三豐集團最開始修建這棟大樓的時候,計劃是建造一棟高為4層的辦公樓。但是,李鐏在建造過程中臨時起意,想要把已經規劃好的辦公樓改成百貨大樓,還把原來計劃的四層高度提升到了五層。但只要對建築知識有一點了解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完全性不同的計劃。因為辦公樓和百貨大樓的用途不同,建築構造也有很大的差別,如果要把修建到一半的辦公樓改成百貨大樓的話,必須取消一些承重柱為自動扶梯騰出空間。
但是,李鐏卻在原先的建築承包商拒絕這一無理要求後直接將其解僱,安排自己的建築公司繼續施工。更誇張的是,取消一些承重柱就已經是很冒險的舉動了,但為了節約成本,這棟大樓的承重柱直徑也從之前的80釐米縮水到60釐米,鋼筋從16根縮水到8根,大樓的承重力大大減少。同時鋼筋的位置還是錯誤的,直接導致大樓承重力下降20%。
而且大樓修建完成後,所有的空調裝置還被直接安裝到了樓頂,僅是三臺大型空調自動就已經達到29噸,加滿水後達到了87噸。加上空調在工作時產生巨大的震動,使樓頂更加脆弱。在後期挪動空調位置的時候,此事的負責人為了節約租用起重機的費用,直接安排人用滑輪拖拽空調,導致在安裝空調的過程中,大樓頂部就已經滿是裂痕。
然而三豐集團卻完全無視這一風險,最終釀成了人間慘劇。
結語
三豐百貨倒塌事故是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災難,而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這是一場本可以被避免的災難,但是卻因為該公司的員工乃至總裁都只著眼於眼前的利益,所以才導致這棟大樓危機重重,結果最後卻是害人害己,李鐏也因此被判入獄。除此之外,因為此事被判入獄的總人數達21人,這也在當時的韓國社會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