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25日,周恩來決定親身深入險境,乘車從延安出發前往南京,與蔣介石商議國共兩黨合作事宜。這天早飯過後,毛澤東與周恩來握手作別,之後一直站在土窯洞的坡地上,目送周恩來一行漸漸遠去。
不料,周恩來的車隊剛行至勞山,山脊上驟然響起了爆豆般的槍聲。有人埋伏在此,要刺殺周恩來!
“勞山遇險,僅餘四人。”延安勞山這次遇刺是周總理一生中無數驚險中最危險的一次,之後周總理每每回憶起還總是會心有餘悸,為在刺殺中犧牲的10餘名警衛痛心不已。
那麼,1937年的這場刺殺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行刺周恩來的到底是何人?幕後主謀又是誰?背後還藏有怎樣的陰謀?
1936年12月12日,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讓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戰略方針,張學良、楊虎城對來西安督戰的蔣介石進行兵諫,毅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之後,國內外的政治局勢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為了和平解決此事,應張學良和楊虎城的邀請,黨中央迅速作出了相應的安排,派出由周恩來作為總負責人的代表團協助張學良。
12月23日,周恩來在張公館西樓的各方談判上,提出了中共中央的意見:“一、停止內戰,中央軍全部撤出潼關外;二、改組南京政府,驅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釋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利;四、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五、召開各黨各派各軍救國會議;六、與同情我國抗日的國家合作。
經過努力和周旋,兩日後,蔣介石最終基本接受了以上以八項原則為主提出的六項主張,同意“停止內戰,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按照我黨的預期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並不代表著聯合抗日的局面徹底形成,我黨還需要不停跟國民黨談判、商議抗日事宜。自然而然,這個重任黨中央還是交給了負責西安事變的,時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周恩來。並且在蔣介石回南京前,曾邀請了周恩來前往南京參與談判。
不過,西安事變的結果畢竟不是蔣介石希望的,並且蔣介石是個睚眥必報的人,所以回到南京之後,蔣介石立刻派人軟禁了張學良,關押了楊虎城。並且,蔣介石對於共產黨,對於周恩來也是有著和張學良以及楊虎城一樣的恨意的。
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曾親口向周恩來許下的聯合抗日的承諾是否依然可信,不免讓人生疑。所以,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澤東相繼發電:“此時則無人能證明恩來去寧(南京)後,不為張學良第二。”
在毛澤東施以壓力的情況下,國共雙方於1937年2月9日在西安舉行了第一次正式會談。此次會談一開始的確順利達成了一部分協議,但在最後協議內容簽字的環節,蔣介石卻指使談判代表推翻了協議,致使談判陷入僵局。
透過西安談判中蔣介石的出爾反爾,周恩來更加看清了蔣介石背後的不情願,也更加知道一些事不親自跟蔣介石談是沒有意義和結果的。於是,周恩來向中共中央再三請求,希望組織上能夠批准他與蔣介石談判一事。獲得批准後,周恩來與蔣介石約定,於三月下旬,在西湖邊的“澄廬別墅”進行談判。
“西湖美景三月天”,蔣介石看著西湖美景心情大好,一落座就趾高氣揚地說道:“共產黨有民族意識、革命精神,是新生精神,但是你們要檢討過去的決定,不必跟國民黨談合作,而是與我合作,永遠合作。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一切就都好辦。”
