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倉院是位於日本奈良東大寺一角的一座普通木倉,其實它可是日本皇室的“金庫”。同時也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從公元8世紀留存至今的木結構建築。整個東大寺建築群在一千多年間遭遇各種戰亂火災,大部分建築已經化成渣渣無數次了,但正倉院奇蹟般地倖存下來。
正倉院原本是一個泛稱。在日本的飛鳥時代,官廳、寺院都設有這種專門的倉庫,用來儲藏財物和什器。而如今,只有東大寺還剩下這座唯一的遺存,“正倉院”也成了一個專有名詞。
正倉院
正倉院如今是日本最隱秘、最珍貴的博物館。正倉院的寶物更是秘不示人,除非天皇敕令,寶庫才會開啟。據記載,自正倉院落成至明治期間的1000多年間,只進行過12次清點曝晾。
正倉院被稱為“唐代文物的地上寶庫”,它的收藏,全是從唐代儲存至今、流傳有序、品相完好的珍貴文物。
漆金薄繪盤
漆金薄繪盤細節
這是一件蓮花造型的焚香臺,有兩部分構成。外邊是四層彩繪蓮花座,每片蓮花瓣上彩繪花鳥、迦陵頻迦、鴛鴦、獅子等紋樣,展示了唐代人眼中的妙音鳥靈動的形象。裡邊還有一個承盤。清池生蓮花,優雅芬芳,象徵著聖潔,讓人神往。使用時把香粉倒在模具中,迅速扣在這個漆金薄繪盤中,然後點燃供佛。
白琉璃高杯
752年日本東大寺舉行佛法大會時的供奉之物,一直被作為佛教聖物流傳,明治時期收入正倉院保管。
羊木臈纈屏風
有日本學者認為,這扇屏風製作年代應在天平勝寶三年(751)十月至天平勝寶八歲(756)六月之間,距今已有近一千三百年的歷史了。這扇屏風的精彩處在於其描繪主體乃所謂“大角羊”,表現了日本與波斯之間的文化交流。
“醉胡王”伎樂面具
這是法隆寺傳來的伎樂面具,它誇張地表現出西亞人的樣貌:高鼻樑,厚嘴唇,醉酒後滿臉通紅,睜大眼睛,表情威嚴。人面下巴的鬍鬚被植入動物的毛髮,兩耳被冠帽遮住,帽子正面有虎皮裝飾,高大挺立,由此可見西域的古代服飾至當時仍在流傳。
“迦樓羅” 伎樂面具
52)四月九日,日本舉國慶祝東大寺大佛開眼,面具曾在當日供養大法會上表演使用。
光明皇后手跡,末尾署名“藤三娘”
聖武天皇的妻子光明皇后,不光在生活上使用唐朝的器物,還擅長揮舞毛筆,寫得一手好書法,在她寫的書法作品末尾,她還署上了自己的中國名字“藤三娘”。
唐代五絃琵琶
這是一把在隋唐時盛行不衰的五絃琵琶。經過千年流轉,現如今唯一存世的五絃琵琶。相傳,這把琵琶是當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共同贈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禮物。華美的紫檀木琴身,飾有精密的螺鈿花紋,琴腹用嵌出一騎駝人撫彈琵琶的畫面。
螺鈿紫檀阮咸
螺鈿紫檀阮咸
這件螺鈿紫檀阮咸堪稱稀世遺珍,四弦十四柱是它的最大特色。整個琴體是用紫檀木製作的,還用螺鈿、玳瑁、琥珀等物作為鑲嵌。在它的背面,是用螺鈿鑲嵌製作出的一對飛翔的鸚鵡,鸚鵡口中還銜著長長的彩色珠鏈。
紫檀木畫槽琵琶
紫檀木畫槽琵琶
奈良時期 8世紀,琴腹採用華麗的木畫技法,在彈撥的部分貼上皮革,用極富色彩的繪畫手法表現騎馬狩獵的人物和山中酒宴的情景。琵琶背面鑲有象牙、黃楊木、錫等。
金銀平文琴
金銀平文琴區域性
金銀平文琴區域性
金銀平文琴是日本嵯峨天皇弘仁八年(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十二年)五月被收入正倉院寶庫中的。琴底下用楷書刻有四行琴銘:“琴之在音,盪滌邪心。雖有正性,其感亦深。存雅卻鄭,浮侈是禁。條暢和正,樂而不淫。"
銀平脫菱花鏡匣
銀平脫菱花鏡匣
鏡匣式如八出花,蓋面圖案也以八出朵花為組合紋樣的基本元素,自小而大以及大小相間向外層層伸展,每個花瓣裡又都細細密密旋出花葉,是寶妝花瓣合成的寶相團花。緣邊一週團花的花心各一隻鳳凰,鳳尾高舉,成一柔美的彎弧,輕翹右足,回首顧盼,銜住張開的翅膀尖。
