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拿到12代處理器的時間很短,折騰的時間也非常有限。另外,所有的測試進行時平臺BIOS也非正式版本(甚至可能有些軟體可能都還沒更新對新平臺的支援),而且非極限/專業玩家測試,下文所有測試資料僅供參考。
今年3月,Intel釋出11代酷睿,並宣稱IPC相比上一代提升19%。2個季度之後的10月底,Intel全新的12代酷睿正式公佈,巧合的是,官方同樣宣稱IPC相比上一代提升19%。這也讓我不得不感慨,原來刀法最好的並不是黃教主。
12 代酷睿處理器採用了全新混合架構 Alder Lake ,效能核(P核)+ 能效核(E核),前者用於支援單一執行緒或輕執行緒工作負載(遊戲、生產力應用),而後者則用於多執行緒應用(多工處理)。同時,祖傳的14nm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迎來了全新的Intel 7(10nm)的工藝。另外,Intel還對我們熟悉的TDP進行了更名,新名字叫PBP(處理器基準功耗),另外還新增了個MTP(最大加速功耗),這也是Intel首次主動公佈睿頻狀態下處理器功耗。
直接進入主題
i9-12900K,16 核(8 顆效能核與 8 顆能效核) 24 執行緒設計,擁有 30MB 三級快取和 14MB 二級快取。在英特爾 Turbo Boost Max 3.0 加持下,最大頻率可以達到 5.2Ghz,效能核基礎頻率為 3.2GHz,最大睿頻達到 5.1GHz,能效核基礎頻率 2.4GHz,最大睿頻達到 3.9GHz,搭載英特爾 UHD 770 顯示卡。PBP功耗為125W,而MTP功耗則為241W;
在CPU外型與介面方面也做了改變,由原來的方方正正的外觀,變成了現在的長方形,封裝介面也變為LGA1700(下圖為12代U與11代U對比)。
測試平臺介紹
既是測試平臺,同時也算是裝機配置推薦
主機板:微星Z690 CARBON WIFI主機板
標準ATX板型,為了更好發揮12代酷睿處理器效能,微星Z690 CARBON WIFI主機板採用了20(18相CPU供電+1相核顯供電+1相SA供電)相數字供電的豪華設計,且均為75A的DrMOS。同時,支援PCIE5、配備5個M.2高速固態介面(其中4個支援pcie4.0)、4條DDR5記憶體卡槽設計,最大支援128G容量,記憶體超頻最高支援6666MHz
作為微星MPG系列中的旗艦,Z690 CARBON WIFI主機板表面(MOS管、M.2固態、南橋晶片位)有大面積的金屬散熱裝甲覆蓋,再加上通體黑色的設計,讓主機板看上去擁有非常不錯的質感。預裝好的一體擋板,出現在Z690主機板上,似乎也挺理所當然的。
顯示卡:影馳旗艦系列的RTX 3080Ti HOF EXTREME顯示卡
不論顏值還是效能,這片顯示卡也足以匹配12代酷睿i9平臺。珍珠白的配色搭配12層純白PCB板讓它依然是白色電腦配件中最靚的那個仔。配置方面,3080Ti HOF 採用的是GA102-225核心,擁有10240個流處理器,1365MHz的基礎頻率,1785MHz的加速頻率,搭載了12G的GDDR6X 視訊記憶體,與3090相同的384-Bit視訊記憶體位寬。實際效能方面,也能無限接近3090顯示卡。
記憶體方面, 選擇是影馳GAMER DDR5-4800MHz記憶體(無燈版本)
在外觀設計上,採用了積木設計語言,記憶體兩側的外殼由藍+紅色的俄羅斯方塊組成,同時,記憶體頂部預留了積木孔位,可玩性非常高。容量方面,選擇是16GB*2的組合,頻率方面則是4800MHz
硬碟:HOF Pro 20 2TB-PCIe M.2
2T的容量應該足夠裝下不少遊戲大作,同時對pcie4.0的支援也能在今天的平臺上有著更好的發揮。微星Z690暗黑主機板第一M.2通道底部也有導熱墊設計,但是如果選擇自帶馬甲的固態,建議先將底部導熱膠墊卸下。
機箱:影馳超新星機箱(白色)
規格上這是一款中塔機箱,但採用的是寬體設計,機箱寬(或者叫深度)高達220mm,機箱內部空間非常充沛,對於玩家裝機非常友好。機箱最大可支援E-ATX主機板安裝,併兼容其他板型。另外,機箱最大可支援7把散熱風扇安裝,頂部和前板均可以支援360/240水冷安裝。而風冷散熱限為172mm,顯示卡限長則為378mm,可以很好的相容目前在售所有主流顯示卡。
機箱整體結構穩定,採用了0.7mm厚的SPCC鋼材+全新ABS塑膠+鋼化玻璃三種材質,全景鋼化玻璃側透設計可以直接呈現機箱內部配件狀況,並奉行簡潔工業風,左側鋼化玻璃面板採用的是合頁翻門設計,也方便使用者便捷拆裝配件。
充沛的內部空間不僅能支援RTX30系長顯示卡,機箱本身7槽pcie卡槽位置支援整體直接橫插,可以方便使用者在搭配顯示卡延長線的情況下直接實現顯示卡豎裝。
電源:安鈦克HCG1000 金牌全模組電源
很顯然,12代酷睿依然是功耗大戶,12900K處理器超頻的情況下功耗跑到400W也不是啥難事,不過日常使用基本300W以下。而顯示卡方面350W+也算是常態,在加上其他配件的功耗,選配一顆1000W的電源也就理所當然。
目前國內電源市場真正走高階線路的其實並不多,也不一一點名,反正安鈦克旗下HCG系列金牌全模電源還是值得信賴的,畢竟也是擁有35週年歷史做背書。而且HCG系列本身就屬於其旗下高階系列電源,不僅妥妥的80plus金牌認證,實際轉化已經接近白金牌電源。此外,全日系豪華電容配置,供電穩定,輸出有保障。10年免費換新的售後政策也讓人用得安心,不管追求高效能還是純粹愛折騰,這顆電源都值得推薦。
