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這部劇作終於開分,但是從觀眾的口碑評價來看也是讓人有些意外。近2萬觀眾給出5.9的評分,其中以二星評價佔比最高。作為一部主創班底強勁且演員陣容突破國劇天花板的劇作,拿到這樣的分數完全在預期之外。
《突圍》這部劇作最大的噱頭就是其前作《人民的名義》,兩部劇作皆是由周梅森操刀劇本,然而《人民的名義》評分高達8.3,近35萬的觀眾給出好評,其中四星五星佔比就達到了80%以上。
《突圍》的演員陣容決定了這部劇作的演技水準,自然是國劇中的佼佼者,而周梅森則是為劇作的故事性保駕護航,怎麼看都不至於撲街。把《突圍》和《人民的名義》這兩部劇作放在一起看,它到底差在了哪裡呢?
《人民的名義》突破國劇尺度,《突圍》缺乏爆點
2017年《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作上線之前,國產劇作一直受限於尺度,同類型題材的作品幾乎是國內導演和編劇最不願意觸碰的。畢竟想要拍得好看,就要在尺度上有所突破,如果處處受限,那麼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只能是點到為止,讓人意猶未盡。
《人民的名義》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它突破了國劇的尺度,真正將官場的眾生相呈現給了觀眾。貪腐,官商勾結等問題頻出,甚至在開局就放出了小官鉅貪的趙德漢事件。
職位不大,但是卻貪了不少錢,然而看著滿牆的錢,滿冰箱的錢,趙德漢卻一分也不敢花,依然過著清貧的日子,一下就將人物衝突立了起來。雖然這一角色出場時間不長,但是卻定下了整部劇的基調,讓觀眾看到了這部劇作突破尺度的誠意。
反觀《突圍》,整體的節奏較為平淡,雖然在預告片時放出了5億,15億這樣金額巨大的資金流失問題,但是放在劇作中卻不難發現,所謂的尺度僅僅只是停留在人物的臺詞,沒有具體落實到實處。
與5億資金流失問題相關聯的就是王平安的貪腐,棚戶區居民的拆遷改造,以及部分政府人員的懶政問題。但是由於劇情被剪輯的太過零碎,刪減了不少重要的片段,使得這三方都沒有出現強烈的衝突。
而這也與其中一位角色呂德光換臉有著很大的關係。趙姓演員成為劣跡藝人之後,《突圍》必然會刪除其大量的戲份,但這一角色對標的又是《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劇情大量刪減之後的《突圍》,使得呂德光成了一個只會空喊口號的工具人。
或許《突圍》這部劇作與《人民的名義》恰好相反,在前期著重鋪墊人物和劇情,將爆點和尺度都放在了後期劇情,這就使得劇作難免會在一開始被觀眾打低分。
主角缺少衝突,配角不夠出彩
雖然《人民的名義》口碑表現十分出色,但也同樣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主要人物的設定過於光偉正,缺乏一些戲劇衝突,反倒是配角比主角的表現更為亮眼。
其中祁同偉一角的人物形象最為豐滿,在他身上幾乎犯了一個官員不能犯的所有錯。官商勾結,私藏槍支,貪汙腐敗,甚至還有個人品德問題。原本祁同偉並不是一個討喜的角色,但他卻有可憐的一面。
明明與侯亮平同樣優秀,但是兩人出身不同,侯亮平順風順水,步步高昇,祁同偉只能依靠自己,而選擇的伴侶也是一個幸福美滿,一個則無奈而為。
《突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齊本安這一角色雖然比侯亮平更為出色,但是也缺乏亮點。而反派角色林滿江和石紅杏的所作所為,劇作又沒有給出明確的交代,林滿江為何獨攬大權?石紅杏又為何愛權不愛錢。這兩個角色的吸睛程度較之祁同偉還差的遠,兩部劇作在人物設定上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其他配角的設定來看,《人民的名義》助力吳剛飾演的李達康出圈,張豐毅飾演的沙書記也完全符合觀眾對一個一身正氣的領導的期待。《突圍》中對標這兩個角色的人物是呂德光和李學習。呂德光只說不做,成了假大空的領導,而李學習又被塑造成了一個只會“告狀”的角色。
劇情和人物都存在瑕疵的《突圍》雖然有望憑藉著後期的劇情逆風翻盤,但是從目前的劇情來看,對照《人民的名義》的確有太多的短板。加上觀眾本就對《突圍》這部劇作的期待值更高,難免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這部《人民的名義》姊妹篇,失望也是在所難免的。