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李子建 編輯丨於也
張靜看著未滿2週歲的女兒晶晶,在心裡默默地計算著時間,她珍惜每一分鐘。晶晶是惡性腦瘤患兒,今年8月入住北京松堂醫院雛菊之家兒童臨終關懷病房後,張靜得知晶晶可能的存活時間,60天。
60天的時間,晶晶的生命週期以天為單位計算。隨著時間一天天逝去,張靜看著女兒,心如刀割。她希望在最後的日子裡,好好陪伴孩子。晶晶的眼睛已經看不到東西了,張靜為女兒讀她喜歡的小豬佩奇、萌雞小隊故事隊。告訴女兒,媽媽買了許多好看的衣服,晶晶穿上一定很漂亮。
張靜希望晶晶能夠記得父母的聲音。她告訴記者,作為父母,等待孩子離世是殘酷的,“更多的是珍惜當下,希望晶晶能夠平靜無痛苦的走完短暫人生。”
雛菊之家是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家庭式兒童臨終關懷病房,接收腫瘤末期的兒童和家庭。發起人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主任醫師周翾,截止到 2021 年的 10 月28 日,雛菊之家已經送走了 102名患兒。
2019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增3萬~4萬名兒童腫瘤患者。周翾告訴記者:“我希望雛菊之家可以為這些家庭提供兒童舒緩治療,讓孩子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由家人陪伴,平靜而有尊嚴的離開。”
疼痛對患兒的折磨,像拿刀子在挖家長的心
疼痛,似乎永無休止的疼痛。晶晶頭部腫脹,嘴咬破了,四肢僵硬、背和腰成反弓型。張靜哭了,她毫無辦法,只能看著晶晶痛苦的模樣,幫不上一點忙。
重症監護室外,醫生告訴張靜,晶晶病情嚴重,孩子反覆高燒,兼有化膿性腦膜炎等併發症,一直在抽搐。所有的抗生素都用過了,不管用。並且腦部的細胞瘤已經擴散,已經到脖子的位置,綜合考慮,建議家長放棄。
放棄女兒的生命,張靜辦不到。晶晶那時已經不能說話了,眼睛閉著,手腳抽搐發抖。張靜看到孩子痛苦的模樣,不停的流淚,她問醫生能不能再想想辦法。醫生的話讓她冷靜下來,晶晶的病已經無法治癒,過度治療,孩子會非常痛苦。
醫生告訴張靜,在醫院重症監護室,你也看不到孩子。帶晶晶出院,還能多陪著孩子幾天。張靜意識到,她可能無法留住女兒的生命了。她與丈夫商量,又與江蘇老家的親人通了電話,把情況一一說明。看著影片裡晶晶疼痛的模樣,長輩們終於達成共識,聽從醫生的建議出院,不要再折磨孩子了。
張靜為晶晶辦理了出院手續,但因防疫原因,無法帶著晶晶回江蘇,兩個人只得在醫院附近找了一個小賓館,住了進去。
在賓館的日子裡,張靜不想接任何電話,她把手機關了,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女兒即將離世。她小心翼翼的與晶晶餵飯,孩子吃了點奶粉就會吐,擦乾淨了,還要慢慢地喂。又放動畫片看,小豬佩奇,萌雞小隊,希望在最後的日子裡讓歡樂陪著孩子。爺爺囑咐張靜,去給孩子買小裙子,好看的衣服、帽子,晶晶喜歡,讓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走。
受病情影響,晶晶幾乎24小時處於疼痛狀態,張靜眼睜睜看著女兒受罪,她卻沒有一點辦法幫助孩子。朋友圈裡,張靜將自己的痛苦說出來,有一個朋友看到了,告訴她,北京有一個雛菊之家兒童臨終關懷病房,向無法治癒的患兒開放。
張靜第一次聽到有地方可以讓無法治癒的患兒平靜無痛苦的離開。張靜聯絡了雛菊之家,將晶晶的情況說明,問清了地址。那時的晶晶已經無法抱了,張靜與丈夫兩個人,四隻手託著孩子,打了一輛計程車,來到雛菊之家,入住兒童臨終關懷病房。
讓孩子平靜走完短暫人生
雛菊之家,對無法治癒的患兒提供臨終關懷。讓患兒平靜無痛哭的走完短暫的人生。向家長提供哀傷輔導,並陪伴他們度過孩子離世的悲傷階段。
這是一個約55平米的一室一廳,生活設施配套齊全,裝飾淡雅,小動物、森林的牆貼讓孩子們喜歡。客廳裡有一套簡單的廚房設施,患兒家長可以為孩子做喜歡吃的食物。臥室裡是一張2米大床,患兒和家長可以睡在一張床上。床對面,70英寸的液晶高畫質電視,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都可以放映。
