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平遙古城外西北面差不多10多公里的鎮國寺,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分前後兩個院落,前院建山門天王殿和左右鐘鼓二樓,正中為萬佛殿,後院東為觀音殿,西為地藏殿,各為五間,中建三佛殿。
鎮國寺的價值僅次於南禪、佛光這兩座唐朝的木結構建築,並稱為我國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三大瑰寶”。
那麼“三大瑰寶”的依據何來?其實古建築的價值排名判定一般有這些依據:從建築學的角度,古建築也習慣按建造時間來排列,越早的建築遺存越珍貴,規模越大的建築遺存更是同時期的明珠。
比如佛光寺東大殿被稱為第一國寶,就是因為是唐代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的大木結構建築。如果從美術專業的角度出發,只關注與建築物同時期的彩塑和壁畫,也有時代的特徵,越早越稀有,後代重灌影響越少越金貴。
那麼從這兩個角度再來看鎮國寺:首先,鎮國寺中的萬佛殿是五代遺構,放眼全中國萬佛殿也是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可以排上前五的,另外其天王殿是元代建築,三佛殿是明代建築,一寺三朝建築並存也是很有看頭。
其次,一般認為山西只有60多尊唐代彩塑,11尊五代彩塑,都是應該進博物館的古董級文物,如果用彩塑的組群數量概念“堂”來數數這些五代前的彩塑,只遺存有4堂多,佛光寺1堂(35尊唐代彩塑),南禪寺1堂(17尊唐代彩塑),青蓮寺1堂(6尊唐代彩塑),而五代彩塑僅有一堂(11尊),就是鎮國寺萬佛殿的一堂。
可見鎮國寺從大木結構和彩塑兩個角度來看都是彌足珍貴,而前面提到的集大木結構和彩塑於一體的全國只有佛光寺、南禪寺和鎮國寺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