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鈺,一代華裔神探,英名在外。
可他106歲才去世的母親的人生比他還傳奇,因為他的母親生於光緒年間,成長於民國時期,共和時代生存,直到21世紀才去世,從52歲守寡,一生培養出了13位精英人才。
她雖然生於光緒年間,但也有自己的名字:王淑貞。
除了兒子李昌鈺在警探行業發光發熱之外,其他孩子分別於科研、商界、藝術、證券、IT、工程、廣告、設計等行業成名成家。
1897年,王淑貞出生於江蘇南通的如皋縣,因為家中富足,所以她從小便被送進了學堂,像個男孩子一樣養大,念得了詩,寫得了字,還有一張美貌的面孔。
這樣長到19歲,王淑貞被家裡安排了婚事:與同為富庶之家的李浩民成婚。這樣的生活在當時就是富足、平安、健康的最理想詮釋。
王淑貞雖然腹有才氣,卻極懂尊老愛幼。
進入婆家上敬公婆,中尊丈夫,下愛孩子,很快她便成為了5個兒子8個女兒的母親。
人到中年,王淑貞一心相夫教子,只求平安。特別是與丈夫遷到臺灣省之後,她就更加篤信佛教,後來還被一個佛教大師賜了“岸佛”的號,她在號前加上自己的姓氏,便成了“李王岸佛”。
可讓王淑貞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一心向佛卻沒保自己丈夫的性命。1949年,李浩民帶著大量魚苗外出經商,不想“太平輪”號失事,他從此杳無音訊。
當時王淑貞不肯相信丈夫遇難,所以她僱了飛機在輪船失事的海域進行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丈夫的蹤影。這一次李家損失重大,生活一下變得拮据起來。
當時,王淑貞帶著孩子們住在桃園區的郊外,出門並不方便,但孩子們又要去市區上學,每天來往幾十里路。
為此,人們都說:不要讓孩子上學了,幫你乾點事也能改善生活。
但是,王淑貞堅持不肯,她認為就算是再難,也要把孩子們培養成才。於是,這個昔日富足之家的太太,很快變成了給人家洗衣做飯,帶孩子,打掃衛生的老媽子。
不管是什麼工作,只要能掙到錢,王淑貞都會去做。當然,孩子們也沒閒著,在他們放假的時候,大一些的就會去街頭賣報紙補貼家用,而小的則在家裡幫母親做家務。
據說,那時李家十幾個孩子,遇到雨季要去上學,便先將鞋子脫了,走到市區之後再穿上乾淨的鞋子。
王淑貞對孩子們只有一句話:“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
這15個字就是李家的家訓,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這幾個字讓他們成為了業界了不起的存在。可在當時,他們只知道自己生活得很苦,母親起早貪黑,他們則百般節約,一心多做事,很少說多餘的話。
關於學習,王淑貞認為是沒有盡頭的,可以往上學就不要停下來。比如李昌鈺讀完警官學校之後,他是可以直接工作幫助母親分擔家事的。但王淑貞認為,這樣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巡警,相比專業的最高階還差太多。
所以,王淑貞這樣要求兒子:“你要繼續往上讀,碩士不夠,還得把博士讀出來。”
就這樣,13個孩子都在這位堅毅母親的培養下,走上了自己最理想的人生。
當然,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王淑貞為此經歷了人生當中非常艱難的十年。一直1956年,她才隨著孩子們的工作去了美國生活。
這時的王淑貞已經62歲,她不知道什麼叫英文,也從沒有說過。可是,因為孩子們要在這裡生活,她就要求自己必須適應下來。
於是,在62歲的年紀,王淑貞開始自學英語。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學,她竟然通過了美國移民局的英語考試,獲得了永久居留證。
這大概就是一個學習型的母親,在她的身上也可以理解13個孩子為何都能成為學霸式人物了:潛移默化是最了不起的教育。
王淑貞沒有語言上的過多教導,她一直用言傳身教來引導孩子們的走向。
正因為如此,王淑貞成為美國人眼中了不起的“偉大母親”。
在她過100歲生日的時候,克林頓還曾與紐約市長一同前去祝賀其生日。這在華裔人群當中,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殊榮了。
但是,人是有根的,王淑貞在美國可能生活得很好,也已經習慣了那裡的生活。但哪怕活到100歲,依舊會想家。
當時,王淑貞的13個孩子問母親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禮物,沒想到,王淑貞竟然說:“我想要回去給中國的小孩造學校。”
這是一位已經百歲的老人的心願,當時它可能只能作為一個夢想存在,但能有這樣的夢想,便足以說明她的了不起,足以說明她內心不可改變的中國心。
王淑貞雖然獲得了美國永久居留證,而且英語口語已經過關。但她平時與自己的孩子們交流都是用如皋方言的,她也要求孩子們說家鄉話。
這種堅持看起來很不可理解,但卻能讀懂一個漂泊在外之人的內心:鄉愁。
2003年,王淑貞在美國去世了,享年106歲。
她可能註定要做一個永遠的漂流者,所以她只能在異國他鄉長眠。但是,她所留下的孩子個個都是人才,她所留下的15字家訓一直被孩子們記在心上,並傳承著。
當年王淑貞的葬禮在美國引起轟動,因為那規模太大了,讓人非常自然地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化。
當地的華人都認為:作為中國人這一刻感覺到光榮。
只不過,回不了國,歸不了根,可能始終是王淑貞圓不了的夢吧,而且這對於很多與王淑貞一樣,有著艱辛人生,最終卻落腳於異國的人來說,又何嘗不是鄉愁難平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