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
三月,徙郡國豪傑於茂陵。
【目】
主父偃說上曰:“天下豪傑併兼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上從之。軹人郭解,關東大俠也,亦在徙中。衛青為言:“郭解家貧,不中徒。”上曰:“解,布衣,權至使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卒徙解家。解平生睚眥殺人甚眾,上聞之,下吏捕治,所殺皆在赦前。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吏奏解無罪,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不知,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遂族郭解。
【綱】
賜桑弘羊爵左庶長。
【目】
先是桑弘羊領大農,盡斡天下鹽鐵。令遠方各以其物如異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置平準於京師,都受天下委輸,貴即賣之,賤即買之,欲使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而萬物不得騰踴。至是,巡狩所過,賞賜用帛百餘萬匹,錢金以鉅萬計,皆取足大農。弘羊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於是賜弘羊爵左庶長。是時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綱鑑易知錄》
郭解的幸運,是他發跡於文景之治時代,但是他的不幸,是後期碰到了意志力強大的漢武帝。御史大夫公孫弘認為,郭解一介布衣,竟能操弄權柄,讓人為其效死命,他自己雖然不知道,但是比親手殺人還要嚴重,應判其大逆無道之罪。這話說到了漢武帝的心坎裡。
文景之治,天下休養生息,對恢復社會生產力有著巨大貢獻,將漢初的十稅一改成了三十稅一,甚至數年不收田賦。而這個時期,是不收商業稅的,這就讓地主豪強們有了高速發展的機會。尤其是鹽商和礦商,一個煮水為鹽,產品關係到國計民生,一個亡命者盜鑄錢,掌控國家金融系統,隨後就開始兼併土地,勾結官府。
土地兼併一旦形成,代表武力的豪俠、代表權力的官府、代表財力的富商、被金錢所豢養的知識分子,最終將形成一個整體,而國家如果對基層的控制力度不足,豪強為中心在地方橫行不法,對中央集權形成巨大威脅。如果不煞住這股風,中央政權就會像東周的天子一樣,國小民寡財微,名存實亡了。
在漢代,豪強的影響力有多大?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兵到河南,發現叛軍竟然沒有與洛陽大俠劇孟聯絡,大喜過望,說:“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無能為已矣。”
從周亞夫對豪強的看法就能知道,漢武帝登基之時,若不打擊豪強,中央政府的權威已經面臨嚴峻挑戰!
不解決這些問題,漢武帝也無法完成他的使命。
漢武帝說:“漢家諸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事。”剿滅匈奴,是漢武帝的歷史使命,可殲敵於萬里之外,錢從哪裡來?
在中國的古代王朝中,要國庫充盈,從來只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崇禎為代表的傳統模式,古代中國是農業帝國,要來錢,自然是讓農民多繳稅,於是加遼餉,加練餉。大明的稅收只有三十稅一,加上遼餉練餉,稅收也不高,但是腐朽的體系已經出現了蛻變,士紳階層、官僚階層、王公貴族無須承擔國家責任,說好的三十稅一到了執行層面層層變形,已經成了十稅七八,於是加餉,民變,再加餉,再民變,最終皇帝只能身死社稷。
讀過歷史的細節,你會發現,古代王朝任何一次針對農業的調整,別說是加稅被官府層層盤剝,即使是王安石的青苗法,到了執行層面一樣是成為富戶與官府勾結剝削底層的工具。
中國古代王朝的滅亡,如同大明一樣,是大明沒錢嗎?全球白銀流入,朝廷卻國庫空虛,所謂藏富於民,是藏於哪個民?
而另外一條道路,註定是孤獨的,坎坷的,且終被萬人唾罵,即向資本開戰。
- 漢武帝,選擇向資本宣戰,第一招,鹽鐵稅。
在桑弘羊的建議下,武帝下令商人不得私自生產鹽鐵,以後由國家進行生產和銷售。
此舉徹底斷了大漢豪強的斂財之路,群起而反抗,漢武帝採取了果斷的手段,在長安鬧市殺了一批違反禁令的投機商人,堅定了政策的持續推進。
鹽鐵作為尋常百姓家的必需品,很快讓國庫充盈。
鹽鐵專營的制度是一項偉大的壯舉,後世,歷朝歷代紛紛效仿漢武帝,把鹽鐵的生產經營權牢牢地握在手中。
而與鹽鐵專營配套的是國家物流,在全國推行均輸法,下令各郡設均輸鹽鐵官,將上貢物品運往缺乏該類貨物的地區出售,然後在適當地區購入長安需求的物資。
此法既能解決運費高昂的問題,又可調節物價。桑弘羊對此曾有所讚揚:“山東被災,齊趙大飢,賴均輸之蓄,倉廩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
漢武帝的鹽鐵專營一直被廣為詬病,被認為是與民爭利,但是到底漢武帝與誰爭利?是哪個民?漢武帝用鹽鐵專營產生的利潤遠征匈奴,解邊陲之民於倒懸,必然要產生費用,在古代培養一介騎兵如同今天培養一名飛行員,錢從哪裡來?
以往的鹽鐵商人,富可敵國,難道他們在做公益免費給老百姓?還不是暴利賣給百姓,他們掙了錢,會去組織騎兵剿滅匈奴嗎?
英國的資本出海,是因為可以到非洲和美洲去搶劫,打匈奴能掙錢嗎?匈奴本身就是搶劫犯,能搶到什麼?中國的資本能幹嗎?
而正是因為漢武帝時代對鹽鐵的集中管理,讓金屬冶煉有了根本性的技術跨越,朝著規模大、人員多、裝置齊全的方向發展,到西漢中期已能用反覆鍛打的方法使之成為早期的百鍊鋼。
而在軍工上技術的提升,最終得以民用全面推廣,到西漢中期灰口鐵普遍適用於農具,具有硬度較低、脆性較小、耐磨等特點,由於規模的放大,在價格上也比漢初便宜。
- 第二招,在鹽鐵稅之外,漢武帝開創了資產稅的先河。
沒人敢收資產稅,否則就是得罪身邊所有的人。
但武帝規定,富豪貴族、商販、高利貸者,各自計其所有,自行報價計錢。在當時,稱之為算緡。緡就是絲的意思,穿錢的繩子。一緡錢是1000個銅錢。朝廷要求繳納6%的資產稅,即上繳60錢。
漢武帝的創新舉措引起了軒然大波,被朝廷到地方從上到下群起而攻之,但這根本不可能動搖漢武帝改革之心,也不可能動搖武帝討伐匈奴的使命,嚴厲要求執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商人們紛紛把錢埋藏起來,可是,漢武帝的堅定讓他們全失算了,推進了告緡制度,即鼓勵平民互相揭發偷稅行為,以偷漏稅款的一半作為賞賜額。
當然,因為統計手段的缺乏和執政能力的落後,在漢代,家裡有多少資產,只能是一個模糊的演算法,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富戶的房子,到底值多少錢,說值十萬錢也可能,說價值八萬錢也可能,所以在當時,必然也產生了一些冤假錯案,正因為如此,漢武帝的資產稅被廣為詬病。
- 漢武帝的第三招,統一國家金融政策。
武帝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
六次改革後五銖錢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 漢武帝的第四招,將爵位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買賣。
漢代的爵位,不是具有行政效力的官,而更多的是一種榮譽。
漢武帝透過以上一系列政策,最終封狼居胥,創造了不世偉業,更從絲綢之路開始,讓中華文明從此居於全球之最頂端。
摘自 | 《領導文萃》 2021年9月上
稿件來源 | 《讀好書》
本文作者 | 吳乘權
責任編輯 | 張風
微信編輯 | 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