周翾介紹,雛菊之家被打造成為有醫療護理條件的溫馨場所,希望能夠給入住家庭帶來家的感受。這裡會有醫護人員評估患兒病情,進行合理的止痛治療。病房主管每天會對病房消毒,對患兒做日常護理,不能發生褥瘡等情況,並給患兒補充營養類相關藥品。根據醫囑安排相關用藥,所有的工作圍繞著讓患兒處於舒服平靜的狀態。
患兒入住雛菊之家,家長需在松堂醫院辦理正式入院手續。並由醫生接診、建立病歷,周翾給予診療意見,護士具體執行。雛菊之家的入住相關費用,新陽光•兒童舒緩治療專項基金承擔部分費用,另一部分由家庭自行承擔。
58歲的病房主管曹英在雛菊之家工作三年,看過太多家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孩子疼痛卻無能為力。合理的使用止痛藥,讓孩子不再痛苦,是雛菊之家舒緩治療的重要內容。
晶晶入住雛菊之家後,經使用相關止痛藥品,感覺疼痛有不小的緩解,不再咬嘴唇了,腰、背不再反弓,神情平靜。張靜為晶晶擦拭身體,換上乾淨的衣服,頭髮上別一個小小的花髮卡,拍攝下照片,傳送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輩們看到了,緊皺的眉頭漸漸舒展。
有一段時間,入住雛菊之家的晶晶不再發燒,睡得也好,張靜誤以為孩子的病情好轉了。她想知道孩子是不是還有救,“沒有哪一個媽媽會放棄孩子的生命,哪怕是抱著一絲希望,也會想盡各種辦法救治。”
但是醫生告訴張靜,晶晶的病是惡性腦瘤,已經語言喪失,不能自主進食,現在的平靜,是因為採取了舒緩治療。
接受晶晶的生命即將逝去的現實,留下的時間不多了。張靜決定好好陪著孩子,珍惜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晶晶眼睛看不到東西,張靜與丈夫希望孩子記得爸爸媽媽的聲音。她與丈夫輪流為晶晶讀孩子喜歡的故事書,讀家裡親人給孩子的信。張靜和晶晶說話,告訴她媽媽今天為晶晶戴了一支新發夾,拍出來的照片漂亮極了,家裡人都很喜歡。
隨著時間的推移,晶晶又開始了抽搐,發燒的現象也再次出現。張靜知道,晶晶要走的日子可能馬上就要來了。她害怕孩子走得時候萬一是晚上,她與丈夫睡著了,無法送別。她與丈夫商量,兩個人24小時輪流值班,“希望孩子在走的時候,她能感覺到爸爸媽媽在身邊,陪著她在一起度過那個時刻。”
同樣需要舒緩的還有患兒家屬
如何面對孩子即將離開,是患兒家長必須要過一個心理關。在恰當的時刻,孩子的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病情,甚至是死亡。志願者孫陽告訴記者,一般的情況下,志願者們會在恰當的時機,與家長談及此事,“我們就像家人一樣,陪著家屬度過難關。”
在與孩子討論死亡的時刻,家長們都會選擇較為隱晦的方式。有一個來自廣東的家庭,三歲多的女兒入住雛菊之家。在孩子情況不太好的階段,媽媽對女兒說,寶寶,你就快要去遠方了,那個地方,爸爸媽媽不會陪著你了。孩子會答應著,說知道了。
還有山東一個10歲的男孩子入住雛菊之家,家長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與孩子討論病情。這位媽媽慎重考慮後,決定尋找一個機會與孩子說清楚。那一天晚上孩子的病情不太好,緩過來後,媽媽和孩子說,你這個病,可能無法治好了。
孩子當時就哭了,情緒消沉。但沒想到,第二天,孩子像變了一個人,告訴爸爸媽媽,要照顧好自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孩子每一個人都會叮囑,長輩們都要注意身體健康。
孫陽告訴記者,孩子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與父母一起組隊打遊戲,自己今天想吃什麼了,告訴父母。爸爸媽媽做飯,一家人其樂融融,“聊些家長裡短,就像沒有得病一樣,過著正常的生活。”
快樂的日子,僅僅持續了五天,男孩子離世了。媽媽告訴孫陽,他們在雛菊之家有了一個難忘的記憶,不是病痛的折磨,而是生活中家人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從入住雛菊之家,至患兒離世,志願者們一直會陪伴在家庭成員身邊。他們還負責買菜、做飯,讓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一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即將離世,會出現極大的情緒波動,志願者們會與家長做心理輔導,幫助家長度過難熬的時刻。
