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部建立“GPS導航系統”,這是一臺什麼樣的裝置?怎樣才能精準的穿過結構複雜的支氣管樹,準確抵達肺部病灶所在位置,實時定位,引導活檢,從而明確診斷,讓肺部結節無論多小都無處可藏。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引入江蘇省內首臺第二代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系統,為肺部疾病,尤其是肺結節的精準化診療再添利器。
半年前,59的李女士(化姓)進行單位常規體檢。在體檢中,胸部CT平掃發現右肺有兩個結節,建議她行進一步檢查。李女士一直也沒太當回事,半年後才到醫院進行隨訪複查。當地醫院在複查中發現,李女士的右肺結節已經出現惡性徵象,但是由於肺結節直徑偏小,位置很深,普通取材方法難以成功,建議她到大醫院進行確診。於是,李女士慕名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找到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章銳鋒主任醫師門診就診。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超的讀片技巧,章銳鋒主任當時指出,患者右肺的兩個結節分別處於不同的肺葉,必須明確診斷其性質,才能制定合理的診療方案。
要判斷結節的性質,必須活檢取材,而決定取材成功與否的就是準確的定位。患者右上葉結節為磨玻璃樣結節,位置刁鑽,使用氣管鏡下超聲難以辨識,進而無法定位,因此,活檢難度很大。而右中葉的肺結節僅有1.3釐米,周圍沒有明確相通的支氣管,原則上來說,傳統的支氣管鏡是做不到的。如果選擇經皮穿刺活檢取樣的方式,也無法同時做到兩個結節,並且增加了患者的風險。經過章銳鋒主任及其團隊的討論後,決定應用剛剛裝備的利器,江蘇省內首臺第二代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系統為患者進行操作活檢。
具體實施操作由丁明副主任醫師、陸遠副主任醫師及黃靜主治醫師共同完成,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兩處病灶的樣本全部取出。經現場快速細胞學檢查評估,兩個部位的活檢都看到了異型細胞。最終病理確診為惡性腫瘤,型別為肺腺癌。目前,待做完全身評估後,李女士將進行下一步治療。
據悉,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ENB)是一項用於周圍性肺部病變的診斷技術。根據患者的CT資料建立肺部“GPS導航”路徑。隨後,對電磁場範圍內的導航探頭進行精準定位,在結構複雜的肺部支氣管樹中進行實時定位,最終將探頭引導到送達肺部病灶的準確位置,從而建立了一條直達病灶的診療通道,進行活檢取材,甚至進行後續的治療。
目前,中大醫院引進的第二代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系統屬於最新一代裝置,其優勢體現在精準的動態補償。由於人體一呼一吸時,肺內的病灶也會上下移動,其幅度最多可達5至8釐米,沒有精確的呼吸補償,就很難實施準確的引導和定位;並且該裝置在取材過程中,會有實時的定位、追蹤和顯示功能,也就是說,把活檢工具和病灶的位置實時顯示出來,避免了過去那種定位後盲檢的方法,極大提高了取材的成功率;另外,新一代導航裝置還增加經皮穿刺功能,實現經支氣管電磁導航及經皮電磁導航定位的二合一,如果操作中發現氣管鏡取材不理想,可以立即轉換為經皮引導穿刺,雙管齊下,以保證取材效果。
專家指出,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檢查主要應用於肺部,尤其肺部周邊疑難病灶(如:肺部腫瘤、肺結節等)的診斷,特別是對於1釐米左右的肺結節,比傳統氣管鏡具備獨特的優勢。該項技術有效地促進了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利於真正實現肺部疾病的精準、微創、可視的一體化診療。(王倩 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