“如果委員長決心抗日,中共一定竭誠合作,絕不謀一黨之私。”周恩來當然明白言下之意,蔣介石是想將自己凌駕於黨派鬥爭之上,以保證自己的領袖地位。果然,此言一出,蔣介石立刻開懷大笑。
除此之外,周恩來還在宋美齡生日之際,給蔣介石帶去了他兒子蔣經國的訊息。蔣介石聽聞自己兒子即將回國,十分感動,為表示自己的誠意,他答應周恩來立即釋放政治犯,還誇讚周恩來:“恩來,你是中共最理智,也最有人情味的同志。”周恩來用高超的談判技巧,取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同時也為國共兩黨合作贏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1937年4月,為了更好地建立與國民黨合作關係,解決紅軍的改編問題,鞏固西安事變之後達成的統一戰線的大好局面,周恩來決定前往南京進行進一步的溝通。
1934年4月25日,周恩來動身前往南京。此次前去南京談判,與周恩來同行的將領還有軍委副總參謀長張雲逸、延安衛戍司令部參謀長陳友才以及中央軍委參謀處負責人孔石泉。另外,還有一些隨行人員和幾名記者。
他們此行的路線是,從延安出發,經勞山、甘泉等地,先到西安。在西安將建立西安辦事處的種種事宜籌備結束之後,再繼續前往南京,進行與國民黨的談判。
局勢動盪,我黨領導人每一次周旋都必定會危機四伏。不過按道理講,此時的蔣介石已經同意了聯合抗日,並且對周恩來頗為賞識,應該不會再對周恩來動手。至於土匪這些,也不用擔心,因為當時的清剿活動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再者說來一路都有東北軍和西北軍沿途駐紮,一旦有什麼突發情況,我軍都可以迅速支援。
即便如此,邊區保衛處還是對周恩來此次的出行作了周密的部署。為了保護周恩來一行人的安全,黨中央特派了特務部的一個加強排前往護送,交通局更是出外租賃了三輛卡車同行。同時,將這次出行設為了絕密任務,所以除了周總理等少數人,其他工作人員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地是何處。
特務部的加強警衛排一共32人,每人都配備一把槍、150發子彈、4顆手榴彈以及一把大刀。他們的任務就是確保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人身安全萬無一失。
所有都安排妥當之後,車隊最初打算24號就啟程。最初的安排是,第一輛車上坐滿警衛排人員打頭。而周恩來等將領和新聞記者們則乘第二輛車在中間。第三輛車載著炊事員、通訊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也同時出發。這樣一來,防備力量充足,而且能夠迷惑敵人,使其不好確定周恩來等領導人究竟在哪一輛車裡。
但由於中央對國共合作的一些細節問題仍需要進行最後的確認,最終只好決定讓兩輛卡車載著兩個班的警務人員先行一步,這就導致周總理身邊的護衛兵力只剩原來的三分之一。
4月25日上午9時,毛澤東站在土窯洞坡地的棗樹下,目送周恩來等人乘著最後一輛卡車從南門兵站,由延安城內部穿行而出。臨出發前,周恩來的副官陳友才還與周恩來互換了衣服,讓周恩來著一身軍裝,坐在了最右側副駕駛的位置。
山間的公路坑坑窪窪,卡車行駛在上面,像一隻隨海浪上上下下的小船。警衛排的戰士們從小參軍入伍,從來都是靠著一雙腳爬雪山、過草地,坐四個輪子的鐵盒子執行任務,他們大多還是人生頭一遭。再加上還在延安的管轄範圍內,所以戰士們沒有很緊張,反而有些興奮地在一起談天說地。
很快,卡車就駛出了延安城,途徑了三十里鋪兵站,沿崎嶇的盤山公路朝勞山地區開去。望著車外急速後退的樹影,周恩來的警務員劉九洲開心的笑容突然被緊張的神情代替,他下意識的摸向腰間的手槍問道:“汽車跑得這麼快,如果有情況我們能打準目標嗎?”
“汽車顛簸得太厲害了,恐怕沒那麼容易。”張雲逸的警衛員溫太林沉聲道,聽得出來也是心懷警戒。
正午時分,卡車就開到了勞山北麓的一處隘口。勞山的地形很是險惡,自古以來都受到兵家的青睞。清軍就曾在此地遭遇起義軍的伏擊,當時造成了近千人的傷亡。卡車駛過崎嶇不平又狹窄的山路,捲起漫天的黃土。
司機老李緊踩油門,加速爬過了眼前的一段陡峭的山脊。望著眼前峰迴路轉的景象,周恩來也不禁感慨道:“1935年10月,蔣介石曾派兵過來圍攻剛到陝北的紅軍,當時我紅15軍團就是在這裡殲滅掉對方的兩個團……”
“砰!”周恩來話音未落,寂靜的山谷裡就傳來了一聲異響。
警衛排副排長陳國橋立刻警惕起來:“這是什麼聲音?”
