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其中印刷術起源於唐代,解決了單人手抄產生的錯字和繁瑣問題,使得文字書籍得到廣泛的傳播,極大的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印刷術剛開始採用的是雕版印刷,到宋仁宗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才使得雕版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過,活字印刷術剛開始時,並沒有得到推廣,南宋時期中國都還有三大雕版印刷中心,而福建建陽就是其中之一,建陽的雕版印刷又被稱為建本。在一期鑑寶節目上,一位來自建陽一中的教師吳剛就帶了一塊疑似建本的東西來鑑寶。其中會有怎麼樣的故事呢?下面就由小編為您娓娓道來。
在八年前,吳剛帶領學生研究一個課題:建陽建本的保護。自從建本退出歷史舞臺後,傳世的建本極少,吳剛本人也沒有見過,就跑到廢品站去問收破爛的人是否有建本,萬萬沒想到,吳剛在走訪多家廢品站後,終於有一個收破爛的表示有一塊建本,還拿給吳剛看。這是一個黑漆的木板,由於有損壞的原因,上面還凸刻有八百多個字,吳剛也不知道是印刷的什麼書籍,就覺得應該是一個建本。於是,吳剛花了600元,將它買下。
正好時間過去那麼久,鑑寶節目來到建陽海選,吳剛就帶著這個疑似建本來鑑寶,希望專家能夠揭開這塊建本的真偽,以及上面凸刻的資訊。
這個建本損壞嚴重,大標題上只能看到一個“盂”字,從底下正文的八百多字來看,應該是“佛說盂蘭盆經”。建本里面的字型是標準的宋體字,字型中還有顏真卿的味道。從建本損壞處的裂口來看,所用的木質應該是老楠木。所以,專家看了一下這塊黑漆的木板,就表示這應該就是南宋時期的一塊建本。
然後,專家建議吳剛最好把這個建本捐到博物館中,因為它損壞嚴重,本身也沒有多少收藏的經濟價值,而它確實建陽印刷業輝煌的見證,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所以專家才會有這樣的建議。吳剛也非常爽快的表示,鑑定完後,他就打算捐給博物館。
由此可見,很多古物不一定是具有民間收藏的價值,但是它可能具有歷史研究的價值,放到博物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