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代詩人鄭燮曾在詩中這樣寫道。
鄭燮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愛極了竹,在詩歌和繪畫中都大量使用竹的意象,既是自況,也是寓情。
鄭燮畫的竹
圖片來源:metmuseum
對身邊草木有深厚感情的,還有當代作家汪曾祺。
他的散文集《慢煮生活》,頭兩章的標題連起來便是「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
他的文字之所以那麼打動人心,便是因為他文中滿溢的煙火氣息,他對生活本身的熱愛和體察。
身邊的草木飯食,是我們習以為常、很容易忽略的事物,都能被汪曾祺描摹出新的色彩,體悟出新的哲思。
汪曾祺書畫
圖片來源:新華網
汪曾祺不僅自己熱愛生活,還曾為另一位生活愛好者的攝影集《衚衕之沒》寫過序,這篇序言後來被收錄進中學語文教材,題為《衚衕文化》。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衚衕。大街、衚衕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衚衕,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雖然是一個時代和一種文化的沒落鉤沉,卻也蘊含著北京胡同文化和北京人的獨特精神。
而這位生活愛好者——美術設計師、攝影家沈繼光先生,拍衚衕時不挑老屋、會館、商肆這些常規的,專拍「古城殘片」——磨盤、水井、井臺等等。
他拍衚衕,只因為他覺得這些事物的歷史超過了城市本身,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一代代人在這裡生活過的印記。
他也不僅拍衚衕,他還拍農村裡的老物件,還拍自己閒暇時攢下的草葉殘片、斷梗、落花、棄根等等,攢著攢著就有了一系列收藏。
拍著拍著,就拍出了「2019年度最美的書」——《草葉手帖》。
這本書收錄了142幅草葉攝影作品,也收集了142個「從新綠到化石的生命故事」。
這本書原名為《借草——逃往詩意的棲居地》,出版時改名為《草葉手貼》。
沈繼光在口述這本書的緣起時說:
你有豐富的心靈,你有充分的感覺的衝動,那麼身邊的所有的一切,不管什麼媒介,什麼材料,什麼素材,你都可以借來表達你內心的一種感受,只要你心中你有想說的話,內心裡有一種噴湧的衝動要去表達你對世界的愛,對人類的愛,你的一種各種各樣的內心激發的那種本能的情感,你都可以找來,不管是衰草也好,敗葉也好,硬梗也好,蔬菜當中的一個什麼果實也好,都可以表現。
拾撿好看的樹葉,製作成標本充當書籤或裝飾品,這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
但花費心思製作成藝術作品,卻少有人會。
沈繼光收集這些草葉並將其擺弄成作品,前後長達12年(1993-2005年),跟堅持用同一批演員、從主角6歲拍攝到18歲的電影《少年時代》有著同樣長的週期。
是玫瑰花還是太陽?
又是玫瑰花又是太陽。
你自己就是一個太陽,熱烈。
只要你這樣想,
這樣認定,
並且這樣做下去。
圖文來源:《草葉手帖》
在漫長的時光中, 那些生活中原本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透過標本和攝影兩種藝術形式的兩重定格,被彰顯出來,在記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譬如《貧民的陶罐》,沈繼光創作時,只是用了凋謝掉落在桌上的蓮花瓣製成,只做成一些平平無奇的瓶瓶罐罐。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蓮花瓣
貧民的陶罐
圖文來源:《草葉手帖》
並不然。
其實,沈繼光就是想要這種生活化的氣息,在他看來,凋謝了的花瓣有種鐵鏽的感覺,與貧民的陶罐無比貼合,而且「把原來不沾邊的事情融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誰都見過這種草。
弄成一個圈,
成了誰都玩過的兒戲《丟手絹 》
還記得那邊跳邊唱的歌嗎?
圖文來源:《草葉手帖》
又比如上面的這幅《丟手絹》,用野地裡再常見不過的酢漿草,設計成傳統兒童遊戲丟手絹的畫面。
酢漿草的嫩葉與初生的兒童是如此神似,看著這生動活潑的畫面,腦海裡是否迴響起了這首兒歌的旋律?是否會想到曾經一起玩丟手絹遊戲的小夥伴們,如今又在何方?
透過這些聯想、擺弄、融合的過程,沈繼光獲得了「一種想象的幸福,一種創造的幸福」。
藉由沈繼光的靈感,草木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生機。
由於創造獲得了成就感,因而繼續低頭找尋更多可供創造的素材;
由於這種找尋,慢慢找到了自己,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了真正的自己。
開在你的路上。
圖文來源:《草葉手帖》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
但這種審視未必一定是痛苦深沉的,也可以滲透在生活中,時不時回首望望來時的路,撿拾自己的初心和過往。
幸福可以很簡單,它或許藏在那些不言不語卻自有其生命力的草木和物件中,或許藏在人與人之間不刻意卻觸動心靈的善意中,或許就藏在你我心底的某個角落中。
不過,這似乎還不是《草葉手帖》所表達的全部。
尋找。
下面透明閃亮的瓣,
就是從它自己的小圓盤上掉的。
任何事物來來去去,
都有自己的時間,
不必刻意尋找。
圖文來源:《草葉手帖》
國人自屈原處繼承了香草美人傳統,往往以草木比喻自身,生性高潔,不求攀折。
唐朝開元名相張九齡便有詩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開頭提到的鄭板橋,也在此傳統之中。
《草葉手帖》亦然。
揮手告別。
你走不出我的心裡。
圖片來源:《草葉手帖》
一枝一葉總關情。
開啟《草葉手帖》,人類深邃的情感,想必你能從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