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刷到這麼一條熱搜:#英雄聯盟的英雄名字有多讓人崩潰#
新玩家:她是不是叫“阿狸”?
老玩家:對對對!
新玩家:他是不是叫金克絲?
老玩家:沒錯!
新玩家:哦!我知道了,那他是不是叫布里茨?
老玩家:我們一般都叫他“機器人”。
新玩家:……
新玩家:那這個是叫“艾希”還是“射手”?
老玩家:我們叫她“寒冰”。
新玩家:???
新玩家:那他是叫“內瑟斯”還是“沙漠死神”,或者“死神”?“沙漠”?
老玩家:啊,我們叫他“狗頭”。
新玩家:告辭!
前陣子《英雄聯盟》手遊國服上線,湧進來成噸的新玩家,跟一群老擼狗產生了史詩級碰撞。
為啥有的直接叫名字,有的叫稱號,有的英雄叫外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這些外號都怎麼來的?
本期“通俗解釋”帶你探索《英雄聯盟》外號背後的故事。
通俗解釋:《英雄聯盟》外號
1
圖方便
2009年,英雄聯盟在北美上線時,英雄(角色)直接用英文名,艾希就叫艾希,內瑟斯就叫內瑟斯,蓋倫就叫蓋倫——外國人本來就習慣叫英文名。
等一年以後國服上線,如果還用英文名字,對國內的廣大玩家(尤其小學生們)顯然不太友好,所以策劃者們給每個英雄配了酷炫的稱號,比如什麼“眾星之子-索拉卡”、“迅捷斥候-提莫”,遊戲裡也優先顯示稱號,而不是名字。
結果有的玩家喜歡叫名字,有的玩家喜歡叫稱號,一時間各種叫法都冒了出來。
甚至,你都能透過叫法判斷對方的身份。
比如“德瑪西亞之力-蓋倫”,叫“德瑪”的,多半是小朋友,叫“蓋倫”的,是大多數,也有人管他叫“大寶劍”,多半是足療保健愛好者。
起外號,肯定是不習慣官方給的名字:
“阿斯利塔記得第一時間開大吃傷害。”
“卡西奧佩婭和弗拉基米爾去中路抓你了!”
“赫卡里姆和特朗德爾在草叢裡,我們去反蹲他……啊!等一下,我咬到得豆(舌頭)了……”
為了圖方便,就開始用外號。
我試著給英雄聯盟裡的名字規律分個類:
1)性別+武器或特徵
男的,拿槍,他就叫“男槍”。
女的,拿槍,他就叫“女槍”。
就是這麼嚴謹!
同理,還有男刀、女刀、女拳……是什麼意思,就不用我說了吧?
曙光女神,外號就叫日女,長了蛇尾巴的,那就是蛇女,可以變身成豹子的女人,就是豹女。
2).動物園
長得像個螳螂,那他就叫螳螂,儘管他的名字和稱號裡都沒有螳螂。
如果一個玩家玩螳螂特別菜,別人就管他叫“喜之螂”。
長得像個鱷魚,那他就叫鱷魚,甭管它的名字和稱號是什麼。
同理可得,長了一個狗頭,他就是狗頭,長了一個牛頭,那就是牛頭。
有鳥,又有人,不是鳥人是什麼?