“放羊人的鞭子聲?”有人猜測道。
“不對啊,這荒郊野嶺的,還有野獸時不時的出沒,誰會選擇在這裡放羊呢?”陳國橋說罷,大家都紛紛警惕起來。緊接著,又傳來“砰砰砰!”的聲響。“是槍聲,警戒!”戰鬥經驗豐富的張雲逸率先反應過來,立刻下令。
此時的車子正處於一片山谷,山谷的中間有一個水潭,公路穿灘而過,左邊是一片蘆葦塘,且緊鄰峭壁,而右邊則是一片樹林。“衝過去!”周恩來下令,卡車司機當即猛踩油門,卡車便冒著陣陣黑煙,往前衝了過去。
不料,敵人提前在路上挖了一道溝塹,卡車沒有衝出去幾米遠,右側車輪便陷入了一個深坑裡,還差點翻了過去。與此同時,無數子彈朝著卡車傾瀉而來。車輪瞬間被打癟,卡車徹底趴窩在了坑裡。擋風玻璃被徹底炸裂開來,司機身中數槍,當場犧牲。
由於車子陷的是右側,周恩來便處於整個車子的最低處,這才逃過一劫。周恩來順勢從點開的右車門處敏捷地跳下了卡車,又趕緊衝著大家喊:“快!下車!散開,準備反擊!”聽到命令,後車廂的將領和戰士們紛紛迅速地跳下了車,並藉助卡車的掩護,迅速展開了反擊。
“陳參謀長,你保護周副主席轉移,我帶著戰士們掩護!”張逸雲聲嘶力竭地吼著。
陳友才的腿部在跳車的過程中,不幸被敵人擊中,他忍著劇痛和幾個戰士一起保護周總理。
警衛排的戰士們也十分英勇,不停地朝著敵人的方向傾瀉火力。但敵人明顯是有備而來,佔據著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不說,而且槍支彈藥準備的十分充足。敵暗我明,危險未知,戰士們在交火中不斷有人倒下,被逼無奈只好邊退邊打。
危急之中,周恩來透過敵人的火力,發現了破綻。從敵人的火力分佈來看,敵人一共搶佔了三個山頭,但東南方向是一個缺口,那邊是一片茂盛的原始森林。這樣看來,穿過山腳的一片灌木叢,從東南方向的原始森林突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周恩來當機立斷,馬上調整了大家的路線。敵人也發現了周恩來一行意圖從包圍圈缺口突圍,便集中火力向這邊發起了猛烈進攻。陳友才指揮著戰士們帶著周恩來先行離開,決意自己斷後,他一邊冷靜地指揮戰士保護周恩來一邊奮勇作戰。
陳友才引起來了敵人的注意,並且他身穿周恩來的衣服,敵人誤以為他是周恩來。陳友才發覺之後,沒有躲閃,反而將計就計,動作更加大膽,他抱著:“自己越是張揚,周副主席就越安全”的想法,與敵人周旋著。
果然,敵人的子彈齊刷刷地向陳友才這裡打來,被敵人密集的子彈擊中的他,瞬間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警衛員們見狀更加堅定地頂住還擊,以確保周恩來等人的安全。
周恩來在張雲逸和孔石泉的保護之下,鑽進了右邊的樹林裡,身後激烈的槍聲愈發遠了。三人一直來到了另一個山坳,確定沒有敵軍追上來,才停下來觀察環境。剛歇了一會腳,準備繼續前進的時候,突然從身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三人立刻背對背做好了戰鬥準備。但等到那人走進視野中,才發現此人原來是我方戰士劉九洲。他是奉陳國橋之命前來保護幾位首長的。
劉九洲向周恩來等人彙報了他奉命撤離時的戰鬥情景,周恩來聽後神情悲涼,對著戰場的方向久久站立不語。但周恩來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需要完成,他只得果斷轉身帶著身邊的戰士和心裡的悲痛繼續前行,因為,戰士們的犧牲決不能白費!