散熱器:微星MPG CORELIQUID K360
寒霜K360採用第七代Asetek水泵設計,堪稱業界頂級的散熱方案,不少品牌的高階水冷產品都是用的Asetek水泵。K360冷頭內建一顆6cm的微星TORX 3.0風扇,能為主機板的供電模組散熱,降低VRM溫度。大面積純銅散熱底座,出廠預裝好了散熱矽脂,12代平臺需要的1700扣具也直接安排上了,非常貼心。
此外,這款水冷散熱還有個非常好玩的設計,便是冷頭頂部有一塊2.4英寸可定製化LCD屏。可顯示平臺執行引數,同時還支援個性化DIY影象創作。
效能測試
CPU-Z 1.98
默頻狀態,12900K單核得分827.8,多核得分11357.4
OC 5.2G 狀態,12900K單核得分849.5,多核得分11867.6(超頻僅針對P核,E核全預設)
而從媒體測試資料可知,上一代11900K單核得分708,多核得分6862
單烤FPU測試
默頻狀態,關閉AVX選項,單烤FPU,27min,12900K處理器溫度84°左右,功耗則在240W左右
主機板智慧超頻狀態,單烤FPU,12900K功耗300W+,並迅速撞牆
關閉AVX選項,再次單烤FPU,12900K功耗也維持在270W+
P核OC 5.2G狀態,單烤FPU測試,12900K功耗直接拉到330W+
CineBench R23
12900K處理器在CineBench R23測試中,單核得分1954pts,多核得分25418pts
而從我本人之前11900K在R23測試中,單核得分1650pts,多核得分16548pts
7-zip
在7-zip的測試中,12900K單執行緒評分8417MIPS,多執行緒評分121735MIPS
X264 FHD Benchmark
在X264 FHD Benchmark測試中,12900K的最終成績是92.9FPS
而此前11900K的成績為73.5FPS
3DMARK測試
Time Spy測試專案中,12900K處理器得分為18492
CPU Profile測試專案中,12900K最大執行緒得分為11714
FritzChess Benchmark
國際象棋基準測試,12900K處理器16執行緒下測試成績為40465(同樣16執行緒前提下,優於11900K,24執行緒似乎並不支援,所以權當跑了個寂寞)
魯大師
默頻狀態,未關AVX,整機跑分236W,12900K處理器得分92W
OC5.2G狀態,同樣不關AVX,整機跑分243W,12900K處理器得分提升至98.9W(此前11900K處理器魯大師跑分應該是80多萬)
從上面這些測試,可以明顯感知到對比上一代11900K,12900K不論在單核效能還是多核效能表現方面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但同時,沒了AVX512的12代酷睿,功耗方面同樣較高,這也對散熱有了更高的要求。
記憶體測試
對於D5,目前掌握的知識太少,所以只做簡單測試,開機預設即4800MHz,讀寫速度74368/68394 MB/s,複製速度 67848 MB/s,延時86.8ns。
Pcie4.0固態測試
Pcie 4.0 x4傳輸模式下測試,用AS SSD Benchmark 進行測試,綜合得分8411
CrystalDiskMark 持續讀寫速度測試 CrystalDiskMark 1GiB 持續讀寫速度測試表現上也相當穩定,讀取速度為5008.6MB/s,寫入速度為4239.65MB/s。
遊戲體驗
《古墓麗影·暗影》基準測試
1080P解析度,超高畫質,光追關,遊戲平均幀數183
1080P解析度,高畫質,光追關,遊戲平均幀數215
《戰爭機器5》基準測試
1080P解析度,超高畫質,遊戲平均幀數208.9FPS;
1080P解析度,高畫質,遊戲平均幀數257.5FPS
《看門狗·軍團》基準測試
1080P解析度,極高畫質,光追關,遊戲平均幀數131
《刺客信條·奧德賽》基準測試
1080P解析度,極高畫質,遊戲平均幀數113
幾款3A大作的基準測試,12900K處理器的表現也明顯優於我此前119K加3090顯示卡的組合;
測評小結
1,終於等來14nm的終結,至於到底是叫10nm還是Intel 7,其實並不重要。12900K處理器效能強大顯而易見,搭配微星Z690暗黑主機板也足夠發揮全部效能,但也不得不承認,全新的12代i9對散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追求更高的效能,勢必需要在散熱方面花費更多精力與預算(同時也是對散熱廠的考驗)。當然,非OC使用,自動睿頻最高可達5.2G的情況下,對於遊戲玩家來講也是完全足夠,再加上24執行緒的加持,對生產力玩家來講,就更為友好了!
2,12代i9平臺的良配,3080Ti及以上勢必是最優選擇,而記憶體方面,目前還無法得知600系列平臺上D4記憶體跟D5記憶體具體效能差距,所以暫時也無法下什麼結論。
3,再次鄭重承諾,以上僅為筆者之拙見,整套平臺測試也是基於非正式釋出環境,若描述不當敬請諒解。筆者也會繼續學習,爭取能更好的折騰手上這套最新的Intel 12代平臺。至於win11系統和12代平臺更配的結論,基於目前雙方都是新近釋出事實來講,暫時可能無法真切體驗到1+1>2的效果,但是,或許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