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題釋義:
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具有神經毒性,經常用於實驗動物帕金森疾病模型的構建。MPTP在全身給藥後,因其高度親脂性而迅速穿過血腦屏障,一旦進入大腦,原毒素MPTP透過非多巴胺能細胞內的單胺氧化酶B(MAO-B)代謝成1-甲基-4-苯基-2,3-二氫吡啶鎓,然後迅速催化生成活性毒性化合物1-甲基-4-苯基吡啶離子(MPP+)。它一旦進入多巴胺能神經元,便可被分離到突觸體囊泡中或被濃縮線上粒體內,抑制線粒體複合物Ⅰ並耗盡神經元ATP的儲存,從而導致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
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催化酪氨酸生成左旋多巴,是介導多巴胺生物合成的關鍵限速步驟。因此,運動評價和TH的表達及活性檢測是帕金森病的重要指標,能較好地反映帕金森的疾病發展程序。
背景: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誘導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是較為廣泛使用的帕金森病動物模型之一,可以部分反映帕金森病的發病過程和病理特徵。
目的:利用MPTP誘導建立小鼠亞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觀察兩種動物模型在行為學、組織病理學及相關蛋白水平變化上的異同及其與疾病臨床症狀的差異性。
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隨機分為4組:亞急性模型組小鼠腹腔注射MPTP,25 mg/kg,1次/d,連續注射7 d誘導亞急性模型;對照1組腹腔注射生理鹽水;慢性模型組小鼠皮下注射MPTP(25 mg/kg)並腹腔注射丙磺舒(Probenecid,250 mg/kg),每間隔3.5 d注射1次,共10次誘導慢性模型;對照2組腹腔注射Probenecid溶劑。透過疲勞轉棒實驗與爬杆實驗測試小鼠行為變化;利用免疫熒光染色檢測腦黑質區酪氨酸羥化酶陽性細胞分佈;採用免疫印跡法檢測腦組織中酪氨酸羥化酶蛋白表達水平。研究所涉及的動物實驗獲得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AAALAC認證機構動物實驗動物使用與管理委員會(IACUC)批准[IACUC2020137]。
結果與結論:①在亞急性小鼠模型中,疲勞轉棒實驗結果顯示小鼠在加速轉動的轉棒上停留時間較對照1組顯著降低(P < 0.05);在爬杆實驗中,小鼠從杆頂部運動到底部的時間較對照1組顯著增加(P < 0.05),但黑質區的酪氨酸羥化酶的陽性細胞數及酪氨酸羥化酶蛋白表達與對照1組相比無顯著差異;②在慢性模型小鼠中,疲勞轉棒的停留及爬杆實驗總時間與對照2組相比均無顯著差異,但黑質區酪氨酸羥化酶陽性細胞數量及酪氨酸羥化酶蛋白表達水平顯著低於對照2組(P < 0.05);③結果說明,MPTP誘導的亞急性和慢性帕金森小鼠模型由於造模方式的差異,分別在運動損傷和病理改變中表現出與人帕金森病部分相似的表型,提示在利用上述兩種模型開展相關研究中,需根據實驗目的選擇適當的動物模型開展。
https://orcid.org/0000-0003-2976-5595 (趙宇紅)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組織構建;骨細胞;軟骨細胞;細胞培養;成纖維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骨質疏鬆;組織工程
關鍵詞: 帕金森病, MPTP, 亞急性模型, 慢性模型, 酪氨酸羥化酶
引用文字:陳世堅, 李 舸, 張 鈺, 關雅倫, 李雪嬌, 劉書華, 李永超, 李韻峰, 高金風, 魏小月, 趙宇紅. MPTP誘導帕金森病小鼠亞急性與慢性模型的比較及評價[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2, 26(8): 1303-1308.
閱讀更多請登入《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