有一個5歲的女孩,患神經母細胞瘤,後入住雛菊之家。在即將離世的時刻,父母不知道怎麼面對孩子離開,孫陽一直陪在家長身邊,幫助處理孩子後事等相關事宜。孩子去世的時刻,孫陽與家長一直在一起。這位媽媽後來告訴孫陽,感謝志願者的陪伴,否則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離世。
孫陽告訴記者,志願者為喪親的家長提供哀傷輔導,排解他們的負面情緒,幫助家庭平穩走過哀傷期,“直到這個家庭不再需要志願者提供的陪伴,迴歸正常的生活。”
缺錢、缺人,兒童臨終關懷的難題
周翾是在美國進修期間,接觸到一些醫療機構,為兒童提供舒緩治療服務的。2013年11月,她從美國學成歸國,開始嘗試在國內進行舒緩治療。
最初,周翾在網上開設了雲病房,為回家的患兒提供遠端指導,探索兒童臨終關懷在國內開展的模式。2017年10月31日,由周翾發起,北京首個兒童臨終關懷病房——雛菊之家正式運營。
目前,國內為兒童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民間機構,除了雛菊之家之外,還有湖南長沙的蝴蝶之家。醫院方面,則有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深圳市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福州協和醫院、滄州市人民醫院等等。
以醫院為主體成立的兒童臨終關懷團隊,與民間機構相比,至少在資金、人員等方面有保障。民間機構則時時處於資金、人力成本等壓力之下。比如雛菊之家,由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兒童舒緩治療專項基金支援建立和執行,全部費用來自於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
周翾向記者坦言,自2017年雛菊之家成立,一直承受著資金、人力方面的壓力。每年都會為房租、經費、人員成本等支出煩惱,一些工作人員拿的北京最低工資水平。因條件有限,無償服務,是雛菊之家醫療團隊的醫生、護士們的常態。
資金來源的不可持續,雛菊之家能夠運營多久的問題,讓周翾時時擔憂。她告訴記者,兒童臨終關懷,對於大眾而言是個陌生的領域,僅僅是被國內一小部分人瞭解,更多的人並不知道兒童臨終關懷是什麼。民間的力量畢竟有限,希望在政策方面,相關部門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援。
2019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增3萬~4萬名兒童腫瘤患者,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兒童臨終關懷領域的專業人才。雖然和前些年相比,國內有40多個省份的醫生、護士,參加過舒緩治療的相關培訓,但與患兒數量相比,專業人才仍有缺口。
未來仍然需要更多的舒緩治療方面的專業人才。周翾也一直在探索更適合國內的兒童臨終關懷模式,她認為兒童臨終關懷服務的關鍵在兩方面,醫療手段、心理輔導。比如醫療手段方面,疼痛管理是兒童舒緩治療中關鍵的一部分。
關注兒童舒緩治療領域後,周翾一直在研究如何為兒童科學地使用鎮痛藥,目前周翾已經摸索出一套科學的鎮痛方法,大幅度降低了臨終兒童的痛苦。她期待著將雛菊之家的經驗,向更多的醫護人員傳授。
在周翾看來,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支援,是雛菊之家在未來能夠更好的走下去的關鍵。她告訴記者,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為雛菊之家找到一個更大的場所,接納更多受到病痛折磨的患兒,能夠在生命即將結束,進入倒計時的狀況下不再那麼痛苦。讓早逝的生命,在家人的關愛下都有溫暖的歸途。
雛菊之家所在地松堂,患兒在離世後,家屬會在此處舉行相關悼念儀式
張靜珍惜與晶晶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她為晶晶打扮得漂亮,拍攝下她的模樣,把孩子最美的記憶留下來。她說:“晶晶在雛菊之家度過的每一分鐘都十分寶貴,爸爸媽媽陪她一起走過人生最後階段,這是一家人分別之際,最溫暖的時光。”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張靜、晶晶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