4人在森林中兜兜轉轉尋找著出路,而附近山頭的紅軍通訊班也聽到額勞山附近激烈的槍聲,他們向上級彙報情況的時候卻發現線路遭到了敵人的破壞,最後,通訊兵緊急啟用了另一條備用的秘密線路,才終於將訊息送到了延安。收到訊息後,中央警衛團由團長黃霖親自帶隊,迅速趕往勞山地區救援。
泰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的毛主席聽說周恩來一行遇襲的訊息後,也萬分焦急:“什麼都不用顧慮,一定要把恩來給救回來!”
周總理一行4人摸索到了一個崖坡,到了近處一看,才明白為何這裡沒有設伏,原來兩邊是懸崖峭壁,沒有人能從這裡透過。劉九洲看著面前陡然矗立的這處兩丈高的土崖急得團團轉,最後終於發現崖上有一顆較低的樹梢。
劉九洲縱身一躍雙手抓住了這棵樹,又藉助臂力攀上樹梢,再以樹梢作為支撐,向上抓住崖邊,攀了上去。劉九洲上去之後,又用幾人的綁腿練成一根長繩,或用繩或用手臂,幫扶著幾人都一一上了土崖。
之後,四人便沿著山路一路往延安的方向走去,但山高林密,幾人很快又走失了方向。好在遇見了在田地裡耕作的鄉親。鄉親們得知周恩來等人是紅軍後,便樂呵呵地給他們指路:“喏,順著這裡一直往下走,下去就能看到三十里鋪了。”
三十里鋪設有延安保衛局的檢查站,到了那裡就徹底擺脫危險了,四人向鄉親們道了謝便繼續趕路了,果然沒用多久就安全到達了三十里鋪。同時,黃霖也帶著士兵趕到了,兩隊人馬一碰面,周恩來就立馬命令黃霖前往遭遇埋伏的山坳去支援陳友才、陳國橋等人。
黃霖看到周總理頓時長吁了一口氣。但看到一對人馬僅剩四人,不免大為震驚,又看到周總理如此著急,便一刻也不敢停地率隊前往勞山事發地點,救援其他同志。
等到黃霖率隊趕到的時候,敵人已不見蹤跡,只有戰友們橫七八豎地躺在滿地的鮮血裡。戰士們與敵人血戰到最後一刻,因此有不少戰士犧牲的十分壯烈。其中,最慘不忍睹的是陳友才同志。敵人後來還在陳友才的身上找到了一張周恩來的名片,更加深信不疑,陳友才就是周恩來,於是,殘忍地在陳友才的遺體上又刺了20多刀。
處理戰場的戰士將一條濺滿了陳友才鮮血的毛毯,交到了周恩來的手上,周總理情難自禁,忍不住淚流滿面:“友才同志是替我死去的啊!”
最後,這些烈士的遺體被收攏之後運送回了延安,紅軍參謀部為犧牲的烈士們舉行了追悼大會。周總理則改乘飛機前往南京,赴約談判。
勞山事件,周恩來一行20餘人,當場就陣亡了11人,剩下的除與周恩來走出來的四人之外,最後也在與敵寇的周旋中,非重傷即身亡。訊息傳開後,在延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毛澤東親自下令,一定要徹查此事,對真兇嚴懲不貸!