3)身體特徵
盲僧李青,人送外號:瞎子
戲命師:燼,走路一瘸一拐,外號:瘸子
本來覺得有點歧視殘疾人,但後來一想恰恰是說明了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可以在這個遊戲裡當英雄,帶著隊伍走向勝利,簡直太正能量了。
4)對應現實世界的人名
比如聖槍遊俠-奧巴馬,哦不,說錯了,是“盧仙”。
比如德瑪西亞皇子-周杰倫
不過後來因為皇子的原畫改成了一張外國大漢臉,不再像《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皇子,所以叫他“杰倫”的玩家慢慢也少了。
還有長著一張家暴臉的腕豪,感覺分分鐘要過來扇你一巴掌,技能也簡單粗暴,又恰好能剋制遊戲裡的大部分女性角色,於是人送外號:峽谷勁夫。此處可以@蔣勁夫。
更不用提什麼小魚人-袁華。
5)英文縮寫
薇恩就叫VN
伊澤瑞爾就叫EZ。
6)稱號的一部分
如果官方的名字本身特別好記,大家也會直接叫稱號的一部分,無雙劍姬-菲奧娜就叫劍姬,無極劍聖-易就叫劍聖(也有叫易的,但是叫“無極”的比較少)。
有一個英雄的叫“寡婦製造者-伊芙琳”,人物設定是專門獵殺不忠於愛情的男人。
結果玩家為了省事兒,就叫她“寡婦”,本來是讓別人變寡婦,讓她自己成了寡婦。
搞得後來遊戲策劃者為了和諧,直接把這個英雄的稱號改成了“痛苦之擁”,但是玩家們還是習慣叫她“寡婦”。
分類分到後面,我就意識到,有些外號根本沒有任何道理啊。
厄運小姐,拿兩把槍,就叫女槍。
寒冰射手,拿一把弓,為啥不叫女弓?
有個英雄名字叫蔚,一個字,念起來很方便吧?玩家偏不,偏要叫她女拳,兩個字。
用“圖方便”來解釋,根本解釋不通啊。
2
起外號,是玩家們的快樂源泉
所以說白了,還是圖個樂子+玩梗+說順嘴了。
你看王者榮耀裡,全是一些中文名,不是照樣起外號的起得飛起。
魯班7號,叫小滷蛋,小書包
橘右京,叫橘子
宮本武藏,超級兵
還有什麼米萊秋、上官秀兒、走地雞、插秧王、掛件、人民幣戰士……
起外號這件事,早在《英雄聯盟》之前的DOTA遊戲就已經非常流行。
同樣一個英雄,外國人通常用英文縮寫,比如幻影長矛手,外國人叫:PL,中國人叫“猴子”,因為長得像個猴子。
外國人叫風暴之靈叫Stom,風暴,中國玩家就叫“藍貓”,因為長得像只藍色熊貓。
其他角色也是用的類似於:小骷髏、大骷髏、51(巫醫)、JB臉之類通俗易懂的名字。
這不比用一堆英文字母來得有意思又好記?
前陣子我在手機上打麻將,發現連麻將都有外號。
一筒不叫一筒,叫餅乾,二筒叫眼鏡,三筒叫花生,五筒叫四菜一湯、中原一點紅。
這就是行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個小江湖都有自己的行話,懂行話?那咱們就是自己人,理解萬歲。不懂?老手們相視一笑,原來他是一個萌新,是老實人,讓我們來教他(欺負老實人)。
在教的過程中,老手就成功在新手面前裝了一次逼,而裝Bee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之一。
但是遊戲裡的外號,意義遠遠不止於此。
3
外號背後是文化對撞和交流
其實在遊戲也有很多外來詞,比如抓人不叫抓人,叫Gank,打錢不叫打錢,叫Farm,物理輸出叫AD,魔法輸出叫AP,負責主力物理輸出的叫ADC——Attack Damage Carry。
這些詞,是直接從英文裡來的,需要玩家強行記住,不像狗頭、鱷魚那樣一目瞭然。
這些舶來詞,就像沙發、巧克力、咖啡一樣。
但其實,中文詞彙也一樣在向外輸出,比如豆腐(toufu)、功夫(Kungfu)、餃子(jiaozi)、二胡(erhu)。
在遊戲DOTA2裡,如果網路不太好,中國玩家就會說:KA LE,意思是“卡了”。
久而久之,外國人也學會了。這也算是一種文化輸出吧。
所以以後我們就管狗頭叫狗頭,不叫內瑟斯,說不定以後外國人也會管他叫goutou。
更何況這玩意兒我咋看都是個狗頭。
---
看完了記得一鍵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