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孩子成長過程,是父母的育兒過程,也是父母和孩子的博弈過程。
父母就好比是壓著彈簧的人,而孩子就好比是“彈簧”,有的時候父母用力過猛,孩子逆反心理會很強大,有的時候父母一再退讓,孩子就越挫越勇,把父母拿捏的死死的。
只有找到了那個平衡點,父母和孩子之間才能相安無事。
“不給我看電視,我就曬死自己”
這兩天刷到了一個帖子,帖子的內容是,湖南的一個小女孩,大約3歲左右的樣子,站在大太陽下,一臉的不高興。
原來爸爸不允許她繼續看電視了,她接下來就做出了這個行為:跑到太陽下曬著。
這明顯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爸爸問她:“是不是不給你看電視,你就曬死自己?”
小女孩堅定地點頭。
一個3歲左右的小女孩,已經瞭解了父母的弱點在哪裡,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寶寶,那麼寶寶就來拿自己的“生命安全”來威脅父母。
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雖然很好笑,但是也值得父母去思索。
現在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好笑,拿“曬死自己”作為籌碼,來實現目標,試圖讓父母妥協。
將來,她就會真的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威脅父母,讓父母妥協,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面對孩子的無理哭鬧,父母不能妥協
昨天帶寶寶去超市的時候,遇到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想要的東西很多,媽媽說不能要,他躺在地上就開始打滾。
最後無奈之下,媽媽還是滿足了兒子的願望。
離開超市的時候,聽到這個媽媽訓斥寶寶:“以後不要再這樣了,如果下次還這樣,就再也不會帶你來超市了!”
小男孩完全不理會,拿著新買的玩具,樂在其中。
媽媽的教育顯然已經晚了。
我非常理解這個媽媽,因為怕打擾別人,怕被人看笑話,怕聽到別人說:“這孩子真淘氣”,所以當兒子哭鬧、打滾的時候,她選擇妥協。
這種情況顯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可能已經發生過數十次。
相信每次離開商場、超市之後,媽媽也會教育兒子,可是結果呢?
根本就沒有效果。
因為小男孩內心十分清楚,只要他哭鬧,只要當著別人打滾,媽媽就會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這是男孩屢教不改的根源所在。
如果媽媽有一次當眾黑臉,跟兒子比耐力,你哭你的,我在一邊看著,但是就不會因為你哭就滿足你,下一次孩子在耍脾氣之前就會想到上一次的情形,行為上就會收斂很多。
經過幾次之後,這個壞習慣一定可以改正,因為他們會清楚一個事實:用這種方法來威脅父母,根本不管用。
面對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妥協,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提出要求,可以跟媽媽溝通,如果合理,媽媽會滿足你,但是媽媽要告訴你,一旦你哭了,媽媽一定不會滿足你。”
引導孩子用溝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哭鬧的方法
關於購買的慾望,我家寶寶控制的還算可以。
之前他們經常告訴我說:不要帶寶寶去超市,一旦她去習慣了,每天都要吵著去,而且看見什麼就要什麼。
我並不相信這種說法,我反而覺得不要刻意去限制什麼,前提是要給寶寶定規則,一旦寶寶打破了這個規則,就要實施相應的懲罰。
我給寶寶定的規則是:“可以去超市,沒有問題,但是每次只能買一個,包括零食和玩具。”
因為從一開始就立了這個規則,她到目前2歲半多了,一直遵守這個規則。
有的時候看著她在超市裡糾結,拿著玩具和想要的吃的,也想說“那就都要了吧”,但是又怕打破這個規則,所以只能忍著笑,看她選擇。
給寶寶提前設定好規則,告訴寶寶:“不要試圖用哭鬧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媽媽不吃你這一套,好好溝通,說出你的想法,這樣你還可能實現願望。”
這個真的管用,千萬不要小看了小傢伙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當家長嚴格遵守原則的時候,寶寶也會遵守規則,而引導孩子用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說,有一天他想要打破規則,想要多買一件,那就要讓他說出理由,如果理由足夠有說服力,當然可以滿足他。
這個過程,還能提升寶寶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了孩子的情商,家長不妨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