為了儘快將事情的原委調查清楚,查明周恩來遇刺真相,給遇難烈士們沉冤昭雪,黨中央當即成立了調查小組,由黨中央保安處偵察部部長謝滋群擔任組長。
當時對於遇襲事件的猜想各有不一,有人認為是日本特務和國民黨方面製造了此次襲擊事件,目的在於阻止國共的談判,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人則認為是我黨內部出現了叛徒,目的也是不想國共兩黨合作,所以選擇刺殺周恩來,阻止此次的談判;還有人認為是當地土匪作案,因為當地確實土匪霸蠻,而且敵人最後只拿走了財物和武器,並沒有將重要的檔案帶走,所以,也不排除這一可能性。
謝滋群接到命令後,明白茲事體大,需得將真相早日查清,一是使保障我黨領導人的人身安全,二是替犧牲的戰士們報仇雪恨。謝滋群一刻不敢耽擱,立即召集同事一起商議對策。經商談之後,決定以群眾為突破口,對案件進行偵破。
於是,謝滋群便帶人在當地老鄉中開始了大量的走訪,還派出有經驗的幹部前往發事一帶,甚至和當地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爭取發現一點相關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事情總算有了一些蹤跡可循。
透過大量的走訪工作,謝滋群找到了一個關鍵人物。這個關鍵人物,是個人稱李老漢的村民,他竟是勞山事件的目擊者。
起初,這個李老漢怕說出實情之後招來殺身之禍,便始終支支吾吾不肯將事情說清楚,只是說自己在那天聽到了槍聲。謝滋群看出了李老漢的為難,沒有勉強他,但也沒有放棄這個重要的人證。他開始時不時地往李老漢家跑,給他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李老漢終於被謝滋群的誠懇態度感動,答應講出實情。
經李老漢所言,事發當天,他碰巧上山砍柴,就這樣他意外目睹了整個槍戰的過程。碰巧的是這個李老漢還認得其中的一個歹徒,並指出他是當地山上的土匪。透過其他方面的調查,謝滋群判定李老漢提供的情報屬實,確定了實施襲擊的兇手正是勞山附近的土匪。
不過,土匪為什麼要襲擊周恩來的車隊呢?他們又是怎麼知道車隊的行駛路線的呢?畢竟,從襲擊的方式和敵人的攻擊物件來看,這的確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刺殺案件,而並非單純地攔路打劫。
所以,謝滋群沒有因為獲知了一點線索就貿然行事,而是繼續徹查真相。他一邊不動聲色地在紅軍內部做摸排,一邊派偵查員臥底到土匪的內部。這名偵查員裝作被打散的土匪,混進了土匪窩,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成功取得了對方的信任。最終,獲知了事情的內幕。
原來這群土匪在延安的南門安插了一名“坐探”,這個土匪探子每天隱蔽在鳳凰山腳下的停車場附近,打聽各路資訊,觀察車輛來往情況。一天,這名探子打聽到我黨即將派人與蔣介石在南京進行談判,又看到三輛大卡車停在停車場,就將這些訊息都彙報給了土匪頭子李青伍。
由於此時我黨正在對土匪進行清剿活動,為了瓦解地方惡勢力,此前對這群打家劫舍的土匪也曾收編整改過。不過,這群人馬後又被當地國民黨特務滲透,反叛回去重新做了土匪。野心勃勃的土匪頭子李青伍,得知我軍高官有出行的計劃,便覺得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甚至想要以此機會向國民黨邀功受祿。
為了防止其他土匪臨時縮逃,李青伍並沒有告知他們這次“打劫”的真實目的,而是欺瞞說只是劫取幾輛貨車。但補槍誤以為是周恩來的陳友才卻將他的真實目的展露無遺。
真相大白之後,謝滋群向組織請示,希望將這群土匪進行清剿,以告慰烈士英靈,同時震懾南京。中央對於謝滋群的意見十分重視,最終派出了精兵悍將,清剿勞山一帶的土匪。最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股匪徒便被一掃而空!
至此,在勞山一帶為非作歹的土匪勢力不復存在,我軍戰士也終得報仇雪恨,附近群眾也都拍手稱快。
此後,周總理總是隨身攜帶著一張照片,照片的背後寫著:“勞山遇險,僅餘四人。”可見周總理一生都在懷念曾為革命做出犧牲的戰友。
回望歷史,倘若不是陳友才等人的犧牲,國內形勢很難說會不會重入內戰的歧途。所以,那些長眠於勞山那片山坳裡的官兵,也是我們的革命英雄,值得我們懷念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