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生於清康熙十七年(即公元1678年)。在大清十二帝中,胤禛的陰險狠毒是出了名的。《清史通俗演義》的作者蔡東藩曾評價道,胤禛的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事是可以對別人說的,以此來極言其程度之深、為人之陰。
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看,胤禛這種性格的形成是有原因的。他的生母只是一個宮女,在封建社會中,宮女的地位十分低下,沒有資格撫養皇子,哪怕是她自己十月懷胎的嫡親骨肉。因此,胤禛尚未出世,就被指派給了別的有身份的女人“恩養”。而此後,他的監護人又屢屢更換,這就不能不給幼年的胤禛帶來寄人籬下的感受,並對他的人格產生不良的影響。當然,宮廷權力鬥爭的殘酷無情,也必然早就胤禛這樣的畸形人物。於是,清宮野史中那個著名的由“傳位十四子”變為“傳位於四子”的篡改遺詔的故事,也就順理成章地安排在胤禛身上。胤禛到底是採取什麼手段,由一個不受父皇喜愛的四阿哥搖身一變成為大清天子的,這一點我們可以不去刨根問底,,但是,我們卻應該知道,雍正和他的皇朝所經歷的同時也給中國歷史帶來的是怎樣的風風雨雨!
1735年,58歲的雍正再也不能撥動大清國的碩大車輪了,他在臨死前傳位於皇四子弘曆。而這個弘曆就是被史家譽為“有乃祖遺風”、與祖父康熙大帝共同建立了“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幹完了也許是他這一生中最正確的一件事之後,雍正皇帝終於宴駕。死後,他得到了這樣的尊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