紅牙撥縷拔
拔縷是一種失傳的唐代牙雕工藝。物件牙表面染上紅色、綠色進行雕鏤,陰刻的線面部分露出原有的象牙底色,在紋樣表面再染上其他色彩。
平螺鈿花鳥背八角鏡
花心鑲嵌著紅色的琥珀,花紋的間隙鑲嵌著黑色的樹脂狀物質,藍色的青金石、白色和淡藍色的土耳其石的碎片。根據文獻和考古發現,這些珠光寶氣之鏡應當是掛在牆上的裝飾物。
銀燻爐
銀燻爐
銀燻爐是給衣服薰香的工具。鏤空雕刻花草,銀球自中間開啟,內部是鐵質香爐和三重銀輪,用來保持火盆始終處於水平位置。
槃龍背八角鏡
槃龍背八角鏡被認定為唐傳原品。經測定,該器以白銅製成,含銅70%、錫24%、鉛5%左右,其成分與唐的鏡子完全一致,斷為由唐代船隻帶來的舶來品。
海磯鏡
在聖德太子的忌日2月28日(天平8年,736),被光明皇后供奉到法隆寺“丈六”佛(該佛是與太子相同佛信仰的金堂釋迦摩尼三尊像)的明鏡。鏡子的背面四面環山,周圍都是波浪圖案,雖然被稱為“海磯鏡”,但由於可以看到仙人的姿態,同時還能看到鴛鴦,所以可以認為其描繪的是河與湖之間的神仙傳說故事。
金銀花盤
金銀花盤
正倉院金銀花盤鏨文“宇字號二尺盤一面重一百五兩四錢半”,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本土製作,直至1958年春 , 在陝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了 1件銀碗 , 上面鏨有 “宣徽酒坊宇字號” 字樣。由此可見 , 正倉院銀盤和耀縣銀碗這兩件器物 , 都應該是中國唐代官營手工業作坊 “宣徽院” 生產的產品。
紫檀金鈿柄香爐
紫檀金鈿柄香爐區域性
紫檀金鈿柄香爐區域性
這一件手執式香爐裝飾十分華麗,環爐有描金花紋,鑲有彩色水晶。紫檀長柄,有黑黃絲條纏繞。爐身和長柄銜接的地方有金蓮瓣和蹲獅的裝飾。長柄末端另有蹲獅銜環的小型雕塑。這一件是在現存的長柄香爐中,儲存最完好的一件。也是正倉院所藏的香爐中唯一的紫檀柄。
漆胡瓶
於《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為聖武天皇喜愛的水瓶,是胡瓶的經典款式,起源於薩桑朝波斯。蓋子的形狀像鳥的腦袋,和把手之間以銀鏈相連,黑漆的表面嵌上銀薄板的裝飾,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在花草繁密的原野上,鹿奔跑與鳥舞蹈的歡樂場面。
竜首水瓶
銅鍍金銀的華麗水瓶,使用了來自西亞的器形,雕刻有來自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翼馬,壺嘴處的龍形等,這些都是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各地的造型表現形式。作為法隆寺捐獻寶物的代表作,這件水瓶是古代金工藝術的傑作,將古代宏偉的國際交流歷史流傳至今。
紫檀木畫挾軾
高33.5釐米,長111.5釐米,寬13.6釐米。以長條形柿木為幾面(天板),上貼紫檀薄板,兩端貼楠木板。兩端各有二足,中段細窄處套以三層象牙圈。足下基座以及四周鑲金嵌銀,描繪花葉、卷草、蝴蝶,做工細緻考究,並附有一條與尺寸相合的白羅褥,是聖武天皇生前喜愛之物。《國家珍寶帳》中錄有“紫檀木畫挾軾一枚”,其下注“著白羅褥”,便指此件。另外中倉也藏有一件“漆挾軾”,形制與之相似,唯無華麗之飾。
赤漆欟木胡床
此胡床靠背高48.5釐米,椅座高42釐米,寬78.4釐米,深70釐米。表面朱漆塗飾,四足及轉角、端頭處有銅質箔板包角,兩側扶手在前後腿之上各立短柱,柱首寶珠狀如勾闌望柱。搭腦平直,兩端出頭。面屜寬而深,為藤材編成,人坐其上,廣可容膝,類似後世所稱禪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